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從前慢,從前的處方箋寫得真好看~

從前慢,從前的處方箋寫得真好看~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我們太忙了,越來越忙,恨不得一分鐘掰成十分鐘用,恨不得一心能十用。我們忙著吃飯,忙著喝酒,忙著談生意,忙著學習進修,忙著相親,忙著戀愛,忙著生孩子,忙著掙錢買房買車,忙著融入圈子,忙著生病……

不禁想起了木心先生之《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就拿寫字這件事來說,而今還有多少人能認真的寫一篇字呢?一篇正經的毛筆字,先要研磨,研磨不僅是在研磨,更是在靜心,在胸中構思你要寫的內容;書寫過程更是一筆一畫都認認真真全神貫注。而我們用電腦打字,同樣的字數所用的時間和心力不足百分之一吧!

今年8月份,上海筆墨博物館舉近辦的「現代上海中醫名家處方書畫文獻展」中,見到了多達400多張近現代上海中醫名家的處方箋,這些杏林名宿不僅醫術超群,書法皆臻上境。

陳蓮舫處方箋

陳蓮舫(1837~1914) 清末醫家。名秉鈞,又號樂余老人,青浦陳氏十九世醫。早年隨祖父陳濤侍診,得其傳而過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懸壺上海北海路,求治者門庭若市。翌年應聘赴湖北為兩廣總督張之洞治病,逢張之幕僚李平書,與之結為莫逆交。光緒二十九年兩人與中醫朱紫衡等創立醫學會,光緒三十二年又相與創辦上海醫務總會,以研究中西醫術為宗旨。他認為治病當「知古而不泥古,方是良醫。」他崇尚經典,靈活運用,不落窠臼,提倡「守經尤貴達變」的治學方法。時至今日,對於學習中醫者仍不失有其積極的意義。

程門雪處方箋

程門雪(1902—1972)中醫學家。畢生致力於中醫臨床和教學工作,對傷寒、溫病學說有深邃的理論造詣,博採古今,熔經方、時方與一爐,善用復方多法治療熱病和疑難雜症,用藥以簡潔、輕巧、靈動見長。

簡潔,是指他選葯精細、處方簡潔而言。

輕巧,主要是指處方用量輕。他曾說:「對於處方的分量當如東垣法,宜輕不宜重,藥物的作用是導引,是調整,是流通,所謂四兩能拔千金是也」。

靈動,是指他用藥配伍精當,不落獃滯的意思。他用藥重視藥性監製,如黃連、棗仁治失眠,苦泄酸斂同用;附子、羚羊角治中風,辛溫咸寒同用;肉桂、薑黃治腹痛,寒涼與溫熱配伍;鹿角、白薇同用,治婦人虛勞;白芍、淮小麥同用,治低熱、心悸、頭眩等;都是他臨床常用的「葯對」。

顧筱岩處方箋

顧筱岩(1892-1968年),名鴻賢。上海浦東人。自幼從父雲岩、兄筱雲習醫。父兄早故,年甫弱冠,先後懸壺於浦東和南市城裡,僅數載便以活疔瘡、愈乳癰、瘍科譽滿滬上。顧筱岩也被稱為「疔瘡大王」。 在瘡瘍方面的學術內容主要有:

一、瘡瘍形之於外,病源必根於內。

二、瘡瘍「貴乎早治,以消為貴」。

三、諸瘡全賴脾土,氣血是化毒之本。

四、瘡瘍辨證首重陰陽,貴在審證。

韓半池處方箋

韓半池,名文衡,以字行;又字清泉、拜墀,自署隨安子,晚號和叟,清松江府婁縣人,家住西門外闊街。民國11年(1922年),松江縣醫學衛生協會成立,被舉為會長。在任期間,曾出版《松江醫藥》雜誌。幼年家貧,僅讀數年書。年15,至同壽康藥店當學徒。後從青浦名醫陳蓮舫習醫。蓮舫嘉其惇篤,悉心傳授醫術。學成後,返松行醫,聲譽日起。嗣後,因被縣吏挾制,多次使至獄中為囚徒治病,不堪其苦,乃以監生援例納貲為縣丞,至浙江候補,於宣統二年(1910年)被委為曹蒿兼百官厘捐局總辦。次年,辛亥革命發生,即卸職回松,仍以行醫為業。求診者多,往往至半夜方回,故有「韓半夜」之稱。

