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雙十一前,快遞公司一起漲價背後的真相

雙十一前,快遞公司一起漲價背後的真相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賀泓源/文

雙十一尚未至,快遞漲價成了熱門詞。一邊是輿論喧囂,另一面是快遞企業整體經營面臨重壓。成本高企下,漲還是不漲,成了重要命題。

10月10日,中通快遞官方微信號「中通之聲」發布公告稱,受運輸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將調整快遞價格,次日,韻達速遞宣布,調整運價,再次日,有自媒體曝出圓通速遞跟漲,但即時被圓通否認。一時間,「漲」字成了行業主旋律。

值得注意的是,在漲聲喧嘩下,各快遞企業具體選擇頗有不同。記者從多家快遞加盟商處獲知,韻達、中通均上調了面單費與中轉費,由此倒逼終端漲價,圓通則是出台指導價的形式(相關通知已於10月12日晚撤回),被加盟商視作「虛漲」。

有快遞公司高層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坦言,隨著業態發展,漲價是必然,目前快遞公司總體已是「入不敷出」,各網點處於增量不增收的尷尬局面。「成本漲了,服務要求提升了,但費用不漲,我們靠什麼盈利?再這樣下去,只能降低服務質量。」

雖說漲聲一片,但實際運價並未明顯變化,「硬漲不上去」成普遍看法。

在一線快遞公司紛紛上市後,運價何從成了新的選擇題。

真漲與「虛漲」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中通。10月10日,中通宣布,受多重因素影響,調整運價。

華創證券交運團隊公布的一份交流紀要透露了中通漲價細節。中通方面表示,終端價格最終由加盟網點與客戶一一達成,公司公告的性質為價格指導,意在統一引導客戶價格預期、引導網點提高終端價格。

中通引導終端價的方法是調漲與加盟商的結算費用。其表示,從11月11日開始,提高中轉費,雙十一期間漲價幅度根據地區和重點不一,雙十一後會調整回來;派費則在10月1日上調,意在過濾重物。「公司希望派費上調能維持,雙十一後暫不考慮下調。雙十一期間派件比例高的網點成本(不包含在總部成本內)呈上漲趨勢,而派送費為攬件網點對派件網點支付,上調派送費利於派件比例超過攬件比例的網點。」

中通還稱,其希望平衡全網利益,使多數網點都保持健康的盈利狀況,保持終端網路的穩定性。「上漲派送費有助於緩解高派件比例網點的成本壓力。」

韻達的「漲法」與中通基本一致。記者從加盟商處得知,韻達也是通過對加盟商的中轉費、面單費、退費等機制來調整,加盟費未改變。韻達方面向經濟觀察報記者確認了上述說法,並透露,為了維護加盟商利益,各地漲幅並不相同,但並未公開各地區別及背後標準。

與中通、韻達漲得「轟轟烈烈」相比,圓通漲價更像是一場烏龍。

10月11日下午,圓通在內網發布了一份名為《關於圓通網路旺季市場提價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文件,上述文件指出,經總部研究決定:自即日起,全網各網點對客戶收取的快遞費,在原有的價格基礎上進行上調,指導價為1kg(含)以內上調0.3元/票,超過1kg(公斤)部分上調0.3元/kg。多位圓通加盟商向記者證實,上述通知真實存在。

10月12日,上述《通知》被媒體曝出,發酵為圓通將跟漲,隨即,圓通副總裁葉鋒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否認了上述說法,並強調,目前終端價格穩定。

對於圓通的「漲價」,業內也多認為比較「虛」。圓通資深加盟商就對記者分析,上述通知只是指導終端漲價,並不具有實際意義。「除非總部規定每張面單加多少錢,補貼到派費上,才是真正的漲價。」

由此可見,漲不漲與加盟商結算費用,才是漲價能否真正落實的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圓通在當晚即撤回了《通知》,至此,「圓通漲價說」告一段落。

矛盾與洗牌

此輪運價齊漲有著多重因素。

在中通、韻達的漲價公告中明確指出,原材料上漲帶來了經營壓力。今年以來,原紙、紙箱、塑料、油墨等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在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中,瓦楞紙市場價格在今年經歷了「過山車」式變動。1~2月,瓦楞紙延續去年漲勢,維持在4000元/噸以上高位。3月開始出現大幅下降,4月1日~10日,價格僅為2795元/噸。然而進入8月,紙價再次回到4000元/噸以上高階。9月1日~10日,瓦楞紙價格達到4748.3元/噸,創今年以來峰值。

與公告解釋原因相悖的是,原材料上漲被認為實際影響或有限。在上述交流紀要中,中通方面表示,在公司成本中,只有面單成本與紙張成本直接相關。目前電子面單應用比例超過90%,紙質面單佔比不超過10%。其透露,紙張漲價對加盟商影響更大,快遞物料如紙箱等,都是加盟商向第三方自行購買。

