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知道天天喝,可你知道冷飲是誰發明的嗎?

就知道天天喝,可你知道冷飲是誰發明的嗎?

再有幾天,就是「初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

在如此炎熱時節,各種冰爽的低溫飲食可以幫助人們解渴、避暑,從冷飲、冰激凌,到極易變質的生鮮果蔬,應有盡有。夏令低溫飲食如此豐富,許多得益於古代中國人的智慧。

夏天人們最樂於消費的,大概就是冷飲了。

冷飲,這種在今天看來太普通的飲品,在早期是貴族喝的,老百姓可喝不起,也喝不到。冷飲的出現,可以看作是中國古人在飲食方面的第一「冷發明」,其發明之重要性並不輸現代風靡全球的可樂,他改變人們夏日飲食習慣和避暑風俗!

那麼,「冷飲」是誰發明的?

在現代人看來,製作冷飲是件挺簡單的事兒,其實在發明之初,並不那麼容易,即便在冰箱沒有普通的幾十年前,都不是隨時就能喝上冷飲的。

製作冷飲的關鍵是要有冷源,現代有冰箱可以方便地製作,古代可沒有冰箱這類人工製冷設備,所以製作冷飲的前提須解決冷源問題。

冷源從哪裡來?古人首先想到是自然冷源,如四季恆溫和井水、天然冰。其中,利用天然冰是較講究的一種手法。

但天然冰是氣溫零下以後的產物,如何能存到高溫季節?古代製作冷飲難就難在這裡。但中國人聰明啊,想到了保溫和熱阻隔方法,發明了冰鑒、冰井、冰窖等用於專門儲冰塊和飲食的裝置與設施,從而方便地解決製作冷飲時的冷源問題。

這方面的史料記載,已為現代考古發現所證實。1970年代,在陝西雍城秦都遺址上,便發了一處面積超過280平方的大冰窖「凌陰」。

圖:河南先秦鄭韓故城宮殿區發現的凌陰遺址

冰窖周圍夯築的牆竟然厚達3米,四周還有大量的腐殖質,推測是大量的麥草——麥草與過去夏天賣冰棍的商販,在冰箱體外覆蓋棉被是一個原理,麥草和牆體可有效的熱量交換阻隔,避免冰塊融化。

雍城秦都遺址的年代相當於春秋時期,時處東周。秦都的凌陰應該是模仿周王家的藏冰室來建的。據《周禮·天官》「漿人」條,「漿人掌共王之六飲」、「凡飲共之」,意思是漿人負責製作和供應周天子所用的六種飲料,,凡是飲料,均有漿人供應。

周天子有冬飲六漿、夏飲六清的說法。「六飲」即水、漿、醴、涼、醫、酏,這些都是夏天流行的低溫飲品,其中的「水」是薄荷水,適合夏天飲用;而「涼」的製作,比「水」的製作更講究。「涼」,是一種用乾梅或炒米或飯製作的冰鎮飲料,故又寫作X(「釀」右邊的「良」換成「京」),古人也稱為「寒粥」,可見先秦時人們夏天已食用冷飲了。

行文至此,如果問誰發明了冷飲,基本上可以有一個答案:先秦時周王家的「漿人」!實際上,發明冷飲製作技術的人應該更早,可惜無文字記載。

圖:餐飲店常見的薄荷水,先秦時已喝了

擁有冰藏室與現代擁有冰箱一樣,是古代有條件人家的選擇。到漢朝,人們對天然冰的利用更積極,皇宮裡都建有不只一處凌室。

據 《漢書·五行志(上)》(卷二十七),西漢時,皇帝凌室不只一次發生火災,惠帝元年十月乙亥「凌室災」、惠帝四年「未央宮凌室災」,時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因為「凌室所以供養飲食」。說來也怪,在兩次凌室被燒後,劉姓皇家都出了大事。

圖:西漢梁孝王墓中的冰窖

在冷飲出現以後,古人不一直嘗試製作不同口味和內容的飲品。

如在西漢時,製作冷飲的手法和利用冷源的技術同步提高。當時有一種很高檔的冷飲,是用「走獸泉英」(牛羊馬一類牲畜的乳汁)、水果、蜂蜜等與雪混在一起製成的,這樣的「雪冷飲」,在今天也不過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了是開始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的14個兒子為何只有兩子能得善終?
抗戰時期的「復興教科書」:啟蒙民族自信的經典
梅蘭芳孟小冬分手後人生殊途,在對這件事的態度上,卻驚人一致
蔣介石強娶了這個姑娘,卻始亂終棄!
新中國最年輕的省會城市,原來只是一個小村莊,一條鐵路改變命運

TAG:忘了是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