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邂逅最美的杭州詩詞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南宋的都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人文古迹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迹,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
在杭州有很多經典詩詞為大家所熟知,比如白居易的「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林升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等。
這些詩詞流傳千古,大家耳熟能詳,今天就要來說說相對冷門但很美的杭州詩詞。
《杭州》
作者:謝驛
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
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側,岳飛廟前面。有菱荷,每當夏日風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麴院風荷」。
《杭州回舫》
唐代: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題杭州孤山寺》
唐代:張祜
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
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
猶憶西窗月,鐘聲在北林。
孤山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區旁,是西湖的一個著名景點。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台樓閣錯落別緻,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
《陌上花三首》
宋代:蘇軾
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凄然。而其詞鄙野,為易之雲。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來。
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九仙山:蘇軾《宿九仙山》詩題下自註:「九仙謂左元放、許邁、王(儉)、謝(安)之流。」九仙山在杭州西,山上無量院相傳為葛洪、許邁煉丹處。
吳越王錢假的妻子每年春天一定回到臨安,錢王派人送信給王妃說:「田間小路上鮮花盛開,你可遲些回來。」吳人將這些話編成歌兒,所含情思婉轉動人,使人聽了心神凄然。
《永遇樂·璧月初晴》
宋代:劉辰翁
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
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
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
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
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空相對,殘紅無寐,滿村社鼓。
劉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詞人。他的詞風格取法蘇辛而又自成一體,豪放沉鬱而不求藻飾,真摯動人,力透紙背。當年文天祥起兵抗元,辰翁曾短期參與其江西幕府。宋亡以後隱居不仕,埋頭著書,以此終老。
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意為在戰爭中流離失所,人已衰老,所作詞反而更覺痛苦。這首詞,從詞的前面序文里推知是作於公元1278年。因乙亥為宋德祐元年。「今三年矣」,實為1278年,宋亡於1276年,這時已亡國二年了。易安南奔,猶存半壁。辰翁作詞,國無寸土。說「雖辭情不及」,是謙詞,「而悲苦過之」,是實情。
《滿庭芳》(時在臨安晚秋登臨)
宋代:程垓
南月驚烏,西風破雁,又是秋滿平湖。
採蓮人盡,寒色戰菰蒲。
舊信江南好景,一萬里、輕覓蒓鱸。
誰知道,吳儂未識,蜀客已情孤。
憑高,增悵望,湘雲盡處,都是平蕪。
問故鄉何日,重見吾廬。
縱有荷紉芰制,終不似、菊短籬疏。
歸情遠,三更雨夢,依舊繞庭梧。
程垓,南宋詞人。字正伯,號書舟。眉山(今屬四川)人。生卒年不詳。其詞作反映生活面較窄,多寫羈旅行役、離愁別緒,情意凄婉。如〔滿庭芳〕"問故鄉何日,重見吾廬";〔酷相思〕"月掛霜林寒欲墜"。


※秋葉飄零,就是最美的秋日詩詞
※下雨天,邂逅最凄美的秋雨詩詞
※這麼美的古詩詞,卻不知作者是誰!
※令人落淚的傷心詩詞,讀了第一首就傷心不已
※一生僅憑一首詩詞便流芳千古的詩人!
TAG:傳統文化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