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的中醫——李東桓(1)

古代的中醫——李東桓(1)

什麼是醫道?醫道到底在哪裡?

在這支蠟燭火焰微弱之際,讓我們借著這點光亮,回到歷史的長河中,看看那些古代的醫生吧,看看他們是怎樣從一個極其普通的人,最後成長為一代大師,成為中醫歷史中最為耀眼的明星!

讓我們與他們一起,尋找成功之道,登上涅槃之路,飽嘗破繭而出時撕心裂肺的痛苦,體會最終獲得至高境界的歡愉心境!

寫在前面的話

在外人看來,中醫是一種很神秘的學問。

因為中醫的術語讓人聽起來摸不著頭腦,比如什麼陰虛陽虛、疏肝和胃等等的。

所以中醫很難學習。

而且,經常有這樣的感覺:找個好的中醫醫生有點難。你到中醫院看病,很多中醫也都是給你開一堆檢查單,然後開好多西藥。

有些醫生治病的療效很差,這導致很多被他們「信手」治療過的患者很憤怒,提出了「取締中醫」的呼喊。

不過,喊取締中醫的人先別著急,因為中醫業內有人說:新中國成立以後中醫院校培養的中醫人才中,出的中醫大師不多,現在的中醫大家,大多是新中國成立前留下來的。而這些人的年齡很大,至少在幾十歲吧,你總不能指望人家再堅持個幾十年吧,所以,別急,別急,中醫的確不需要大家呼喊「取締」,如果我們不努力,它自己有可能會不斷退化,當剩下的都是看化驗單開西藥的中醫後,它的命運會怎麼樣呢?我想,就像一支蠟燭,當蠟燭的芯沒有了以後,蠟燭自己就會滅掉的,無煩他人來吹。

那麼,這個蠟燭的芯是什麼呢?在後面的故事裡面,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去尋找。

那麼,古代的醫生也是這樣的嗎?

什麼樣的醫生才能算是大師級的醫生?

什麼是醫道?醫道?!醫道到底在哪裡?!

在這支蠟燭火焰微弱之際,讓我們借著這點光亮,回到歷史的長河中,看看那些古代的醫生吧,看看他們是怎樣從一個極其普通的人,最後成長為一代大師,成為中醫歷史中最為耀眼的明星!

讓我們與他們一起,尋找成功之道,登上涅槃之路,飽嘗破繭而出時撕心裂肺的痛苦,體會最終獲得至高境界的歡愉心境!

在看故事的同時,我還要告訴你,這些古代的醫生們,這些真正的名醫們所提供給你的養生之道,算是額外的回報吧。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開始這段旅程吧。

古代的中醫 序言

我原來想寫的是一個講稿,在寫好後,把這些故事貼到了天涯社區的煮酒論史板塊,結果沒有想到,受到了網友的歡迎,大家非常熱情地在我的帖子里討論中醫,甚至討論中醫的廢存問題,有好多網友也一起講述了自己找中醫看病的經歷,讓我深受感動,結果就一路寫了下來,越寫越多,最後達到了幾十萬字。

首先要感謝的是各位網友,是你們的鼓勵一直支持著我,使我有種要把中醫仔細地講述給大家的動力,網路上好多網友的名字我都非常的熟悉了,我在講述中醫故事的同時,也從各位的討論中獲益匪淺。

中醫是很難講述的,理論體系太深奧了,搞得大家很難熟悉,所以到目前能夠真正能用大白話把中醫解釋一下的書不多,我也是盡了力了,如果講述得不好,各位千萬別拍板磚,我再努力就是了。

嚴格地說,這是一本寫信念的書,各位看的可能是故事,但是從中體悟的可能是一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在各行各業里您都能夠出成績。

這也是一本學習養生的書,古人的養生智慧太讓人驚嘆了,大家學習點,就是對古人的繼承,對自個兒的身體有好處,對古人也算有個交代——沒把前人的好東西都丟了。

首先我要感謝遼寧中醫藥大學的陸秀蘭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梁嶸教授在我求學期間給我的指導。

還要感謝我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的同學們,是你們,使我認識到了什麼是醫道,什麼是大醫精誠,我非常難忘我們在食堂邊吃飯邊討論醫案的情景;難忘我們在寢室里熱切地分析病情的時光,你們的名字我時刻記在心裡:彭欣博士、李林森博士、武冰博士、馬成傑博士、張治國博士……(名單太長,恕不一一列舉)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求學的時光,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那種酣暢淋漓的幸福,無可比擬。

另外,我還要感謝王富龍博士、張明明博士夫婦,我們是老朋友了,我在學習中醫的道路上,一直得到你們的幫助,如果沒有你們的鼓勵,我不會一直前行至今的,再次感謝了!

