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這個讓全中國人都頭疼的問題,你有什麼好辦法?

這個讓全中國人都頭疼的問題,你有什麼好辦法?

這個問題真的是爭辯由來已久,每次一提到這樣的問題,就會引起觀點不同雙方的一場激烈論戰,哎,作為學西藥出身,又在中藥雜誌上班的小編來說真的是愁人……




你一定也猜到了,這就是關於中藥到底是否有效的問題,往大了說還會牽扯到中醫藥存在的必要性……



究其根本,主要問題還在於中藥的成分十分複雜,藥理機制難以說清,藥物靶點不明,因此難以使用現代科學語言對其藥理作用和傳統功效進行精準的詮釋,一旦說不清楚,中醫黑們就認為你中醫藥沒有科學依據不可信……



小編雖然覺得目前中醫藥用西方的科學理論體系暫時說不清楚,可小編覺得就是管用啊,之前每個月反覆感冒,總好不了,吃了一堆西藥也解決不了總感冒的問題,後來在中醫科學院門診部看中醫,才吃了三天的湯劑,就真的好了,一年多來都不感冒了。




難道真的是「西藥讓你明明白白地死,中藥讓你糊裡糊塗地活」?你有沒有好辦法讓中醫藥有能解釋清楚、真相大白天下的一天呢?




一定會的!近年來,關於如何研究和理解中藥複雜體系藥理機制的探討一直在不斷進行,就此人們也提出了很多理論與假說。




比如較為流行的中藥「多成分、多靶點」觀點認為,中藥由於其所含化學成分複雜多樣,因此每種化學成分都有各自的作用靶點,多個成分對應多個不同靶點,由此構成了中藥複雜體系的多成分、多靶點的作用模式。




該觀點可以很好的解釋中藥成分的多樣性所導致的作用機制複雜性的現象,同時也契合了不少實驗結果,因而已經成為目前中藥藥理學研究的重要模式之一。


然而,近年來也有人提出中藥成分雖然複雜,但是未必一定是多成分、多靶點的看法。




即中藥里所含的多個化學成分可能同時作用於一個靶點,而一個化學成分也可能同時作用於多個不同靶點的現象是存在的,甚至有時單一化學成分作用於多個靶點的現象在中藥里更為常見。




這一觀點近幾年來也催生了一個新學科的出現,即多重藥理學(polypharmacology)。




有的學者認為,

具有多重藥理作用的中藥活性分子由於其作用於疾病網路中的多個靶點,多個靶點之間產生協同作用,進而導致綜合作用大於單個作用加和的效果,這可能更加有助於諸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代謝性疾病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多基因複雜疾病的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新近還有學者針對中藥成分複雜性的特點提出了中藥複雜體系的 「顯效理論」,認為

中藥活性成分可能通過「眾多顯效形式的單靶點疊加作用、多靶點協同作用」發揮整體藥效,同時各種中藥活性成分由於作用靶點的不同還可能產生「毒性分散作用」,進而削弱中藥自身的毒性




抨擊中醫藥的人,你看,學者們都在試圖去解釋中醫藥有效性的問題,這些觀點和理論的不斷提出,為中藥複雜體系的藥理機制研究與闡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框架。




因此很有必要開展大量的實驗研究去驗證、支持和進一步豐富這些研究理念,從而使中藥複雜的藥理作用機製得以真正的闡明,並最終促進中藥的國際化。




最近,小編注意到有一項新的研究理論來試圖闡明中藥的作用機制,很有創新意識——

基於光偶聯技術的中藥複雜體系分子靶點研究。


將中藥的全化學成分組或有效部位成分通過

光活化偶聯技術

鍵合在固相磁性微球的表面,進而將被修飾的磁性微球與細胞或組織裂解液進行共孵育,通過固定在微球表面的中藥化學分子與靶點之間的特異性相互作用,將不同的靶點富集到固相微球的表面,再通過特異性洗脫將靶點從微球表面剝離下來,進行高分辨質譜鑒定與分析,從而得到該中藥化學成分組對應的

靶點群






此外,基於鑒定得到的不同靶點,開展生物信息學分析,我們進而發現了一系列與所發現靶點群相關的細胞信號通路,依據這些信號通路所反映的生物學功能我們進而推測了這些中藥發揮藥效作用的潛在分子藥理機制。





看完有沒有感覺很興奮,畢竟,新技術的發現有利於更好地闡明中藥複雜的作用機制,中醫藥人都在不遺餘力地去探索解釋這一個大難題,相信能說清楚道得明的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所有流言蜚語自會不見。




想詳細知道這個從創新角度去探索中藥作用機制的新技術嗎?請關注最新一期的《中國中藥雜誌》,我們邀請了來自北京大學 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屠鵬飛,曾克武團隊做了一個相關的專題——《

中藥複雜體系藥物靶點研究策略專題




傳統中藥是我國最具原創特色的物質財富,其療效得到了長期的臨床實踐檢驗。然而中藥的成分複雜,藥理機制難以解釋,特別是尚無有效方法對中藥作用的源頭,即靶點進行揭示與闡明,因此嚴重製約了中藥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本專題重點介紹了一種基於固相親合載體的中藥靶點蛋白富集和鑒定策略,進而通過若干實例檢驗並探討了該方法在中藥複雜體系靶點研究中的優勢及面臨的挑戰。



專題封面借用這種新策略用到的「「鉤釣」策略」進行設計,想詳細了解的歡迎點擊

閱讀原文

購買紙質版。









<END>



本文由我刊原創發表,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授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tcmrun,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人蔘全基因組助力精細農田栽參中國模式
古代的中醫——李東桓(1)
蒲輔周和趙紹琴兩代大醫都讚譽的方子
有這麼一種精,不是妖精,是黃精
2017年度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中藥質量快速分子檢測技術培訓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