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到地里,才會深深感到,是時候該保護土壤了!
小編是個種地的,對於土地土壤的狀況感觸尤為深刻,今天來講講土地的事情。這裡講兩個對比,一個案例是實行大規模種植的農場,農場的場主常常給我講,現在的化肥越用越沒效果,土地的肥力也越來越差,作物的產量也大不如前。而另一個則是在農場附近的一塊小菜地,我曾經問菜地的老婆婆,她說她的地從來不用化肥,只是用一些雞糞這樣子的肥料,經常把爛的作物果實埋在地里,土地非常的肥沃,種植同樣的作物,竟比大規模種植的產量要好且品質要高!難道原因真的是小農經濟的精耕細作帶來的差異嗎?
前者土壤極為板結,拔菜苗時,要麼在菜苗根土接觸位置折斷,要麼整個土塊帶出,用力敲碎後,主根系竟然長不過5厘米!後者土壤極為疏鬆,輕輕一挖,可以看到充滿活力的菜根,在一小撮的黝黑色土壤中,可以看到很多白絲狀物質,有著原始土壤的那種獨特芳香!
簡簡單單的觀察土壤情況,看到的雖然只是土壤的表明形象,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土壤,已足以另我們震撼,所以,今天我特地科普了一下土壤的一些知識,分享與大家,說說健康的土壤該是什麼樣子……
土壤結構
土壤具有一定的剖面層次和形態特徵。土壤是生物、氣候、母質、地形、時間等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綜合作用下的產物,並隨著這些成土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在土壤發生髮展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形態、物質組成和結構上可以剖析的自然實體。
土壤剖面分為三個基本礦質土層:
A層,又叫表土層或者腐殖質層,是植物生長、動物和微生物活動最平凡的層次,也是人類擾動程度最大的層次;
B層,又叫心土層,處於土壤剖面的中間層次,由於該層有物質的移動和澱積,因此心土層最能反映土壤形成過程的特點;
C層,又叫成土母質層,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名稱,母質層就像母親一樣,源源不斷地為土壤的發生髮育提供物質原料,因此土壤的某些性質常常與成土母質具有很高的吻合性,帶有某種程度的繼承性。
需要指出的是,這只是三個粗分的土壤層次,實際上,土壤剖面的層次比這三層更為豐富。比如,長期的人類耕作使得土壤形成利於作物生長的耕作層和保水保肥的犁底層。
理想的土壤構成
大家知道土壤是由固體、空氣和水分所組成,固體部分最主要來自其發育的岩石母體的原生和次生礦物顆粒以及來自於生物(動植物和微生物)活體和殘體留下的有機質。
理想的土壤中,固體佔50%,空氣和水分各佔25%。固體中礦物部分佔45%,餘下5%的有機質中,各種活動的生物有機質佔10%,根系有機質佔10%,已經轉化為穩定的高分子的「死的」有機質佔80%左右。
在這些組分中,能夠影響土壤健康、人類能調節的土壤部分自然是有機質,有機質是土壤活力的核心。無怪乎出版於1911年的《四千年農夫》的作者F.H.King將中國歷經數千年的耕地肥力依然高於美國未開墾的土地的原因,歸結於輪作、綠肥、河泥回填、農家肥施用等精細化的土壤養護和管理。但是在化學農業猖獗的今天,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土地土壤健康情況正在不斷的向壞的方向惡化。
有機質是土壤活力的核心
有機質本身就是養分的儲藏庫,同時深刻地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假設某一土壤表土有機質含量4%,有機質氮含量5%,一季作物中有機質分解率2%,則土壤有機質供應之氮可達80kg/公頃,此供應量幾乎可滿足大部分作物之需求量,據估算,1%的土壤有機質相當於含有18公斤養分/畝。
同時,土壤有機質是衡量土壤保肥能力的陽離子交換量(CEC)的主要貢獻者,高達50%~100%。因此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機質從2%降低到1.5%,土壤的保肥能力將下降14%。
此外,土壤有機質深刻影響水分的存儲。一英畝大、一英寸厚、含2%有機質的土壤儲水量可達12.1萬升,含量5%和8%的土壤分別可儲水30.3萬和48.5萬升。研究表明,土壤有機質從1%升到3%,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6倍。
當然,土壤有機質也深刻影響著土壤的質地和結構。豐富的有機質下,土壤可以形成穩定的大量的有機無機複合體,具有良好的土壤結構,不僅抗土壤侵蝕,也為根系提供理想的水分和空氣條件。
最主要的是,土壤有機質是土壤中各種大大小小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豐富的有機質下,土壤中自然形成龐大的食物網,構建健康的生態系統,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是土壤活力的來源,從養分轉化直到病蟲害控制,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認為,一個理想的土壤生態系統中,每平方米的土壤含脊椎動物1隻、蝸牛和蛞蝓100隻、鍋蟲和蚯蚓3000隻……線蟲500萬隻、原生動物100億隻、細菌和放線菌10萬億個。這些動物組成一個食物網金字塔,這些生物一年中生物量總和達400~470公斤/畝。
是我們保護土壤的時候了
以最高產為目的的現代農業的耕作體系下,土壤狀況已經和理想土壤越來越遠,長期的化學農業耕作,不合理的化肥使用,使得有毒物質積累在土壤中,就像一個「化學定時炸彈」一樣,一旦土壤性質和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有可能被活化,再次影響生態環境,而要減輕或修復污染土壤,則相當昂貴。
對照著以上理想土壤的條件和應該有的有機質含量、土壤生物網,我們現在的土壤距離之理想土壤有多遠呢 ? 有關新聞報道稱:「全國年均損失耕地百萬畝,東北一些黑土層流失殆盡」,很令人痛心。《四千年農夫》告訴我們,祖先為我們養護了最好的土壤,而無論科技多麼發達,此後的子子孫孫也還需要依靠這片土地繁衍生息。
「健康土壤,健康生活」是我們國家和人民共同的願景!板結,酸化,重金屬等等十大土壤問題的暴露已徹底危害到我們的生活和身體!我們應該深深感到,是時候保護土壤了!


TAG:田野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