我寫的這些故事,其實嚴格地說不是故事,都是古代醫家記錄的真實的醫案,我本著真實的原則,把一些離奇的民間傳說都給去掉了,除了語氣上有時誇張些,其他基本是可靠的。

有的網友說我妙筆生花,看得很多次都流眼淚了。其實各位說錯了,我的文筆一點都不好,實在是古代的中醫們太感人了,他們秉持著一心赴救的大醫精神,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人生精彩無比。

最後,要感謝一直支持我的父母,還有我的妻子,家人的多年默默支持對我至關重要。

就不請名人作序了,因為我裡面寫的個個都是中醫歷史上的名人。

不耽誤各位的時間了,故事是精彩的,大家開始看吧。

1,李東垣

南宋的北邊

亂世。

沒法兒再亂了。

李東垣出生得很不是時候,在他出生的時候宋朝皇帝已經跑到江南去了,扔下北邊的百姓和土地,把他們交給了從更北邊打過來的金朝統治者。李東垣的家位於真定,就是現在河北省正定以南,正屬於被扔下的地方。對於大金國統治者的模樣大家都比較熟悉,這種熟悉來源於我們小時候常聽的抗金故事,比如《岳飛傳》之類的評書,這些人的名字比較怪,什麼金兀朮、哈密赤的,都是翻鼻孔大眼睛,相信李東垣對他們的面孔的熟悉程度要超過我們,因為他打生下來那天起就壓根沒見到過宋朝統治者長得什麼樣,一睜眼看到的都是金兀朮的兄弟們。

我們歷來都比較關心同大金國對抗的宋朝這邊的事兒,因為可歌可泣的事兒比較多。

但是被宋朝統治者扔在北方的這幫如同沒娘的孩子般的老百姓呢?他們過得怎麼樣呢?他們是否也得娶妻生子混飯吃?

從我們對李東垣的敘述中,或許可以找到點兒線索。當然,沒有什麼可歌可泣的,老百姓永遠是打工仔,不管老闆怎麼換,生活都還是要過的,只是老闆有摳門的和不摳門的區別而已,從我們的觀察上來看,打工仔並沒有因為老闆姓金就覺得特跌份兒特抬不起頭,還是照常過日子。

所以,我們必須客觀對待金姓老闆手下的打工仔們。

說李東垣出生在亂世,還因為在他生活的年代,比大金國統治者更北邊的蒙古人已經向南逼近了,也就是說,李東垣基本上生活於一浪壓過一浪的向南邊打的戰爭浪潮中,這是當年的流行浪潮——都覺得南邊的特好欺負。

現在介紹一下這位新同學——李東垣同學正式的名字吧。

他的名字叫李杲,字明之,晚年自號東垣老人,古人的這個號學問是比較大的,有的是自號,以自己的喜好和志向或長期居住的地方命名,比如我們的李東垣同學;有的是謚號,是皇帝或者什麼人封的,這種一般都覺得特有面子,所以後人基本上隨時都用——但特點是,活著的時候沒有;有的號是別人給起的外號,比如朱丹溪,這是一種尊重。這個號是怎麼來的,古人必然寫得清清楚楚,如自號,別人尊稱,或皇上給的等等,這是古代的文體。古人特重視名號的問題,您給說錯了,他會很不高興的,如同現在把處長介紹成科長了。

好了,介紹完畢,為了方便,我們還是把李杲同學稱呼成李東垣吧。

李東垣家裡很有錢

不幸中的萬幸,李東垣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

他出生的家庭是富豪兼地主,如果要選擇兩個字形容他們家,那就是——有錢。

不是一般的有錢,當大金國的統治者初來乍到的時候,曾經想了解一下當地都誰家是大款,就搞了一次統計,統計的結果是李家被曝光了出來,原來首富是很低調的李家啊。

有很多的房子,沒人住的都租給來真定打拚的白領了;有很多的地,空閑的都讓農民種植經濟作物了,所以李家的生活很是舒坦。

那麼李家到底是做的什麼生意才發的大財呢?

