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攜帶1000萬個細菌?真可怕!更可怕的是這些洗手誤區!
小編語:全球洗手日是促進洗手公私夥伴組織(PPPHW)發起的,號召全世界各國從2008年起,每年10月15日開展洗手活動,目的是呼籲全世界通過"洗手"這個簡單但重要的動作,加強衛生意識,以防止感染到傳染病。
嘿~親,今天我們聊聊「洗手」唄
「洗手,這麼簡單的誰不會,打開龍頭沾點水,左手搓右手,紙巾一抹,完事~ 」
恩,是的,洗手這麼簡單的事,誰不會呀,可是你真的洗乾淨了嗎?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每個人的雙手平均攜帶1000萬個細菌,比電梯扶手、公園長椅等要臟,通常被人們稱為「細菌炸彈」的廚房抹布也不過攜帶幾百萬個細菌。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些洗手小知識吧。
(網路圖,僅供參考)
一、常見的洗手誤區:
1、不臟不洗
手上的病菌肉眼無法看見,不臟不洗只會增加病從「手」入的機率。
2、用盆洗手
使用洗手盆洗手,乍一看,確實是在用水洗手,但其實經過反覆洗手後,洗手盆里的水已弄髒了,達不到洗凈手的目的。
3、洗手時間過短
泡搓時間短、沖洗遍數少,對去除病菌作用不大。建議用流水沖洗雙手至少30秒,才能達到去除病菌的效果,還需特別注意清洗戴戒指等首飾的部位。
4、洗手過勤
容易破壞手上的正常菌落,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甚至造成手部脫皮引起感染。
5、不用洗手液
單純「水洗」,實際上洗不掉手上留存的大量病毒和病菌等。需要留心的是,水龍頭開關也要用洗手液摩擦一會兒,用清水洗乾淨。
6、習慣用烘乾機
洗完手要及時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擦乾,烘乾機的效果沒有傳統紙巾好。
(網路圖,僅供參考)
二、洗手的最佳時期:
「三前七後要洗手」(日常版)
接觸眼、鼻、口前;
處理食物、進餐、吃藥前;
抱孩子之前;
如廁、打噴嚏、擦鼻涕後;
接觸錢幣之後;
放學/下班回家之後;
逗弄或接觸寵物之後;
清理垃圾後;
探訪、照顧病人前後;
使用公共洗手間、接觸過公共物品, 如自動電梯扶手、電梯按鈕及門把手之後。
(網路圖,僅供參考)
「兩前三後要洗手」(醫護版)
直接接觸病人之前
進行無菌操作之前
接觸血液或體液之後
直接接觸病人之後
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
(網路圖,僅供參考)
三、洗手的正確步驟:
「濕、搓、沖、捧、擦」守日常,「內、外、夾、弓、大、立、腕」護醫護。
日常版
1.濕:用清水把手打濕。
2.搓:用洗手液搓手。
3.沖:將手垂直向下防於水龍頭下沖洗。
4.捧:平時家用的水龍頭都不是感應龍頭,手勢必會接觸龍頭柄。所以在最後清洗之前要捧清水沖洗龍頭,防止二次污染。
5.擦乾:用乾燥的毛巾,或一次性紙巾。毛巾要選擇乾燥的,因為潮濕毛巾會滋生細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網路圖,僅供參考)
醫護版
1內:洗手掌 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2外:洗背側指縫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3夾:洗掌側指縫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4弓:洗指背 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5大: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6立:洗指尖 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7腕: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趁著世界洗手日,讓我們全新GET√洗手的正確姿勢,守護我們的手,我們的未來吧!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醫務部(院感辦)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熱水泡腳治療「老寒腿」?小心越泡越嚴重
※美國控槍難在骨子裡:買槍比買漢堡容易
※美媒: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內部遷徙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