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索不達米亞的過客們

美索不達米亞的過客們

小課講歷史| 第六期

上一期我們在講古埃及文明的璀璨,其中吉薩金字塔給大家的印象一定很深。那麼,有一樣建築和它同樣出名,那就是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古巴比倫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是怎樣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崛起的?在蘇美爾文明之後發生了什麼?這一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第三期的時候我們講過的蘇美爾文明只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其中的一個文明,在蘇美爾人之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又遭遇了什麼事呢?現在我們把目光從尼羅河畔轉過來,再次回到兩河流域。

蘇美爾之後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在埃及創造燦爛文化的過程中,兩河流域正經歷著巨大的變故。從地理特徵上,兩河流域並不像尼羅河谷那樣是塊相對封閉的地區,而且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著多個民族,如南面的閃米特人和北部的印歐民族。兩河流域的歷史不是單個國家和因因相襲的王朝的歷史,它成了閃米特人和印歐人紛爭不斷的舞台,它的文化表現也就更為多樣化。

約在公元前2000年,閃米特人的一支阿摩利特人進入美索不達米亞,以新城巴比倫為中心定居下來。兩個半世紀之後,阿摩利特人逐漸征服了蘇美爾全境,他們所說的閃族方言也取代蘇美爾語成了美索不達米亞口頭和書面語言。不過,這些阿摩利特人吸取了蘇美爾文化遺產的所有其他方面,將蘇美爾文明發揚光大。

由於阿摩利特人把阿卡德的巴比倫定為其帝國的首都,因而他們往往被稱為巴比倫人。為了區別於一千多年以後迦勒底人建立的巴比倫王國,我們應該稱他們建立的帝國為古巴比倫帝國。

古巴比倫帝國

古巴比倫帝國的締造者是巴比倫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到了公元前1763年,漢謨拉比就征服了整個蘇美爾;到了公元前1755年,他征服了美索不達米亞其餘地區,並向北擴張到敘利亞邊境地區。漢謨拉比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軍事領袖,同時在征服兩河流域後,他也轉而成為一位表現出極大統治智慧的政治家。他的統治時間並不長,但他所頒布的法典卻使他流芳千古。

漢謨拉比國王統治時期古巴比倫帝國疆域圖

他所頒布的法典就是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它是迄今所知古代第一部最完備的成文法。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漢謨拉比法典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石柱上,這是1901年由法國考古學家戴摩根在伊朗古城蘇薩發現,現存巴黎盧佛博物館。

法典為社會樹立了正義和司法的概念,社會每個成員都受法律制約。因而,這部法典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比如法典規定對耕作不力、不能維護灌溉水渠和堤壩的人要實行處罰;對偷盜商人財產的處罰也特別嚴厲。不過,法典在懲罰的手段上卻過於簡單和粗暴,即奉行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原則。法典另一個局限是實行階級歧視,法典缺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現代觀念。

黑色玄武岩石柱

古巴比倫人在文化的其他方面與蘇美爾人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以農業為主,但商業經營得比蘇美爾人更為成功。在宗教上,蘇美爾人的神祗仍舊得到保留,不同的是,巴比倫城的保護神馬爾杜克成了主神。

在文明史上,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一個民族用武力征服了另一個民族,但在文化上,征服者卻順從了被征服者。古巴比倫與蘇美爾之間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景。

不過我們下面提到的赫梯民族入侵兩河流域,就是另一種情況,征服者匆匆而過,沒有對當地的文化造成比較的影響,而它本身也還是按照自己的軌道,我行我素。

赫梯人源於兩河流域北部黑海和裏海間的游牧民族。和這一地區的其他民族一樣,他們講印歐語,是印歐民族的一支。他們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使用鐵制武器的民族。他們也頒布了自己的法律,與漢謨拉比法典相比,他們的法律要更溫和一些。公元前1595年在攻下巴比倫城後,赫梯人洗劫了這座城池。

