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瓷器製作工藝

古代瓷器製作工藝

制瓷工藝是在制陶工藝的基礎上發明的。瓷器與陶器的燒制過程非常相似。但瓷器與陶器卻有著本質的區別。瓷器的坯料是高嶺土(也稱瓷土)、正長石和石英混和而成的,胎表還要施一層有玻璃質的釉,然後在1200度左右的高溫下焙燒,成品質地堅硬、吸水率極低、敲擊能發出清脆的金屬聲。陶器的坯料一般是粘土,胎表多不施釉或施有低溫釉,焙燒的溫度在700度到800度之間,少數陶器可達到1000度。陶器的質地不如瓷器堅硬,吸水性比較強,敲擊時發出的聲音不清脆。

我國製造瓷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陶和瓷雖然有許多不同,但兩者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制瓷技術是在制陶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明的,瓷器雖用瓷土作胎,表面施玻璃質釉,經攝氏1200℃以上高溫焙燒而成。但作為瓷器胎體的成型方法卻與陶器基本相同,從最早的手工捏塑法、泥條盤築法,發展到泥片圍接法、輪製成型法、印模法、注漿法等。下面依次作簡單的介紹。

1:手工捏塑法

人們用手隨心所欲地對泥土進行創作,捏出一些較小的器物,這是最原始最簡單的成型方法。

2:泥條盤築法

將泥土搓成泥條,從器底起從下往上將泥條盤築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漿膠合成全器,最後抹平器壁盤築時留下的泥縫。此法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期。

3:泥片圍接法

將原料泥塊先加工成泥片,然後將泥片圍接組合成需要的形狀,如宜興紫砂茶壺多用此法做成。

4:輪製成型法

將泥料放置於輪盤,利用輪盤轉動產生的離心力而成型的方法。它主要用於圓體器型的製作,輪制有慢輪、快輪之分。

5:印模法

將泥料嵌入特製的模子中成型的方法。主要用於製作陶瓷俑、動物和器物部件、紋飾等。

6:注漿法

把泥料灌入石膏等模子中,利用石膏模型的毛細管作用力將懸浮的漿料吸附於模具內壁而成型的方法。注漿法大大提高了胎體的產量和質量,有利於陶瓷生產的發展。

全國火熱徵集拍賣項目:

[陶瓷] 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國名瓷、現代毛瓷及名家紫砂壺。

[玉石] 古玉、明清玉、現代玉、翡翠、田黃、隕石、雞血石。

[字畫] 歷代名人名家書畫、現當代書畫、各派系名家字畫。

[雜項] 古籍善本、金銀銅器、奇石雕件、文房用品、佛像。

[傢具] 明清各種材質的硬木傢具,以紫檀、海南黃花梨及金絲楠木、千年烏木等

請點擊文章尾末的「閱讀原文」瀏覽展覽詳情。

1. 如果您喜歡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