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能把這5個問題弄透徹的肉友,99%都能養出美肉

能把這5個問題弄透徹的肉友,99%都能養出美肉

作者 / 六一

圖片 / 網路

編輯 / 多肉植物匯

養好多肉,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今天送上一篇很長很長的超級大幹貨,關於養肉的五大要素「水風光土盆」,肉友們看完文章有什麼建議都可以在文末留言提出~

水風光土盆,這是我養了這麼久多肉自己感覺的和看了這麼多帖子經常看到很多肉友會問的問題。

我們說「澆水三年功」「通風第一」「曬太陽很重要」「土要透氣」「盆最後帶孔」等語焉不詳的句子,但這實際上我們是把澆水通風陽光配土用盆這五個東西當作了一個個獨立開來的東西看待,認為我們只需要在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做好了就可以了。

但實際上,我想說,他們是一個五位一體的關係,只有把他們當作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樣聯繫起來看,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當然,可能還有氣候,季節,品種和個人能力的差距,這裡可能會涉及,但不會詳細的展開。)

很多人會覺得我是在混淆視聽胡言亂語瞎七八講,所以我這次不敢說我這一篇是一個科普貼或是教學貼。

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告訴各位看貼的各位,這是一個理論貼,我只敢說我想出了這個理論,但是我並不一定自己都已經用實踐去完成了它。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去嘗試一下我的理論,如果失敗了,表噴我。

PS:本貼應該算是我的一個設想,就和我一直支持的主張——沒有什麼大神,大神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的人,所以我們也要有自己的配土和澆水方式來適應自己的生活環境。

但因為只是設想,所以我提出的主張肯定有不完善和錯誤之處,您看到了沒興趣的就當作笑話笑過,您想糾正的可以帶上支持的證據來提出質疑,我也會進行相對的答辯和附議。

順帶一提,由於這篇不是很標準的討論帖,基本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可能會有些碎碎念。

最後我想說,其實寫帖子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錯誤可以原諒,但是一定要糾正,絕對不能誤導別人),而且我的情緒比較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所以如果有噴子的話,我會刪樓層。

附上自己以前的帖子,來一波宣傳,好吧= =

入門級別的災害科普:《多肉遭遇意外?必須掌握這些急救措施!》

多肉的不正常現象:《出錦綴化變異……多肉的那些不自然現象原因都在這!》

先說水吧,我們最說的一個俗語是「澆水三年功」,三年肯定不是真的三年,而是一個長時間的虛數代詞,也就說我們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能掌握適合自己的澆水方法。

舉個例子,現在很多養肉的人(我也會這樣說)在上盆時說「三天澆水七天曬」,但是也有的說「上盆後七天澆水」「兩星期」「一個月」這樣的話,到底哪個是正確的?

其實,這些話都是正確的,但有其局限性。例如,黃金萬年草、不死鳥這類生命力極強的多肉,你再上盆後三天給水沒有任何的問題,鹿角海棠如果到手葉子不飽滿,甚至可以放在水裡泡個十幾分鐘半小時的;

但是很多多肉,我們到手的時候發現,根系很弱,乾枯,於是進行了修根操作,晾乾後上了盆,但是這樣的多肉服盆生根的時間就比那些生命力強健的多肉慢一點,所以我們就會稍微過一段時間,等他們長出了根系以後在進行澆水;

而對於仙女杯這類買來基本無根的多肉,生根本就不易,那就更需要耐心地等待了。

很多人會對新手說,種上去先不要澆水,三天以後沿著盆邊慢慢澆水,最後再隔一段時間就是開始正常澆水了,我覺得這也是沒問題的。

當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對多肉有不同的理解,我以前見過一對夫妻發帖曬肉,他們養的都是貴貨,但他們是這樣的操作,第一天上盆以後,一個晚上過去,第二天大水髮根,很多人很奇怪這樣不會悶死植物根系啊或者黑腐什麼的嗎?