赫梯人並不打算在這塊土地上定居下來,控制這片土地。不久後,他們就撤回到新月沃地的西部,與埃及的新王國爭奪地中海東部地區。在法老阿肯那吞時期,赫梯奪取了敘利亞。赫梯帝國約在公元前1450至1300年間達到它的頂峰,隨後就處於守勢,不得不防衛來自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敵人的進攻,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帝國的力量,最終約在公元前1200年,被一支來自巴爾幹半島的海上民族所征服。

亞述帝國

赫梯人從兩河流域退出後,這一地區又遭到一支來自山區的民族喀西特人的入侵。喀西特人隨後又被亞述人征服。亞述人也講閃米特語,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底格里斯河上游亞述高原建立了一個小王國,因為他們城邦的主神叫做"亞述",故而得名。到公元前7世紀把帝國的版圖擴大到北起烏拉爾圖、南臨波斯灣、西抵地中海沿岸和埃及、東接伊朗,建立起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帝國,將兩河流域南部和埃及這兩大文明中心置於亞述的統治之下。這是人類一系列巨大帝國的開端。

公元前700年的亞述帝國圖

亞述帝國時期,亞述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優良的軍事體制。亞述實行募兵制,把常備軍分為戰車兵、騎兵、重裝步兵、輕裝步兵、攻城兵、輜重兵以及工兵等專門兵種。亞述的軍隊裝備有鐵制的刀槍、弓箭、盔甲、戰馬以及攻城用的沖城器和投石機。還利用充氣的皮囊做渡河用具。這樣,亞述軍隊就成了一支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令人可怖的軍隊。亞述帝國霸權的建立,與它擁有強大的戰爭機器是分不開的。

在政治上,亞述實行君主專制統治。亞述國王擁有全權。祭司和政府官員絕對聽命於他。他本人只對亞述神負責,自稱是神在人間的代表。亞述還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驛站"制度的國家。

亞述人尚武輕文,他們對古代世界精神文明的貢獻並不大。不過,在建築和浮雕方面,亞述曾取得過巨大成就。亞述在建立帝國後,定都尼尼微。亞述人在首都的建設中,花費了大量錢財和人力,試圖將它建成世界上防衛最森嚴的城市。城市圍以兩道城牆,高30多米,厚15米。王宮大門兩邊牆上有許多人面獸身的浮雕,門口還有一對三四米高的人面獅身、鴛翼、牛腳的雕像。王宮牆壁上裝有許多浮雕,一般都表現國王出征、狩獵和宮廷生活的題材。這些浮雕上的人物,一般表現得比較呆板,而動物都刻畫得很生動形象。如表現垂死的獅子、馳騁的戰馬等。

垂死的獅子浮雕

亞述人在保存和整理古代兩河流域文化方面做出過巨大成就。在尼尼微,亞述人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圖書館,學者將各地收集來的泥版文書收藏於此。19世紀中葉,考古學家在尼尼微遺址中發現了這座亞述巴尼拔國王的王宮圖書館。該館藏有2萬塊泥板文書,它們都根據不同內容分類陳列在書架上,尤為令人稱奇的是該館還有一個登記全部藏書的目錄。

新巴比倫王國

亞述人通過武力建立了龐大的帝國,但被征服的民族不甘心長期忍受強加在他們頭上的暴虐統治,其中反抗最有力的是迦勒底人。迦勒底人是定居於兩河流域東南方閃米特人的一支。他們聯合其他部族的軍隊,發動起義,終於在公元前612年佔領了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取得了對兩河流域的統治。迦勒底人重新建都於巴比倫,它有些像古巴比倫王國的復活,所以歷史上有人稱這個由迦勒底人建立的王國為新巴比倫王國。

新巴比倫王國存在的時間不長,公元前539年,迦勒底人的帝國覆滅了,歷時還不到一百年,但它在古代西亞文明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新巴比倫時期文化成就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第一,巴比倫城的重建。巴比倫城雖然在古巴比倫時就是當時的首都,但一度地位衰落,到迦勒底人重新建都巴比倫後,對它進行了擴建。我們今天著作中經常描述的巴比倫其實就是迦勒底人的巴比倫城,也即新巴比倫城。

