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剛剛,中國在這項領域打破了美國領先50年的記錄!

剛剛,中國在這項領域打破了美國領先50年的記錄!

當下,中美科學界正在宇宙探索等領域展開勢均力敵、短兵相接的較量。中美均已發射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用以驗證導航精度理論最小可達10米的「脈衝星導航」技術。有「自然界最精準的天文時鐘」之稱的脈衝星觀測資料正成為兩國爭奪的目標。新星的發現,讓先於美國發射衛星的中國有了追趕的希望,也讓中國在該領域打破了美國領先50年的記錄。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發布重磅消息,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即FAST)經一年調試後,已實現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並確認多顆新發現脈衝星。其中,兩顆自轉周期分別為1.83秒和0.59秒的脈衝星更被新聞界冠以「中國星」的名稱。

資料顯示,自「脈衝星」(pulstar)理論自1967年確立以來,西方世界隨機以美國阿雷西博天文台及其305米口徑巨型射電望遠鏡為探索、研究的中心。

該天文台儘管近年來傳出「年久失修」、「經費不足」等問題,在「中國天眼」交付使用後,該望遠鏡也已成為世界第二。但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為首的研究機構仍在50年間積累了一批脈衝星觀測數據,相比剛剛起步的中國,這就顯出了足夠的領先優勢。

此外,「中國天眼」的科學意義顯然相當之高。但是,這部具有極高靈敏度的FAST望遠鏡所具備的也不僅僅是科學價值。它同樣也具備經濟乃至軍事價值。

銀河深處的中國燈塔

由於脈衝星的自轉周期極其穩定,其準確的時鐘信號就可以為航天器導航等重大科學及技術應用提供理想工具。

在中、美兩國都在就「X射線脈衝星導航」技術展開前沿攻關之際,來自「中國天眼」的發現就讓在探索脈衝星進程中落後美國50年的中國再一次看到了縮小差距、迎頭趕上的可能。

儘管美國研究脈衝星、中子星領域的歷史遠早於中國,但在「X射線脈衝星導航」這一最前沿領域,中美的差距就沒這麼大。在2016年11月,中國科學院研發的「脈衝星試驗01星」(XPNAV-1)率先升空,先於美國「六分儀」(SEXTANT)探測器6個月進入宇宙展開實驗。

不過,無論是中國的XPNAV-1,還是美國的SEXTANT,他們都只是技術驗證階段的產物:這不是說兩國的航天技術存在缺陷,而是因為「脈衝星導航」目前仍缺少合適的信號源。自1967年到21世紀初,全球發現和編目的脈衝星雖有2,000多顆,但信號穩定且符合條件的的X射線脈衝星只有160多顆。而其中自轉穩定在10毫秒內的更在少數。

有科學家認為,為進一步研究脈衝星導航技術,中國需要繼續尋找合適的X射線脈衝星,特別是自轉穩定的毫秒脈衝星,建立脈衝星導航資料庫。這一訴求就有望在「中國天眼」的支持下得到滿足。這也將成為中國繼空間站後,又一有望領先美國的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評論 的精彩文章:

印度竟還有3億人沒用上電?莫迪開始放大招了!
印度經濟連續暴跌,國際資本陷入生死大逃亡!
這條高鐵的試運,標誌著中國高鐵八縱八橫的時代真來了!
摩根士丹利:印度找到了趕超中國的秘訣,霸佔下一個十年
為了利益美國向最親密盟友宣戰,這國第一個跳出來反擊!

TAG:諸葛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