但是我也說了,作為五位一體的養肉因素,這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只能說他們自己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吧。

澆水是一回事,下雨淋不淋雨就是另一回事了,很多人對雨水存在兩個看法。

一是雨水偏酸性,而多肉喜歡的Ph值正好是酸性的,再加上雷電固氮的原因(俗話說「雷雨發莊稼」),就會讓我們感覺雨水對多肉來說就像是興奮劑一樣,淋了雨長的快。

二的觀點會比較消極,認為淋雨和雨天會導致多肉的掉色和徒長。

這裡就不得不來一個現身說法了,我和@買了一株肉(以下簡稱一株肉)都住在浙江溫州下的一同一個地方,家差了幾條街的哪一種。

你們都知道江浙滬是每年都有梅雨季節的,每到那個時候我都會把我自己的多肉收進來,因為長時間的淋雨我的多肉會徒長,但是他的多肉就是照常的放在室外淋雨。

說實話我不覺得我們的多肉品種存在著太大差異,因為基本我們偶爾會去本地的花店和大棚買肉,但是由於我的配土是泥炭加珍珠岩(不是我買不起其他配料,只不過我懶得混),而他的土就是「各種混」「硅藻綠費火山岩泥炭珍珠岩什麼的」(原話),所以我就很羨慕他的多肉可以長時間的淋雨。

當然,還有通風環境也影響著我們兩個人養肉的差異,他是一個露台,四面通風的那種;我雖然也是露台,但是兩面被牆壁擋住了,風的流動效果自然趕不上他家,配土和通風決定了我們兩個人養肉的差距。

當然你可能會問如果是晴天呢?我和他的比較又是如何,我只能說露台真的是太棒了,有一個露台簡直和開掛一樣,在冬天,我的光照可能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而他的光照時間大概會比我長得多,所以我沒有被他拉進長生草的坑,因為養不出狀態。

跑題了,回來再說雨水,很多人會把雨水收集起來留著備用,但是我感覺有矛盾的一點就是,幾天的下雨很多人會不澆水的度過,那收集了雨水到底要什麼時候去澆呢?

再者說,流水不腐,但是收集的雨水長時間存儲,總是會生菌的吧,這樣還不如在雨天淋個雨來的簡單粗暴。

其實徒長不是由單一的原因造成的,做一個很簡單的說明好了,你大晴天澆個水,多肉會徒長嗎?不會的。

但是,你在一個缺光的環境下,例如陰天的室內,澆個水,多肉不就徒長了嗎,這是缺少光線和水多了的兩個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株肉告訴我「一般引起徒長會有2點及以上的因素」,我心悅誠服,不愧是老手,看法就比我犀利的多,如果大家有問題也可以去問他,不過作為我的學弟,高中生還是比較忙碌的。

當然,還有水多了,但是土不透氣下滲下不去,無孔盆積水爛根等等,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再來說說澆水,我覺得澆水無定式,您要是真的和我說一星期澆一次水也不是不可以,這個是很常規的大家都是這樣跟別人說的,但是千萬不要把這個當成金科玉律去奉行,你的土你的氣溫你的通風都決定了你土中水分的蒸發速度,也決定了多肉澆水的時間。

實際上我覺得土干透澆透和葉子皺了再澆水更為科學,不過很多人會覺得土很乾就是干透了,但是實際上內部的土可能還沒幹透,而且植物根系找水的能力會比我們認為的強得多,所以這個還是可能有一點點的瑕疵;

葉子皺了澆水的前提是根系好的情況下,如果根系不好也是會發皺的。其實景天的很多多肉都是喜水耐旱的這種,喜水程度不同,耐旱的程度也是不同,這兩個方面最為突出的就是十二卷。

以玉露為例,他喜水喜得是空氣濕度而不是土壤中的積水過多,至於耐旱,葉片中水分那麼多,我想我也不需要進一步的說明了吧。

不過,如果真的植物就是干透了澆水和皺縮葉子了澆水,那麼澆水三年功還有意義嗎?我相信那麼多前輩總結出來的「澆水三年功」絕對不會這麼無趣。澆水把握的,更多還是一個時機,這個時機的話,只能看你自己憑藉經驗去摸索了。

突然又想到一點,不是很多人會說夏天要晚上澆水,冬天要正午澆水嘛,這點我沒什麼意見,但是我說說我自己的澆水,去年夏天我自己大中午澆水(可以曬到十二點十三點的那種),就是到了盆都被曬得發燙了,但是我還是一瓢水就下去了,沒什麼關係。

現在記得的品種有魯氏石蓮,乙女心等很多普貨,可能他們也就是抗逆性強所以就沒什麼太大問題,不過這也反駁了夏季中午澆水和澆開水一樣的觀點;

再說說冬季中午澆水,都說是為了防止多肉根系被凍傷,但是你澆了水到了晚上土裡不還是有水嗎,如果會凍傷為什麼中午澆水可以避免?如果有人知道可以說一下。

所以很多人乾脆就直接斷水過冬夏,很久以前我看過一篇科普貼說長時間斷水度夏過冬都是錯誤的,因為多肉的根系會在長時間的乾旱中死亡,但是今年夏天我很多收到室內的品種也都是斷水度夏的。

再者說多肉又不是死的植物,根系枯死了他還是會長的啊,怕什麼,不過長的時候又會消耗一波葉子,所以還是保持一個澆水頻率,然後適當的減少或者增加比較好。

以前很多人會用什麼牙籤測濕度,手指測濕度,稱重法這些判斷需不需要澆水的方法我就不多說了,覺得有用就用著吧!

