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工匠精神神話破滅了嗎?

日本工匠精神神話破滅了嗎?

要點 | 速讀

1、神戶制鋼造假事件有外部市場競爭加劇原因,更有內部管理原因。收益大於風險,就有造假的可能。

2、備受讚譽的日本工匠精神確切的說應是職人精神,主要體現為個人工作態度,在小單位實體中容易堅持。但大企業管理運營已經是另外一個問題。大型企業組織背景,集團主義傾向下,職人「失格」反而可能更容易。

3、大企業「失格」波及面大,不能缺少有力監督。

文 | 郭墨墨

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承認,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公司旗下的四家日本工廠所交付的鋁、銅產品均存在篡改材料數據等作假行為。本周五又繼續爆出,該公司旗下鋼鐵部門的鋼絲產品等也發現存在證書造假問題。10月12日,神戶制鋼董事長兼社長川崎博也在日本經濟產業省向媒體表示,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違規問題出現,企業信譽已清零,拖累日本製造業。彷彿就在昨天,有關日本製造,還簇擁著對工匠精神的驚嘆和美譽,轉瞬間神話就此破滅了嗎?

神戶制鋼造假事件影響有多大

2016年最新排名顯示,神戶制鋼為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位列新日鐵住金、JFE鋼鐵公司之後,在全球鋼鐵公司中排名53。

神戶制鋼官網顯示,其業務主要有鋼鐵、焊接、鋁銅、機械、工程技術、工程機械、電力供應等。神戶制鋼擁有諸多特色甚至獨有的技術。「汽車閥門彈簧用線材,世界上每2輛汽車中就有1輛使用」、「船舶用組裝式曲軸和一體式曲軸佔有世界40%的市場份額」、「汽車引擎蓋等鋁板材占日本市場50%份額」、「鐵路車輛用鋁型材占日本市場最高份額」等。

所以此次事件的最大特點是波及面大。據澎湃新聞的報道,事件波及企業達近200家,包括豐田汽車、三菱重工等。除了汽車業,還影響到了其他公司的飛機引擎、鐵路等產品,問題產品甚至在自衛隊飛機、導彈、裝甲車輛中都有應用。在日本10日發射的H2A火箭上,也使用了問題產品。

事件另一個特點是,持續時間長,不是個別人的問題。

神戶制鋼所副社長梅原尚人在10月8日提到,部分產品從10年前開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後的數據,篡改數據也並非個別人所為,而是獲得管理層默許,是公司整體性問題。

那麼這些問題產品到底有沒有隱患呢?神戶制鋼自己說,雖然這些產品未能達到客戶的要求,卻滿足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制定的行業標準。

豐田汽車10月8日表示,該公司使用了神戶制鋼所生產的問題產品,包括在日本國內工廠組裝的部分車型的引擎蓋、尾門,正在確認使用這些產品的車輛及可能帶來的影響,據此決定今後對策。三菱重工的公關部門則說,已經確認相關部件不存在安全問題,預計不會影響MRJ客機今後的開發進程。日本東海旅客鐵道公司也稱已經確認相關數據,問題產品的強度沒有對運行安全構成危害,今後將定期檢查車輛並適時更換合格產品。(澎湃新聞)

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最關心的應該是汽車。實際上,除了日本品牌汽車外,一些主流歐美品牌汽車,也在使用神戶制鋼的產品。

關於是否存在汽車質量缺陷問題,雖然國務院2012年公布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投訴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但是此次事件涉及的部件問題,是普通消費者難以自行發現的。

因此,一方面,廠家應當依據條例第十二條立即開始自檢:「生產者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組織調查分析,並如實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報告調查分析結果。生產者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進口缺陷汽車產品,並實施召回。」

同時有關部門也應當主動依據條例第十三條採取相應措施,讓消費者放心:「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通知生產者開展調查分析;生產者未按照通知開展調查分析的,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開展缺陷調查。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認為汽車產品可能存在會造成嚴重後果的缺陷的,可以直接開展缺陷調查。」