歷史的記錄似乎很不清楚。

《元史》的說法兒是他們家早就這麼富了,好多代了都是這個地方的「盛族」。

但是也有人講了個繪聲繪色的靈異故事,說李東垣的祖上年輕的時候還很窮,晚上坐在屋子裡讀書,接著聊齋式的故事就發生了。說他正讀著書呢,從屋裡西邊的地下就冒出來一個美女,這就有點不靠譜了,從地里冒出一人來,甭管長得多美,一般見了都會嚇暈的,這李東垣的祖父不但沒嚇暈,還坐著和這位美女聊了起來,一般和美女聊天總是要問您住哪兒啊?做什麼工作啊?這位李東垣的祖上也不例外,就問人家姑娘了:您是什麼鬼神啊?屬於哪個部分的啊?美女聽了,嫣然一笑,沒說話,拿起筆來,在案几上寫了行字,寫的是:「許身愧比雙南」。

寫完了,就又回到地里去了。

這麼看,這位美女的脾氣確實比較古怪,還沒怎麼著呢就走了。

後來這位祖上閱讀了杜甫杜子美寫的詩,恍然大悟,明白了原來她寫的是說自己是金子,然後就在那個美女消失的地方狂挖,結果就挖出了一個竹籃子(掘地得一笥),上壓著一塊石頭,石頭上刻著:「金一笥,畀李氏,孫以醫,名後世」。

這是個典型的不靠譜的「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故事,而且尤其不靠譜的是竟然還預言了李東垣日後的從醫,顯然是讀書人無聊的杜撰。但是我認為它至少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李氏家族的富裕在當年就引起了猜測。

那麼,問題再提一遍:李氏家族到底是為什麼這麼有錢呢?

現在,讓我們來徹底揭開這個歷史謎團吧!

原來,李東垣的祖上是宋朝駐守邊關的大元帥!這位李大元帥晚年奉命鎮守邊關,防止西夏的入侵,現在在陝西省黃陵縣還發現了這位李元帥的墓葬,李東垣正是這位李元帥的四世孫。這下大家明白了吧,一個大元帥的後代有些錢是正常的,但是,你一個宋朝元帥的後代,現在生活在人家大金國的管轄範圍內,這總是容易惹禍的事情,於是李氏家族就編出了一些類似神話的故事,分散公眾的注意力,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果然後世的許多人就被蒙了過去,現在,歷史的真相終於被揭開了。

儒家子弟

這麼個富豪家庭出身的孩子會是一個什麼模樣呢?

通常大家想像富豪的孩子一定是會提籠架鳥,到處遊玩的吧。

但是李東垣同學的家長畢竟是讀書人出身,所以在李東垣稍微懂事就開始讓他學習儒家思想。先後拜了進士王從之和馮叔獻為老師。

結果是,少年李東垣的性格走上了與其他富豪子弟截然不同的道路,他變得異常地嚴謹、端莊和潔身自好。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富豪家的子弟,每日做事謙恭、不苟言笑,不是聖賢的事情不談論,不是高尚的道理不學習,這就如同是一群黑鴨子里長出了只白天鵝,簡直太不尋常了。

以李家首富的地位,往來應酬的事情一定少不了。

但李東垣卻與家族的其他人不同,他只交往那些名士,就是有學問的,道德修養高的。其他的人連理都懶得理。

比如哪位想結交李東垣,遞上帖子,李東垣該找人打聽了,這位人品如何啊?學問如何啊?什麼?曾經和母親罵過架?得嘞,把帖子退回去,您請回吧,我們李大公子忙,不見。

品行上有問題的,您就甭想交往這位李東垣了。

即使是已經交往了的朋友,在大家相處的時候,李東垣也表現得異常的成熟穩重。

比如大家在一起的時候,難免說說笑笑,談論一下天氣,談論一下新聞,尤其是容易談論一些桃色新聞之類的。

碰到李東垣走過來,大家立刻閉嘴不談了。

因為李東垣身上帶有著一股嚴肅之氣,使得大家覺得談論這些東西自己都有點過意不去。

看來李東垣比現在的教導主任還有效果。

李東垣自己呢,人家也從來不和大家談論這些內容,文獻記載李東垣是「忠信篤敬,慎交遊,與人相接無戲言」。

到了李東垣還是一個青少年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儒生了。

附近方圓幾十里的都知道了,本地首富李家出了一個純粹的、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學子。

但是時間長了就出問題了。

李東垣的這幫朋友中有個別的人受不了了,有他這麼個嚴肅的朋友,擱誰誰也受不了啊。

太正統了,生活中哪裡還有滋味啊。

回頭大家一交流,敢情都有這種感覺啊。

於是這幫兄弟們就拍著腦袋,設計出了一個考驗一下李東垣同學的計劃。

這個計劃如果李東垣同學知道了,一定會後悔得用頭撞牆的——怎麼交了這幫朋友?