再說風,通風有多關鍵想必大家心裡都是有數的,透風好水多了都不很怕,還可以降溫。

但是實際上我們很多人的通風情況是不一樣的,養多肉的肉友不是來自於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地方的肉友也有城市和鄉村裡之分,都是城市也有公寓和帶院子的房子的差別。

所以通風的環境我們不能做到人人一樣,但是我們可以儘可能去找一個通風狀態良好的地方放置多肉植物。

每年的夏天,熊童子達摩福娘這一類多肉掉葉子的帖子連續幾天都可以天天見到,養多肉一開始入坑的肉友都會知道一個人,二木,他提出的建議就是主備一個小電扇給他的熊童子吹吹,這也是說明通風的關鍵,即使在山東的開掛區,夏天也需要一個通風。

有的人會說你這不胡扯嗎,吹個電風扇也是通風了?但是,我們要明確一點,通風和透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通風就是採用自然或機械方法使風沒有阻礙,可以穿過,到達房間或密封的環境內,以造成衛生、安全等適宜空氣環境的技術。常通風可以提高室內空氣質量,有益健康。

而透氣是漢語辭彙,解釋為空氣通過。

也許百度百科的解釋看著是差不多,但我個人理解卻存在著差異。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兩個詞語的差異,假設你在冬天,屋子裡是暖氣,一晚上過去,室內的空氣變得渾濁沉悶,然後你稍微開點窗,拉個縫,這時候新鮮的空氣進來使你的腦子一振,這是透氣;

但如果你把窗子打開,冷風直接颳了進來,完全的改變了裡面的空氣組成,風的流動,是為通風。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講明白了這兩個的差異,但是我也確實想不到什麼更好的釋義了,將就著看一下吧。

不過如果你理解了通風和透氣的差異,我們就可以回去說說通風的重要性(透氣會放在配土那裡說明)。

水多了,僅僅是徒長或者掉葉子;缺光了,也就是攤大餅和長個子。

但是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就容易使得澆水后土壤中水分蒸發速度緩慢,如果土不透氣的話就容易使得根細胞處於低氧的情況下,無氧呼吸累積酒精毒害植物。

我這並非是危言聳聽。舉個例子,養十二捲入門的都知道,十二卷最常見的問題也就是水多了爛根,當然景天會好一點。

通風真的是一件很關鍵的事情,可是我不知道還應該說些什麼,如果有補充的,可以寫在本樓的樓中樓內。

接下來說光照,一般我們說植物的上色靠兩個東西,一手是光照,一手是溫差,如果僅滿足光照,只有容易上色的多肉能上色(而且不會滿狀態);只有溫差,可能還是綠油油的(有的也會變色)。

缺光會攤大餅、徒長,但是光線太強又會導致晒傷和缺水(一般在夏季)。其實光照沒什麼好說的,新手入門的時候一般問要怎麼養多肉我都會回答「少水多曬」,我比較懶,講一個大概感覺都可以去適用了。

我還是說說光線的差別吧,光線其實和通風是差不多的一個關係吧,城市和鄉村,樓頂和陽台的光線都會有所差別。即使是同一棟樓,低處的可能被其他樓擋住了陽光,高處的則不會。

晴天雨天太陽光照是不同的,但是總歸你要給他們一個明亮通風的環境去生長。

有的人經常會問,自己家光線不夠到底要怎麼辦,補光燈啊,很多大神都用的,比如香蕉土豪。中毒深一點的可以考慮去租一個頂樓,有條件的可以去露養,比如花落女王。像我這樣的窗檯黨已經半退出景天,改完伽藍菜和十二卷屬了。

說真的,如果家裡光線真的不好,又覺得補光燈效果不佳的,真的可以玩點其他的啊,瓦葦十二卷又不醜(雖然價格真的貴),仙人球等也都是很好看的啊,再不濟去養礬根,再不濟,玩軟陶去吧。