這一時期的巴比倫城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佔地達2100英畝,大於亞述王辛那赫裡布興建的都尼尼微(佔地1850英畝),而典型的蘇美爾城市佔地僅135英畝。當德國考古學家在1902年對它的廢墟進行挖掘時,它相當於當時國際大都市巴黎一半的面積。然而,更令人吃驚的是巴比倫城的色彩,因為新巴比倫人學會了用色彩明快的上釉的磚建造他們的主要紀念物,所以無論是城牆還是街道都染上一層迷人的色彩。巴比倫城牆是由新巴比倫國著名君主尼布甲尼撒主持興建的。

伊什塔爾門

城牆以亮麗的藍色為底色,鑲以白、黃兩色組成的獅子、公牛和龍的圖案,城牆厚7.8米,牆上的大道可容4馬並行。城外是又深又寬的護城河。該城共有8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即伊什塔爾門(該門因是奉獻給女神伊什塔爾的而得名)表面用藍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傳說中的怪物等浮雕。

獅子浮雕

尼布甲尼撒還主持興建了古代世界的另一個奇蹟:巴比倫"空中花園"。據說尼布甲尼撒的妻子是位來自伊朗的米底公主,她對南部美索不達米亞的平坦單調心生厭膩,渴念家鄉起伏不定的山巒。為了取悅他的妻子,尼布甲尼撒建造了自幼發拉底河向外的花園的逐階上升的平台,每一階平台上都栽有奇木異草。這座花園後來被希臘人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空中花園

第二,重視天文觀察,擅長占星術。早在蘇美爾時代,美索不達米亞各民族為了預測季節的循環就已觀測到月亮的運行周期,當時對天空的關注可能更多地是出於對農業生產的考慮。二千年過後,美索不達米亞人細心研究夜空的傳統保留了下來,但這時可能更多地是出於宗教的需要。新巴比倫人認為,當某一行星出現在夜空中的某一位置或與另一行星非常接近時,它有可能是戰爭或飢餓的徵兆,也可能是一個民族戰勝了另一個民族預兆。這就是最早的占星術,迦勒底人一詞在西方語言中是占星家的代名詞。不過迦勒底人占星術關心的問題一般不涉及個人的命運,它想要預測的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如戰爭、洪水、饑饉和民族命運等。

第三是宗教態度的改變。這一時期的宗教已不同於蘇美爾時代的宗教了。新巴比倫人的宗教可以稱為拜星教。正如我們在上面提到的那樣,神被視為星宿。馬爾杜克成為木星,伊什塔爾成為金星,如此等等,星辰機械地主宰萬物。既然作為星宿的神的行事難以捉摸,那麼人最好聽從命運的擺布。人應該相信神和無保留地服從神。這樣就在歷史上頭一次出現了虔誠即順從的概念。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終結

539年波斯人征服標誌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終結,因為美索不達米亞當地各民族和王朝從此再也未能統治本地區。隨著希臘人取代波斯人,羅馬人取代希臘人,阿拉伯人取代羅馬人,楔形文字逐漸停止了使用,外來藝術和建築風格傳了進來,舊有的城市化為廢墟,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城市。公元2世紀之後,巴比倫被完全遺棄,被附近的流沙和遷徙不定的河流深埋在地下,以致無人知道它的確切位置。

直到20世紀初,考古學家才重新把它發掘出來。不過美索不達米亞的遺產卻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傳留後世。

小課去哪兒

看過了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的故事已經過半。從兩河流域再往東越過伊朗高原就進入到我們現在稱為遠東的地區這一地區的大河也孕育了最初的文明,這就是與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並稱為四大文明的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下一期就跟著小課去印度河流域看看,印度文明是如何誕生又是如何發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分數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人生的意義唯有學習,快跟我一起學習!
這些看起來很棒棒其實有點zz的個性簽名,你有沒有用過?
我就是愛學習,你打我呀
民諺,藏在物理屆的一股清流
化學分子盛宴,敢不敢吃

TAG:好分數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