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遙控器淘汰倒計時 「動口不動手」聲紋識別將主導智能家庭
「芝麻開門吧」,是傳說中打開寶藏的鑰匙。現在,你隨口一句話就能把家電指揮得滴流轉,比如脫口而出「想看電影」、「查天氣」……電視機瞬間就能幫你完成,而且電視還能聽口令開空調、調動掃地機器人,傳統的電視遙控器已無用武之地。
近年來,聲紋識別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方向,百度、阿里、科大訊飛、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在聲紋識別領域頻頻發招,其未來潛力如何蘋果在Siri語音控制上不遺餘力砸金即可管中窺豹。
10月12日,長虹在成都展示其全球首款聲紋識別人工智慧電視Q5K,其配備AI黑科技不僅能夠識別家庭里每位成員的聲音,還可讓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專屬個性節目推薦。此前,阿里、小米相繼推出「AI智能音箱」,不僅能指揮家電,還能和主人聊天、學習思維。
種種跡象顯示,「動口不動手」的聲紋識別技術,未來將主導智能家庭。
人工智慧時代 電視能猜出你是誰
「猜猜我是誰」,當你被人蒙住雙眼,身後熟悉的聲音是你做出何種回應的判斷依據。而今,家族中的孩子、媽媽、爸爸分別對電視機說出「我要看電視」這一指令時,電視就會分別給不同家族成員推薦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在全球首款聲紋識別人工智慧電視Q5K的展示現場,電視機的人工智慧水平達到令人驚訝的程度。
自去年下半年長虹發布全球首款人工智慧電視後,無論是傳統品牌還是互聯網品牌,人工智慧早已成為企業爭相布局的領域。2016年7月,長虹率先推出了第一款人工智慧電視Q3T,小米緊隨其後,於同年9月發布了3S人工智慧電視,產品均把語音作為入口,初步實現了語音操控。此後包括TCL、雷鳥、微鯨、聯想、樂視、創維等品牌紛紛發布人工智慧電視,企業不僅一直在提高產品的語音識別精度和廣度,而且還增加了天氣查詢、片名點名、明星找片等應用場景。
今年以來,各大品牌都在縮短「語音響應時間」、提高「方言識別準確度」方面發力,語音識別發展相對成熟。工信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主流人工智慧電視產品語音識別準確率行業平均值為97%,語音識別平均時間低於3秒,智能推薦準確率93%。人工智慧的應用成為各大廠商角逐「客廳經濟」的制勝法寶。
據CHiQ電視產品經理陳科宇介紹,人工智慧電視技術系統既包含硬體、演算法,也包含數據平台和媒體資源,長虹能為每個家庭成員獨一無二的聲紋資料庫,能夠在家庭應用環境中快速精準地實現家庭成員的身份識別。陳科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相比傳統語音電視,運用聲紋識別的人工智慧電視具備模糊搜片和精準糾錯功能。有時候用戶想看一個節目,但只記得錯誤的片名或者一個演員的名字,比如「達康書記」,系統會為用戶播放「人民的名義」;比如用戶說「北京碰到西雅圖」,系統能夠自動糾錯為用戶播放「北京遇上西雅圖」。
智能語音成人工智慧家電突破口
根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不久前發布的《2017年一季度中國彩電市場總結報告》顯示,近年來聲勢兇猛的互聯網品牌陣營份額收縮,市場佔有率僅為10.8%,較去年同期下降4.1個百分點。長虹、TCL、創維、海爾等傳統電視廠商的升級轉型頗為搶眼,廠商們不約而同把升級語音交互當做人工智慧電視的突破口。根據世界調研機構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系統將為家電企業帶來收入超過470億美元,成為產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
隨著阿爾法狗的誕生,人工智慧走上了輿論的最高點。人工智慧範圍內,什麼科技能改變生活?「語音智能有很大的空間。」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鄭方提出。今年4月,百度研究院院長、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林元慶表示,未來百度聚焦的AI 的交互重點是語音,百度計劃將把聲紋做的跟人臉識別那樣高的精度。科大訊飛掌門人祁東風則表示,每個人聲音的獨一無二的氣質形成了「聲紋」,而在某種程度上,這可以代替指紋。目前,我國在語音識別過程中的「高噪音」、「多人對話」等方面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近年來,各互聯網巨頭在智能語音產品上建樹頗多,亞馬遜Echo、谷歌Home、微軟Invoke、蘋果HomePod、京東和科大訊飛的「叮咚」系列、百度的「小魚在家」相繼問世,加上項目代號為Vega的三星智能音箱也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 當下,用戶感受語音交互最直接的家電通常是電視機。互聯網時代下,電視機搭上人工智慧後目標直指整個家庭生活的智能領域。傳統的遙控器很難滿足人們對電視的使用需求,因此語音為主的智能搜索和智能互動正在迅速崛起。
但是目前語音交互研發之路也非平坦,以小米電視4A為例,廠家標出的語音識別率可以超過90%,但在實際的使用中,方言、語調、語序、語速不相同等地區差異化都會對語音識別造成障礙。對此,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表示「通過電腦去理解人的語言,我覺得今天還做不到很準確,包括語音識別廠家提的識別率也是在有限條件下做到的,我自己認為真實使用的時候達不到。」
顯然,語音交互搜索功能聽起來很美,但在實際的使用體驗中仍有待提高。比如,目前電視在斷網環境下的本地語音識別能力還較弱,而且電視中安裝的許多APP並不支持語音識別,甚至不支持音樂搜索。」
根據京東的數據,人工智慧電視消費者中,72%是男性,26—30歲這個群體的消費者最多,佔整體52%。年輕消費者雖是人工智慧產品的消費主力,但他們每天有多少時間在家裡看電視?人工智慧電視的應用場景必須擴展,電視廠商要研究消費者除了看電視以外,如果電視能夠輕鬆的幫助用戶訂機票,購物,那麼用戶在電視前停留的時間就會更長,「客廳經濟」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可以看出,要想讓人工智慧電視的實際體驗上完美呈現,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龐健
編輯 劉晨軻


※偷走超市上萬財物後竟留字條稱「生活所迫」 警方調查戳穿謊言
※綿陽某醫院搶救車禍傷員墊付20餘萬 傷者痊癒後拒付被起訴
※廣元一皮卡車凌晨衝進河中 2人爬上車頂成功獲救
※APP推廣六成流量費用靠「刷」 阿里創五層識別模型反作弊
※自貢六旬大爺身手矯健 爬上10米高銀杏樹救貓咪
TAG: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