好了光線就說到這裡,如果我後面還有什麼補充的會繼續更進的。

終於說到土了,我相信這是最多人關注的一個問題。土到底要怎樣才是好的呢?我相信大家很多的都看過香蕉大神的配土:

快速髮根的(配土植料:422泥炭土3成、鹿沼土2成、赤玉土2成、麥飯石2成、稻殼碳1成),老樁上盆的((422泥炭+麥飯+赤玉+鹿沼+稻殼炭,配成2:8的顆粒土)),番杏科的(422泥潭、稻殼碳、日向石、樹皮、輕石、蛭石,蛭石5成、其他的都1成!)。

這個配土很多人都很喜歡去使用,但是我窮啊,所以我就是泥炭和珍珠岩,也不是不能養,但是由於顆粒少就是容易土裡水分過多。

很久以前有一個純河沙養殖的妹子,所有的多肉都是河沙去養;也有個黃土種小球玫瑰等等的老人,花花草草都擺在農村房子的那種門口,通風很好。

所以什麼樣的土都可以去養多肉,多肉養的狀態高下差異可能就是大家所處的環境和養功問題了。還有小亮,我記得他是用過純泥炭的,當時我看了他的玉露,自己也就用了純泥炭(後來淋了雨爛根了,就不用了)。

多肉大神二木很久以前也發過一個配土公式鬆軟的土壤,找出來分享給你們。(泥炭土70%+椰糠30%):粗砂 = 1:1,也可以簡化為:泥炭土:粗砂 1:1。

那麼同樣是大神,為什麼它們的的配土不同都可以養的那麼好呢,首先我認為是他們找到了適合自己所在地的配土(再者說二木在開掛區,很隨便的啦),其次就是他們都對多肉的習性也好等等方面又有一定的自我理解。

其實我覺得,養肉的我們不妨試試不同的土壤配比,琢磨出適合自己的配土,這樣會更有成就感。我記得以前有個女生,三盆同樣的千佛手不同的土壤種小黑方的露養對比照,還是挺有趣的。

南方北方的溫度差異,東部和西部的降水差異,這些都會影響土的配比,例如南方多雨,如果要露養,那麼土中的顆粒肯定是要多的;北方由於會旱一點,土中保水的蛭石則要多一點。

通風好的地方土裡可以泥炭稍多,較為封閉的地方可以顆粒稍多。顆粒拌在土裡也有軟顆粒和硬顆粒的說法。粗砂,赤玉土,鹿沼土,黃金軟賣飯石都是不錯的混土材料,火山岩,綠沸石,日向石,桐生沙等都是更加的適合鋪面,當然,拌土也不是不可以。

小苗和成株的土壤肯定也有所不同,根系弱的小苗,土壤肯定要更多一點,舉個例子,如果播種的小苗根系扎在了一顆石頭上,那麼可能就此僵苗不長;老樁的話,為了控型等需要,我們用的顆粒就多點也沒有關係。

不同的植物品種也有不同的配土,例如護盆草一類,喜歡的更多是沙質性土壤,河沙來養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番杏一類,寧干勿濕,100%的粗砂也就可以的;蓮花掌屬法師一類也都可以多點沙子。

至於鋪面的話,看你喜歡用什麼咯,不推薦鵝卵石,彩色染色石頭等等,還可以根據盆的顏色來搭配更好的鋪面。當然盡量選擇稍重一點的,不然澆水澆一下,全部浮起來了。

最後,我還是建議各位,沒有什麼必要買所謂的大神配土,什麼配方土,自己買來各種配比自己玩多好,養肉嘛,就要開開心心咯。

最後一節,講盆。其實盆這個因素影響多肉倒不是很大,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說紅陶粗陶水泥盆最為透氣,接著塑料陶瓷萬象瓦罐小彩方,甚至酸奶盆,舊鞋,牛仔褲,鹹菜缸等等,都可以被用作多肉植物的花器。

只不過他們的透氣性有所差別,這一點從澆水後乾的速度石可以反應出來的。當然廣口和細口,帶足和不帶等都會影響整個盆內氣體的流通。

其實,如果你有一個好的通風條件,配土也是顆粒較多更為透氣的土的話,那麼什麼盆都沒有關係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肉植物匯 的精彩文章:

對肉友來說,比剁手更快樂的事,當然是它!
不愛爆盆愛小頭,終於把爆盆的肉控成了小頭!
知道嗎?大補的秋雨,淋不好對多肉也是危害!
多肉老玩家談養肉:養好多肉最重要的竟是……
經歷了天災人禍的多肉,居然能靠這招拯救?

TAG:多肉植物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