王仲奇處方箋

王仲奇(1881—1945),名金傑.號懶翁,歙縣富堨人。王氏數代業醫,仲奇15歲隨父學醫,22歲掛牌應診。以治溫熱病著稱。不數年名揚江、浙。民國12年(1923)移居上海。一生行醫40餘年,對中醫內、外科別具心得,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認為治病之道, 在於明陰洞陽,而用藥以酌其盈、濟其虛.補其偏,救其弊;又采徐泗溪「藥性專長」之 說,辯證立方,既用經方,亦用時方,或經方、時方並用,或單方參入復方,多收良效。仲奇臨床首重望診,不忽問診,亦向病人解釋病因,有病人贈詩云:「入門先減三分病,接坐平添一段春」。處方立案字斟句酌,一絲不苟:書法精良,曾受到黃賓虹稱讚,很多病人珍藏他的處方箋。仲奇承家學,而能博涉諸家,變通化裁,不為前人所囿,同道中評當時滬上醫家,法古而又能出新意者,每並舉「丁(甘仁)、王(仲奇)。」且少門戶之見,常涉獵現代醫學,主張中西醫互相學習,得到著名西醫丁福保、顧毓琦、沈克非等人推崇。

殷受田處方箋

殷受田(1881~1932)字錫璋,江蘇吳縣人。父萃田,擅幼科,受田得家傳,益精其術。宣統三年(1911年)與夏應堂等組織成立中國紅十字會滬城分會,任理事、副會長,並集合會員編練救護隊。曾任國民政府上海市衛生局醫事考試委員。擅兒科。

賴元福處方箋

賴元福(1849—1909年),字嵩蘭,朱家角鎮人,邑之名醫。幼年勤奮好學,在本鎮沈福卿醫生處學習內、外科。學成,懸壺於練塘鎮,旋迴朱家角鎮,30歲時已馳譽鄉里。蘇、嘉、湖一帶慕名前來求治的病人,有泊舟半月候診的,賴元福常上船診脈、換藥。與同鎮御醫陳蓮肪友善,醫術相埒,人稱陳、賴。宣統元年逝世,享年60歲。一生門人50多,醫學著作有《碧雲精舍醫案》。

陳存仁撰謝利恆寫「醫家座右銘」

醫乃仁術,良相同功。

立志當堅,宅心宜厚。

縱有內外婦幼之別,

各盡神聖工巧之能。

學無常師,擇善而事;

卷開有益,博覽為佳。

必讀昔賢之書,俾免離經而叛道;

參考近人之說,亦使溫故而知新。

及其成功,尤貴經驗;

再加修養,方享令名。

臨證非難,難於變化;

處方應慎,慎則周詳。

認清寒熱陰陽,分辨表裡虛實。

診察務求精到,舉止切戒輕浮。

毋炫己之長,勿攻人之短。

心欲細而膽欲大,志欲圓而行欲方。

逢危急不可因循,竭智挽回以盡天職;

遇貧賤不可傲慢,量力施助以減愁懷。

聆病者之呻吟,常如己飢己溺;

操大權於掌握,時凜我殺我生。

三指回春,十全稱上。

倘能守此,庶幾近焉。

此醫家座右銘,堪稱醫界《朱子家訓》。

中國傳統的筆墨文化和中醫學文化,同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都以濃厚的國學為底蘊,積澱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文明。醫術絕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或「技術」,醫者自身的文化修為更是基礎。萬病之源皆從心出,治病還得求心,書法無疑是修身修心的好方法。你也可以,從今天起,好好寫一篇字吧!

最後,與大家分享鈴木俊隆的十二條生活禪,讓我們一起慢慢生活吧。

01. 一次只專註於一件事情

02. 慢慢地並謹慎地做事

03. 徹底地完成它

04. 少做

05. 在事情之間留些空間

06. 培養一種儀式

07. 為特定的事情分配好時間

08. 花些時間在打坐上

09. 微笑和服務他人

10. 把清潔和烹飪變成冥想

11. 思考什麼是必須的

12. 簡單生活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