日本企業一再出現誠信問題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實際上,近年來出現誠信問題的日本大企業不止一個。

電氣行業巨頭東芝被披露自2008年起至2014年末,共虛報利潤1562億日元,這個數字佔到東芝5650億日元稅前利潤的將近30%。汽車安全氣囊業界巨頭高田,今年6月因安全氣囊瑕疵導致死傷事件無力承擔召回後果而申請破產。

2016年4月20日,三菱汽車公司被曝至少有4款在日銷售微型車的燃效數據作了篡改,實際數據比顯示數值高5%至10%,涉及車輛或超200萬輛。5月18日,鈴木汽車公司承認他們對16種在日銷售車型的燃效數據作假,作假數據汽車超210萬輛。

新聞圖片:三菱公司就燃效造假事件道歉

調查報告還顯示,三菱汽車修改燃效數據的行為已經持續了25年,並且造假行為呈現系統性、範圍大、且不斷加重的趨勢。

為什麼會這樣,被視為日本驕傲的,曾經備受尊重的製造業會如此墮落?

對於篡改數據的原因,神戶制鋼副社長梅原尚人將其歸結於按期交貨的壓力。不過,澎湃新聞採訪的國內業內人士認為,在長期造假的事實面前,按期交貨說並不合理。

旅日工程師,作家俞天任認為,「日本企業各種弄虛作假的醜聞頻發的根本根源,他們在競爭中,尤其是在和中國企業的競爭中已經失敗了,只能靠弄虛作假、減少投入、降低質量來維持經營了。」

神戶制鋼社長川崎博也曾公開說,日本人口的減少和年輕人消費習慣的變化影響了汽車銷量,用來製造汽車的鋼鐵也需求下降。轉向海外市場時,則面臨中國和韓國的競爭,其中中國鋼鐵產量大,也擁有了生產高級鋼材的能力

在這樣的經營背景下,企業內部誠信文化遭到了刻意的毀棄。

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日本神戶制鋼數據造假的事情,恰恰說明了,只要收益大於風險,就有造假的可能,不管是日本,還是也出過事的德國。」

大企業的職人「失格」問題

神戶制鋼醜聞拖累了日本製造業的形象,讓日本工匠精神文化也打上了問號。

這兩年被不斷介紹的日本工匠精神更確切的說,是職人精神,是指不僅僅把工作當做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為一種對工作、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的執著態度,以此安身立命並獲得榮譽。

職人精神恭敬誠懇,態度端正,穩定不變的環境是它的沃土

在穩定不變的環境下,職人精神在個人、家庭、小作坊手中更容易把持,動不動可以堅持數百年幾代人。

但現代大企業管理運營已經是另外一個問題。作為群體的日本人,表現出強烈的集團主義傾向,集體優先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大家都有責任,太多人分擔,最後大家都沒了責任。大型企業組織背景下,職人「失格」反而可能變得更容易。

一旦遭遇劇烈的環境變動,群體心理相互暗示,集團利益優先,責任意識模糊退後,公然的作偽作惡就可能不以為恥,而且會被冠以正當理由。職人精神自然變成了個人「業餘」的小追求。

2016年1月,神戶制鋼社長川崎博也在《日經商業周刊》發表自述時再次提及了宏觀經濟及需求減少的情況,並稱神戶制鋼正處於守成的時期,「在艱苦的時候,吃奶的力氣就用出來了。」

作為虛擬人的大企業「失格」波及面大,對這種現象始終應該保持警惕,不能缺少有力監督。

第4045期 出品 騰訊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話題 的精彩文章:

千家上市公司買萬億理財產品,是不務正業還是生財有道
越野車追逐藏羚羊事件,罰輕了嗎?
實名制時代,如何對付那些鑽漏洞的假老闆、婚托和騙子
驢友穿越無人區被困,人們為何很難尊重「山寨冒險家」?
那些「心靈不純潔」的博士論文,公眾可以打差評嗎

TAG: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