看來即使是這麼嚴謹,最後還是交了一些不該交的朋友啊。

考驗李東垣的A計劃

計劃開始實行了。

一個春日的傍晚。

暖風吹得人心都醉了,真是一個容易犯錯誤的好日子啊。

大家在有名的「一笑樓」樓上訂了個包間,設了酒席,都是年輕的學子,舉杯暢談,不亦樂乎!

然後把李東垣也請了來,落座後,先喝了點兒小酒,吃了兩口糖醋魚。

這時臉上有點粉刺的張學長向王學弟眨了眨眼睛,王學弟心領神會,拍拍巴掌。

從包間外面立刻款款走入幾個美麗如花的歌妓,坐在大家的身旁。

李東垣皺了皺眉,低頭不語。

張學長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性,仔細地看著美女:「喂!真的很像桃花啊,來,為了漂亮美眉,大家干一個!」

大家狂飲,李東垣紋絲不動。

張學長看到了,急忙說:「咦?東垣同學很不給面子啊,怎麼沒喝?來,幾位美眉去好好勸勸他。」然後使了個眼色。

歌妓們早就接到了任務,於是都跑到李東垣的身邊,用手拉住李東垣的衣服:「李公子,您就喝了唄。」(使妓戲狎,或引其衣)

接下來李東垣的反應絕對超出了大家的想像。

李東垣忽地站起來,怒斥歌妓們:「別用你們的臟手玷污了我的衣服!」

說完,把衣服迅速地脫下來,拿把火就地就給燒了(解衣焚之)。

然後穿著貼身的小褂,揚長而去。

留下目瞪口呆的眾人反應不一。

諸位同學:天吶,這位老兄是真的啊!

諸位歌妓的自尊心絕對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相信若干個月內是沒法兒接客了。

樓下的老鴇也很奇怪:發生什麼事情了?先是著了把火,然後一個光膀子的小夥子跑了,接著我的姑娘們怎麼就都廢了?誰能告訴我這是為什麼!

相信這件事情在當時一定非常轟動,是當地該年度的八卦頭條。

大家議論之餘,紛紛添油加醋,最後搞的盡人皆知。

我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因為接下來的事情更超出了大家的想像。

這個事顯然已經不是青年學子之間的話題了,連這幫大人們也興緻勃勃地加入了討論與猜疑的隊伍。

大家紛紛想知道這位李東垣同學對歌妓耐受的域值是多少,搞科研的同學一直在琢磨如何設計一個隨機雙盲對照實驗來測試一下他的忍受程度。

不知道李東垣同學被大家研究的心情如何?

估計他還是依舊看自己的書,思考自己的道理。

但是別人的興趣卻與日俱增。

考驗李東垣的B計劃

機會終於來了。

南宋的使臣出使大金國了。

這可是件大事,雖然被宋朝的皇上拋棄在這裡已經很多年了,但畢竟是舊主人嘛,在大金國的官府接待過後,各地鄉紳紛紛宴請南宋的使節。

這為研究歷史的人提供了一些信息,可見雖然當時政府間時有衝突,但民間的氣氛還是不錯的,不知道這樣理解對不對。

南宋的使節就和當地的鄉紳聊天啊,怎麼樣啊?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啊?

不知道哪位欠扁,為了討好使節,竟然把李東垣拒絕歌妓的事情講了。

看來人類的好奇心都是相似的,沒想到這位使節大感興趣:真的嗎?有這等事情,這我可要考察考察啊!