中通還認為,人工成本上漲才是最顯著的,「以往找一個操作工,大約兩三千,現在需要五六千。」

在中通看來,此輪運價上漲,是快遞第一梯隊的普遍趨勢。在前述交流紀要里中通指出,每家公司業務高峰期產能都已接近瓶頸,運量瓶頸約束了份額擴張。「雙十一期間,是要看公司是否願意接,而不是怕件量被其他公司拿走。」

中通還表示,各公司加盟商每年面臨的問題都類似。雙十一的5-10天,件量是3-5倍,業務高峰會造成運力資源緊張和臨時增加部分成本上升。末端的壓力會更大,特別是人工成本比平時高。「雙十一靠的是提前準備,不會存在一家漲價其他家吃掉份額的情況。」

今年雙十一,各快遞或也將收穫較高的業務增幅。據中通預計,今年京東和阿里促銷力度較大,對GMV增速和件量增速都有一定提振。「據菜鳥網路預計,2016年阿里雙十一期間(一周左右)產生訂單量為6.57億件,預計今年為10億件以上,增速為52%。」

各項成本壓力遇上不愁業務量,或構成了中通在雙十一漲價的底氣。

不惟中通,一位快遞企業高管也認為,今年會是行業重大洗牌的一年,需有一個良好的質量基礎和市場環境,「價格調整有利於這樣一個環境形成。」

另一位快遞企業高層則說得更為直接。他提出,現階段運價背後,暗藏著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成本激增,另一頭,服務要求也在提高,如果不漲價,不可能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成本在漲物價在升,如不漲價,只能業務放水,比如說業務量不夠就找第三方來湊,最後傷的是用戶體驗。」

他還透露,前段時間,各家快遞為了上市,都在拼市場佔有率,隨著上市成功,會逐漸把重點放在整體盈利上。「特別是支持加盟商。」

上述高層所供職企業並未參與此輪齊漲,但他認為,雙十一漲價情有可原。「機票、住宿旺季都在漲,我們的人工成本也大增,快遞不同於郵政的基礎性,屬於特殊服務,價格應該市場化。」

「熬字訣」

雖說業內外一片看漲,但實際運價卻變化有限。

經濟觀察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快遞加盟點發現,韻達、中通實際運價均暫未發生改變。以北京-上海為例,韻達實際運價為首重12元/kg,次重8元/kg,中通首重與韻達持平,次重5元/kg。韻達、中通這一價位與其它幾家基本持平,甚至在北京-重慶線路中,價格顯得略低。多位北京加盟商也表示,近期內價格變化不大。

圓通快遞運營中心高級總監王勇也曾對媒體公開表示,終端價格看市場,「硬抬是抬不上去的。」

華創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順豐速運(順豐)和EMS市佔比約為15%,三通一達市場佔比約為52%,這意味著一線快遞佔據著市場優勢 ,市場運價一定程度上亦由一線快遞影響著。

進一步說,運價能不能抬上去,在於圓通、申通快遞(申通)、順豐是否配合,截至目前,上述公司均對外宣稱沒有漲價計劃。

同質化競爭的通達系面臨的問題大抵相同,為何圓通、申通再三表示不跟風?

市佔率或是重要原因。申通8月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業務量為17.26億件,同比增長18.3%,市場佔有率為10%,值得注意的是,其2015年、2016年市場份額分別為12.56%與10.39%,這意味著,申通已進入市場份額下滑區間。

同時,申通上半年增速跑輸行業,其上半年業務量同比增長18.3%,同期,行業增速接近30%。其時,申通董秘辦工作人員就對記者解釋,前期對快遞員每單派費上漲了0.15元補貼,這導致終端攬件價格上漲,最終使得其價格優勢相對減弱,影響了市場份額。

申通案例在前,或成為後續企業謹慎漲價的參考。

此外,在此輪快遞齊漲中,關於各大企業壟斷價格的說法層出不窮,囿於社會影響,「這容易讓外界誤會我們跟風抬價,不利於社會穩定。」某快遞公司工作人員透露。

與此同時,快遞運價短期持平,長期穩中有升漸成企業共識,在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中,多位企業人士如此評價。

終端價格持平下,已調漲的中通、韻達加盟商或成夾心餅乾,經營壓力倍增。就此狀況,韻達方面表示,會考慮加盟商經營壓力,有相應對策。

對於加盟商的經營狀況,前述未漲價快遞公司高層也坦言,加盟商生存壓力確實比較大。「他們調整經營策略、或者退出轉賣都已成常態。」

加盟商們則堅持「熬」字訣,多位加盟商表示,將繼續留守行業。「我們都想著熬過這段時間,等調整的差不多了,希望能回到前幾年的黃金期景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數據披露不一、業績持續下滑 德恩精工IPO待考
華誼兄弟的多元化隱憂
一家「近8000人的初創公司」:科大訊飛如何在爭議中突擊
新聞早班車:聯通放蘋果鴿子 AppleWatch3「不在服務區」
還原快遞「漲價」始末:圓通強調不會漲價 加盟商稱實際運價難上漲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