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五年間,能源建設技術創新有了「中國旗艦」

五年間,能源建設技術創新有了「中國旗艦」

光照條件充足的青海德令哈,是新資源開發的一片熱土。從德令哈市西行,沿G315國道北側,一大批投運、在建的光熱電站、光伏電站鱗次櫛比,延綿數十公里。

今年的國慶長假,在青海德令哈一處光熱發電項目工地上,工程建設者堅守在崗位上,緊張地開展調試工作。10月10日,啟動鍋爐點火成功!

這個佔地2.46平方公里的光熱發電項目,便是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也是國內首個大型商業化槽式光熱發電項目,還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光熱電站,承擔著槽式光熱發電技術的商業化驗證,以及培育大型光熱電站EPC系統集成能力、建立技術與標準體系的重任。

中國能建集團承擔常規島建設任務的的中廣核德令哈光熱項目。

「這個項目具有很強的示範意義。」承擔該項目的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能建集團」)中電工程西北院總承包項目部經理劉偉感慨道,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已經由光伏發電技術突破到光熱發電技術,沉寂數年後,現已邁入穩步發展的快車道。

黨中央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清潔」首次排在我國能源體系修飾語的首位,這為中國能源轉型發展明確了方向。「近年來,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為主到清潔能源優先發展,從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到光熱發電,電力行業的轉型發展有力地踐行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中國能建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汪建平說,在能源轉型發展方面,中國能建集團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中國能建集團承擔常規島建設任務的的中廣核德令哈光熱項目。圖為電氣盤櫃吊裝。

「十八大以來,我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科技興企,以做強做優實現做大。」汪建平見證了電力等能源工程施工創造的一個個具有標杆意義的中國奇蹟。中國能建集團於2011年9月正式組建,幾年來,就實現了企業改制、進入世界500強、整體上市「三步走、三跨越」。

回顧砥礪奮進的五年,汪建平介紹,中國能建集團發揮電力規劃等行業智庫和電力建設主力軍的作用,通過科學規劃和科技創新,以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為引領,在特大型水電工程建設、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清潔燃煤發電、核電常規島和核島、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等領域,組織實施了一批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攻關,搶佔了行業技術的制高點,國有企業的創新「領頭羊」角色不斷凸顯,為我國能源行業綠色發展和穩步前進提供強勁動力和技術支撐。

中國能建集團設計、建設的國電泰州電廠二期工程兩台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火電機組。

「五年來,我們攀登電力技術珠峰,創新沒有止境。」汪建平如數家珍:

——在水電領域,錦屏一級水電站、溪洛渡、白鶴灘等項目中,工程技術人員攻克了高壩施工、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大型水電機組安裝等一系列世界性的技術難題;

作為在建規模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工程,中國能建集團參與建設的白鶴灘水電站於2017年8月3日進入主體工程全面建設階段。

——在火電領域,引領高效清潔燃煤發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研發了高參數燃煤發電、超清潔燃煤發電、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等關鍵技術;

——在電網領域,引領電網工程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展了特高壓輸電、柔性交直流輸電、智能電網等技術和智慧能源規劃的設計研究工作,很多應用代表世界最高技術水平;

——在核電領域,參加了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課題研究,在核島安裝、百萬千瓦級核電模塊控制、核電裝備製造等技術取得突破……

核電,質量就是生命,細節決定成敗。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能建集團高級技師劉仔才,先後參加了嶺澳核電、陽江核電等工程項目的焊接工作。長期紮根一線的他,對焊接技術精益求精,通過不斷的努力,從一名焊接小兵成為焊接技術的帶頭人。

「我們基層工人越來越有自豪感。」即將參加十九大的劉仔才無比激動,「我要用一顆對焊接技能、對工藝質量力求完美的進取之心,用高超的技術、敬業的精神和負責的工作態度,踐行一名一線技術工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談到對十九大的期盼,劉仔才說:「國家現在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大國裝備、弘揚『工匠精神』,我們作為核電焊工,正是國家核電事業上的一顆螺絲釘。我希望用過硬的技術鍛造一流的大國裝備,讓更多的『中國製造』『中國創造』走出國門。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將會引領我們的偉大事業踏上全新的征程!」

註: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重磅!黨的十八屆七中全會公報發布,定了這些大事
測繪人:慶幸趕上這樣的時代
「卡努」來了!「秋颱風」就像秋天的蚊子會更威猛
中國畜牧育種技術,有了發展的好環境
小麥遺傳育種專家何中虎:他讓中國面更好吃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