這下這個事情大了,在有關人員的積極敦促下,迅速地組成了一個李東垣品行考察團,考察團的組成人員級別是非常高的,您只要看看他們的職位就知道了:南宋外交使團的使節,大金國地方政府的首腦,地方鄉紳。

當然,計劃是在李東垣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否則李東垣一定會氣暈的。

在各方的積極促成下,考察團舉辦了一次宴會。

會議開始後,大家都心懷鬼胎地用餘光偷看著年輕的李東垣。

李東垣也是一頭霧水,搞不懂這麼一個高級別的政府首腦磋商會議,怎麼會把自己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給請來。

宴會開始後,賓主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中暢談了一下大宋朝和大金國的交往歷史(實際上兩國官員這個時候早已經化敵為友,此刻大家都站在一個立場上等著看李東垣的笑話),然後賓主互相敬酒。

接著行動開始了,也不知是在南宋使節的倡議下還是當地政府官員的提倡下(這個我還沒有考證清楚),歌妓們又出場了,當然,這些歌妓已經不是上次的那些姑娘了。

上次的那些姑娘們還在家裡瘋狂地洗手呢。

現在由主辦方提議,讓姑娘們給李東垣敬酒(諷妓強之酒)。

這下所有人的目光都刷地集中在了李東垣的身上。

屋子裡瞬時變得靜悄悄的,可以聽到張三剛咬到嘴裡的西瓜流出的一滴西瓜汁滴到盤子上的聲音。

李東垣很為難,面對艷若桃花的歌妓端過來的酒杯。

本能地想不喝,但這是什麼場合啊!

於是一咬牙,喝!接過歌妓手中的酒杯,一揚脖,喝了(不得辭,稍飲)。

「好!」大家齊聲喝彩。

南宋使節笑了,咬了口放到嘴邊的雞大腿。

本地政府首腦也都樂了,原來如此啊,開始伸筷子夾菜。

然後,大家突然發現李東垣站了起來。

所有的人又愣了,他想幹什麼?

只見李東垣不看任何人,徑直走向門口。

剛一出門,就站在了那裡,一動不動。

大家都摸不著頭腦地看著。

片刻,李東垣彎下腰,「哇」的一聲,把剛才吃的喝的全部都吐了出來(遂大吐而出)。

南宋使節的雞大腿一下掉到了面前的菜湯里。

服了!這是個什麼樣的年輕人啊!跟哪位老師學的啊!徹底服了。

我曾經說過,在歷史資料中,由於醫生的地位問題,留下的信息是很少的,只能從留下的醫學記載中仔細地搜剔出更多的內容。

實際上對李東垣的記載也不多,我看到上面兩則記載後曾經反覆分析李東垣這個人,難道他就真的是這樣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嗎?

後來在看李東垣治療他的好朋友元好問的醫案中,發現李東垣也是有說有笑的,還頗為幽默,這說明,李東垣在一些不健康的場合,或者是看到違背他的做人原則的事情時是很嚴肅的,但是在同一般朋友相處的時候,還是比較隨和的。

我們並沒有美化李東垣的意思,雖然他的品行在當時是比較出眾的,但是他畢竟是出身於一個如此富裕的家庭,也難免受些影響,在後面的敘述中我們會看到,李東垣是如何不斷地被生活錘鍊,最終成為一個偉大的醫生的。

在經歷了美女的考驗後,李東垣在當地的名聲鵲起,成為了有節之士的典範。

但由於他的家庭條件太好了,似乎他對功名什麼的沒有興趣。

所以日子就在這樣舒坦的方式中一天天度過,似乎再過些年頭,由家裡給託人安排個工作,就可以安穩地度過一生了。

悲憤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的發生,使李東垣的命運發生了轉折。

疾病襲擊了這個家庭,在疾病的面前,無論貧富貴賤,誰都無法躲藏。

李東垣的母親王氏病了,王氏患的是什麼病,已經無法考證了,我們只是能了解此病很重,因為李東垣為了照顧母親的病,「色不滿容,夜不解衣」。

整個李家陷入了一派緊張的氣氛中。

僕人們不再敢像平時那樣說笑了,外人只看到李家大宅子的門不停地開,一台台載著醫生的轎子悄無聲息地從大門進出。

熬中藥的氣味不停地從院子的高牆中飄出來。

間或有眉頭緊鎖的僕人在夜裡悄悄地把藥渣倒在大門的旁邊。

在夜裡,李東垣疲憊地坐在母親的床頭,看著病痛中臉色蒼白的母親,無聲地哽咽。

白天,他拿著更多的錢,四處打聽,哪裡的醫生更好?

他像迷霧中的一頭困獸,在迷茫中絕望地亂撞。

但是,病情並沒有好轉,醫生們這個說是寒證,當用熱葯,那個說是熱證,當用寒葯,莫衷一是。

最後,李東垣的母親在病痛中去世。

去世的時候,竟然連到底患的是什麼病都不知道。

沒有人能夠形容李東垣失去母親時的那種心痛,這是一種在很多年以後,在睡夢中夢到母親了,醒來卻發現母親早已不在了,還會放聲大哭的那種痛!

