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降風險,提收益,你得先弄清這件事

降風險,提收益,你得先弄清這件事

來源:布丁投資筆記

基金漲了……基金跌了……P2P賺錢了……P2P跑路了……

理財的道路和人生一樣,開始多半是曲折。一路的跌跌撞撞中,我們逐漸成長,回顧過去,不知你有沒有想過:理財中最重要的事,究竟是什麼?

在布丁看來,最重要的莫過於弄清賺錢的邏輯,不明不白賺的錢,來得可能容易,但失去也更加輕鬆。只有明白了賺錢的邏輯,才能順利避開「聰明人」設下的陷阱,降低風險;才能抓住更多的機會,提高收益。

以布丁最愛的指基定投為例,定投指數基金賺的錢,到底怎麼來的?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買指基相當於間接買一籃子股票,公司盈利賺錢了,我們買的指基自然也就賺錢了。價值投資的踐行者,直接買股票豈不是更好?

而定投指數基金,並不要求我們有獨到的眼光去發掘盈利良好的公司,買指基賺的錢來源於三個方面:盈利上漲、估值上漲、定期調倉,比單靠盈利上漲的價值投資穩得多。

盈利上漲

指數長期看漲,靠的就是背後公司盈利的上漲。

舉個小栗子~

小王花1000萬開了個工廠,買了設備來生產酸奶,第一年賺了100萬。

小王把賺來的利潤投入擴大再生產,賺的更多了。

十年後,小王的酸奶廠已經達到了年利潤兩百多萬、凈資產兩千多萬。

小王還收購了專門的草原,自己養奶牛,省掉中間差價,節約了原材料的成本;引入更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賺的更更多了。

後來,小王發現再提高產量就賣不動了,不能再擴大規模了。但是,因為每家每戶都愛喝小王的酸奶廠生產的酸奶,提高一些價格也不影響銷量,於是小王每隔一段時間就提一提酸奶的價格,小王賺的更更更多了。

在指數基金背後,有許多這樣的公司,它們中有的蓋房子、有的開銀行、有的造汽車、有的生產白酒,靠著資產的增多、效率的提高、價格的提升,公司獲得越來越多的利潤。只要國家不停地發展,指數背後的公司就不停地創造盈利,即使短期會有波動,指數長期還是看漲。

估值上漲

股票的價格以價值為中心不停波動,因此,指數有時被低估(價格偏低),有時被高估(價格偏高),我們可以通過「低買高賣」來獲利。

指數為什麼會被低估呢?會不會一直都被低估呢?

通常,對於大多數寬基指數,我們用市盈率來估值,市盈率高時認為指數被高估,市盈率低時認為指數被低估。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利

也就是說,指數的估值由市場價格和盈利能力兩個因素共同決定。在我國A股市場,指數被低估一般是這種情況:大環境不好,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同時,市場情緒悲觀,導致股價降低幅度更大,因此總體來看,市盈率還是會降低。

國家的經濟周期由四個階段組成,衰退、谷底、擴張、頂峰,循環往複,也就是說,即使是在衰退階段和谷底階段,也總會有擴張和頂峰的那一天。只要國家經濟恢復、企業盈利能力上升,指基估值就會走入正常甚至高估。

定期調倉

如果盈利和估值都停滯不前怎麼辦?別著急,指數基金還會定期調倉。

大多數指數原則上每半年調整一次成分股。例如上證紅利指數,每隔半年就按照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這幾個標準調整一次成分股,把股息率變低的挑出去,股息率變高的挑進來。短期內的股息率變化往往是由於股價的變化,這樣做就相當於把漲的多的賣出去,跌得多的買進來,「低買高賣」,賺取了市場波動的收益。

明白了指數基金賺錢的邏輯,我們該怎樣操作呢?重點需要把握兩點:

購買盈利能力穩定的指數,最好是寬基指數

買低估指數,獲得估值和盈利均上漲的「戴維斯雙擊」

無論是基金定投還是其他投資,我們都要有「弄清賺錢的邏輯」的意識,不盲目投資,不跟風投資,明明白白地走向財務自由。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理財師 的精彩文章:

這些平台長這麼像,投錯了就麻煩!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我們普通人未來五年投資有啥影響?
華爾街遍地都是他的門徒,巴菲特稱他為師傅,只因……

TAG:首席理財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