在出殯的時候,人們發現李東垣的臉色很凝重,如同暴雨來臨前的天空。

出殯以後,大家發現李東垣消失了。

他一個人在一處沒有人的空地。

號啕大哭。

什麼是孝?

難道這就是孝嗎?當自己的母親病了,自己只能束手旁觀,絲毫無法解除母親的痛苦?

難道這就是孝嗎?當自己的母親去世了,最後連病名都不知道?

自己以後還有資格談論這個孝字嗎?!

自己以後還有臉面再做一個儒生嗎?

千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個儒生這樣捫心自問過,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最後走上了從醫的道路,但是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長長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中,就有李東垣的名字。

在擦乾眼淚後,李東垣變得非常的冷靜。

一種可怕的冷靜,與年齡極不相稱。

他開始四處打聽,到底天下哪位醫生是真正的高手?

有人告訴他,是易水的張元素。

張元素是誰?

回答是:一個真正的高人。

此人開創了中醫歷史上著名的「易水學派」。

此人一掃宋以來靠計算五運六氣來看病的古板風氣,把《黃帝內經》中的臟腑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發展,並在中藥的氣味沉浮等理論領域有著重要的貢獻。

這位張元素先生八歲考童生,二十七歲考進士。

本來前途似錦,但是在答卷的時候一個不留神,犯了已故皇帝的廟諱,結果落第。

於是他選擇了學醫。

他學醫的思路是:深入地,反覆地研究《黃帝內經》。

研究到了什麼狀態呢?他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想得都是《黃帝內經》。

真的恨自己有的地方不懂了,就會把這種氣憤帶到夢裡,於是竟然做了個怪夢。

夢見有人用大斧子把他的胸口打開,把一本關於《黃帝內經》的書放了進去,連書名他都瞥見了,叫《內經主治備要》。

古代人會認為這是哪位神仙看不過去了,親自下手乾的。

我們認為這是用心至深的效果。

好比在狂聽六級單詞的時候,晚上做夢會和老外對話。有時候說夢話都是英語。這不是洋神仙附體了,是用心太深了。

當時中國的北方還有著另一位著名的醫生,叫劉河間,也是位在中醫歷史上非常了不起的醫生。

但是有一天這位劉河間得了外感病,嘔吐,吃不下飯。有時候這醫生自己得病了還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自己開的方子也不靈了。硬是挺了八天,「不知所為」。

這時候也不知道是哪位,把張元素給請來了。

劉河間一聽請來位年輕的醫生,很是不舒服——估計是面子上過不去吧,就把臉面向牆裡,不理睬人家張元素。

張元素笑了,說:「為什麼就這麼瞧不起我呢?」然後診脈,診脈過後,張元素對劉河間說:你是不是有什麼什麼癥狀啊。

劉河間有點吃驚,說:是。

張元素又問:你是不是一開始服用了個什麼方子,裡面有某某葯啊。

劉河間:是啊。

張元素:你把葯給用錯了,這味藥性寒,藥性是往下走的,直入足太陰脾經,傷了你身體的陽氣,陽氣缺乏了,汗就發不出來,現在這個情況,再服用另外的什麼什麼葯就可以了。

劉河間聽了大為佩服。

然後按照這個方法,服藥後就好了。

把當世的頂尖名醫都給治好了,張元素從此名聲大振。

「明白了,這是位真正的高手。」李東垣對告訴他消息的人說。

「是的,的確是高手。」

「謝謝你告訴我這消息。」李東垣開始收拾衣服。

「你要幹什麼?」

「我該出發了。」李東垣平靜地說。

高山之巔

深秋。

易水。

落葉從廳堂前的石板上飄過,發出沙沙的聲音。

李東垣坐在張元素的對面,桌子上放著李東垣從家裡帶來的厚厚的金帛,不知其價幾何。

「我要向您學習。」李東垣放好東西說。

「學習什麼?」

「您全部的醫術!」李東垣一個字一個字地回答。

張元素沒有看擺在桌上的東西,他的目光一直在盯著眼前這位年輕人的眼睛。

這雙眼睛裡,有一種他所熟悉的銳利。

之所以熟悉,是因為他自己曾經有過。

多說一句,我曾經遇到過一些正在考碩士博士的同學,他們經常向我抱怨,如何地難考,如何地落榜,考研咋就那麼難呢?

我通常會看著他們的眼睛說,那是因為你還不夠銳利。

如果你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或者是為了畢業後工資高點而考研,那麼你的原動力是很小的,這樣的人任何的事情都可能使得他分心,任何的挫折都可能讓他放棄努力。

可是,如果你有足夠的境界和理想,你是為了達到這個領域的至高境界而讀,是為了成為這個領域的最高手而讀,則任何事情都不會使你分心,你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你的學業會在痛快中狂飆猛進!

別人付出七分努力已經覺得很痛苦了。

你會付出二百分的努力還覺得不過癮。

這樣的人勢在必奪,無人與其爭鋒!

讓我們回到故事裡吧。

張元素麵對著這個年輕人,心裡逐漸地亮了起來:這個人終於出現了。

已經等了很久了,一個願力大到可以傳授學問的年輕人。

本來他還想問些「學醫是很苦的有思想準備嗎」之類的問題。

可是此刻,他突然覺得一切都是多餘的。

於是他只說了五個字:明天開始吧。

山頂。

兩個人站著。

視野遼遠。

秋風吹動他們的衣擺,不停地抖動。

張元素開始了他授徒的第一課。

張元素老師:學習醫學的第一步,要體會大自然的規律,人是活在自然之中的,大自然裡面的種種變化對人體都有影響啊。

李東垣凝視遠方,認真地聽著。

張元素老師:大自然中的風、寒、熱(如今言暑)、濕、燥、火,這是大自然中的六種氣啊,這六種氣,在正常的時候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出現的,但是,當人體的狀態失常的時候,或者天氣反常的時候,這六種氣就變成了讓人患病的原因,我們稱之為六氣。

李東垣同學:難道說,每次診病的時候都要考慮大自然的狀況?

張元素老師:是啊,不要胳膊痛就只看胳膊,作為一個真正的醫生,要想到什麼季節患上的病,今年的這個季節與往年的這個季節有什麼不同,哪種氣偏盛,人體是如何的不適應才患的病。這才是診病之道啊。

李東垣同學慢慢地點頭。

張元素老師:你現在開始體會吧,秋天的萬物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然後我會告訴你,哪些藥物是與它對應的。

如此對話,每天都在進行。

地點不同,或在水邊,或在田野。

或者是在屋子裡的廳堂。

或者是在面對著前來診病的患者的時候。

教材是張元素老師自己編寫的《醫學啟源》,手抄的,還沒有幾個人看到呢。(現在這本書已經校勘好了,而且還出版了,大家不用像李東垣同學那樣一個字一個字地抄了,各位想報考張元素老師的同學一定要第一時間到書店買來做參考教材啊!)

誰也沒有想到,中醫歷史上一個新興的學派「易水派」正在形成。

若干年以後,當該學派的學問大盛的時候,才有人回憶起當年那到處聊天的一老一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張元素老師教授李東垣同學的教材中,有本他寫的叫做《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用藥式》的教材,這本書將藥物按照臟腑進行了分類,講述了每一個臟腑的本病、標病,然後用哪些葯補之,哪些葯瀉之,以及該臟腑在各種病態時期的用藥法則。

這是一本給後人很大啟發的書,現在很多中醫用藥仍然遵循著書中的規律。

在明朝的時候,有一位叫做李時珍的醫生,在看到了這本書後,也驚呼:張元素老師真不是蓋的,教材編得太好了!

然後把這本書收錄到自己正在編的叫做《本草綱目》的教材中。

必須參加工作

四年以後,李東垣同學畢業。

張元素老師已經把自己的學問傾囊相授了。

在畢業典禮上(當然,該典禮有可能只有當事人兩人參加),張元素老師滿懷深情地對李東垣同學說:「你現在的醫學知識已經知道得夠多了,但是,你還不是一個出色的醫生。」

李東垣同學:「為什麼?」

張元素老師:「因為,你的臨床經驗還太少,只有在你得到足夠的歷練之後,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醫生,這個歷練的過程可能很長,但是我相信你遲早有一天會完成的。」

他的話言中了,後來,李東垣確實用了很長的時間來磨鍊自己的醫術。

二十來歲,該參加工作了,一天,李東垣的父親找來了李東垣:「你真的打算要做醫生嗎?」

李東垣:「是啊,這是我的志願啊。」

李父:「可是你現在還不能去做醫生。」

李東垣:「為什麼?」

李父:「你忘記了你的母親是如何去世的嗎?」

李東垣:「刻骨銘心,為庸醫所害。」

李父:「可是,你現在只是學了四年的理論,還沒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如此行醫,能保證自己就不是個庸醫嗎?」

這話如同一記鐘聲,震蕩在李東垣的耳旁。

他的面容凝固在那裡,是啊,自己真的有把握保證嗎?

半晌,李東垣才問:「那我該怎麼辦呢?」

李東垣的父親嘆了口氣,放下手中精緻的茶杯,慢慢地說:「山西濟源那個地方稅務局的局長和我打過交道,估計安排個工作沒有問題,你可以到那裡先工作,業餘時間搞搞醫嘛。」

李東垣沉默不語。

李父:「在工作中慢慢總結經驗,等經驗成熟了,到時候再想搞什麼你自己決定,我就不管了。」

李東垣抬起頭:「好吧,那我就先去工作吧。」

在一個優秀醫生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李東垣學醫的緣起是受母親去世的刺激,產生了很大的動力。

這使得他能夠尋找當時的國手學習,學到很高的醫學技術。

但是,由於他的經歷,他此時並沒有達到那種悲天憫人、普救眾生的境界。

此時的他,只有醫術,尚不懂醫道是什麼,因此,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只有當他在後來,經歷了人世間的苦難,尋獲了醫道的真諦的時候,他才最終成為了偉大的醫生李東垣。

那些故事我們將在後面講述。

就這樣,李東垣在二十歲的時候,踏上了去濟源的道路,並很順利地坐上了公務員的位置。

歷史上記載;「進納得官,監濟源稅」。

這件事情使得後世的很多人對李東垣有些非議(很多書里都有類似的評價),認為你醫學成就是可以的,小時候潔身自好也是有記載的,但是靠交錢當上公務員這個事情搞得影響不大好嘛,給大學畢業生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事情果真如此嗎?

記錄這件事情的是李東垣的朋友硯堅先生寫的《東垣老人傳》,文中對李東垣褒獎備至,試想,如果「進納得官」在當時是一件為人不齒的事情,他怎麼能如此大方地記錄下來呢?這就好比說您寫了本書,讓朋友在書的前面寫個你的傳記,您的朋友就記錄了「該人曾經貪污若干」,您覺得這合適嗎?

同樣在李東垣的學生羅天益幫助整理的《東垣試效方》一書中,也記錄了「泰和二年,先師以進納監濟源稅」。

這就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如果「進納」是件當時的人認為很有違節操的事情,您覺得以羅天益那麼尊敬老師的人,能記錄這種類似於「該人貪污若干」的事情嗎?

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原來,「進納」——也就是交錢當官,在當年是正常的事情。

在古代的某些朝代,國家規定當官的途徑可以有很多種,比如有思蔭(任子)、科舉、軍功、進納等方式,也就是說,有老子當官比較有功勞,兒子可以繼承爵位的,有通過科舉的,有在邊防上建功立業的,也給官位;也有在工商等行業賺了錢的,把錢交給國家,和在邊防上殺敵一樣是有功勞的,也給官做。

可見,進納是國家規定的正式的和科舉、軍功等一樣的做官渠道,不但沒有被人瞧不起,還是比較榮耀的立功表現。

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時的人們在寫李東垣的時候要特別殷切地加上:「進納監濟源稅」,不但不是貶低的意思,還是以一種崇敬的筆調來寫的呢。

李東垣去做公務員那年是泰和二年,這個時候的大金國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急,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風頭十足的日子了,因此我們可以想見,在這個時期的大金國,用進納的方式來收斂資金應該是一種常態行為,因此對這樣的事情應該是鼓勵的。

總之,不管李東垣同學是否犯了錯誤,公務員是當上了,變成了李東垣同志。

就在李東垣同志剛剛走馬上任的時候,有狀況發生了。

簡直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李東垣同志本想坐下來,想好好地研究一下稅務手冊。

就在這時,一場可怕的瘟疫來了。

摘編於《七大名醫傳奇:古代的中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中國中藥雜誌微信(CJCMMYC)平台編校發布,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公眾號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及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蒲輔周和趙紹琴兩代大醫都讚譽的方子
有這麼一種精,不是妖精,是黃精
2017年度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中藥質量快速分子檢測技術培訓
李時珍稱它「靈根」,秋季食用最補人
福音!不用花錢就能殺死癌細胞,方法竟如此簡單!?這個外國醫生的驚人發現,或拯救幾十億人...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