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大牛的書劍江湖(中)

哲學大牛的書劍江湖(中)

新教的出現並沒有給哲學家們帶來溫暖的春天,而是更加殘酷的凜冬。於是,哲學家們夾著書接著跑路。他們一路跑到了環境最為寬鬆的荷蘭。荷蘭為什麼能夠成為哲學家的天堂?原因很簡單,荷蘭人太忙了。他們在忙著賺錢,哪裡有時間管什麼哲學和宗教之間的勞什子。但是,當時的社會很亂,時不時的就要出去約架。荷蘭人肯定不會出去打架的,那怎麼辦?僱人唄。於是一不小心,荷蘭人僱到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牛——笛卡爾

笛卡爾幫荷蘭人打完架坐下來開始思考的時候,朱由校正在宮裡干木匠活,魏忠賢則在宮外大耍威風,而笛卡爾則為哲學開啟了新的篇章。笛卡爾繼承了蘇格拉底的精神,他不斷的懷疑和質問。直到有一天,他的懷疑精神把他自己都嚇呆了。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懷疑的,也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唯一一件真實、確定的事情就是「我懷疑」。於是有了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

這是一句常被誤讀的話,什麼「存在的原因是思考」「不思考的人生沒有意義」類似的誤讀不一而足。但是,這句話卻實實在在的能夠揭示西方哲學的縝密。「我思」與「我在」不是因果關係,千萬不要被中間那個「故」給迷惑了,他們之間是基於理性而聯繫起來的演繹關係。「我思」是真,那麼可以推導出「我在」是真。如果我不思能不能推導出我不在呢?答案是不確定,因為我不思的時候,我在不在誰也不知道。這不是抬杠么?對了,在希臘哲學的影響下,笛卡爾的懷疑正帶領我們開始這場漫長的抬杠之旅。知道老蘇為啥這麼招人恨了吧?笛卡爾為哲學找到了原則,儘管枯燥,但是有效。那就是所有的結論都要經得起懷疑,這是科學的原則。那麼用什麼辦法才能得出經得住懷疑的結論呢?笛卡爾的答案是幾何學。

笛卡爾所處的時代,歐幾里得幾何學佔據著霸主地位,靠著那幾條公理和公設讓後世兩千多年的數學家頂禮膜拜,這些來自自然又超乎自然的推理和演繹嚴絲合縫。這讓笛卡爾相信,理性可以像幾何一樣,超越客觀世界,還能幫助我們認識和解釋客觀世界。所以,很多哲學家還是數學家。笛卡爾就是一位,他發明解析幾何,用代數解決幾何問題,他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我們現在還在用。相信大家都被笛卡爾虐過

笛卡爾把他在幾何上的經驗移植到了哲學上,試圖在一些公設的基礎上,用演繹的方式推導出整個哲學世界。這個想法很棒,但做起來很難。笛卡爾的思路大致是這樣的,「我思故我在」是一個公設,也是演繹的起點。

我存在,但我在懷疑(對)

那麼我是不完美的(沒毛病)

我知道我不完美(也對)

那麼一定有一個完美的概念(應該對)

否則我怎麼會知道我不完美(有點兒繞,但也對)

那麼什麼是完美的呢?

答案是只有上帝。(WTF)

這裡面涉及兩個基本的問題,一個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把這個問題叫做本體論。一個是哪些知識是真實的?我們把這個問題叫做認識論。

笛卡爾在這兩個問題上都有貢獻,所以才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他在本體論上是一個二元論者,在認識論上推崇演繹。作為二元論者,笛卡爾把世界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因為非常直觀,二元論很好理解,更重要的是二元論能幫助我們把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區隔開來。物質世界裡的痛苦是有限的,精神世界裡我們則是無敵的。物質世界帶給我們的痛苦要通過精神世界的過濾,而精神世界當中我們是一切的主宰。這種觀點有多厲害呢?想想黑客帝國里那個對Neo而言噩夢一般的車站

所以,二元論可以讓人放下壓力沒臉沒皮沒羞沒臊的活著,但如果影響我們情緒的人是我們愛的人,那麼二元論就束手無策了。你可以經受得起一個路人說你小氣,但如果老婆想讓你買個iPhone X做生日禮物,同意還是同意就另當別論了

笛卡爾成名後接受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請去做哲學教師,本來體質一般的笛卡爾沒能經受住斯德哥爾摩清晨的寒風,感冒後轉成肺炎,54歲的時候離世了。他的想像力打開了近代哲學的大門,他說過「不管多麼荒謬、多麼不可置信的事,無一不是這個或那個哲學家主張過的。」笛卡爾的預言是準確的,幸運的是在他之後的一位哲學家不僅繼承了他的懷疑精神,而且把他的想法幾乎完美的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位笛卡爾繼承者的名字叫做斯賓諾莎。

斯賓諾莎是猶太人,全家都是虔誠的猶太教徒,這樣的家庭環境註定愛提問的斯賓諾莎的運氣好不到哪裡去。果然,在他的有生之年家人拋棄他、教會唾棄他、世人詆毀他,最後斯賓諾莎在荷蘭海牙靠給人磨眼鏡片謀生,而這門生意由於粉塵超標最終要了他的命。斯賓諾莎最有名的著作叫做《倫理學》,這本書的全名叫做《按幾何順序證明的倫理學》,這是一本用笛卡爾的認識論寫成的讓笛卡爾看了都會崩潰的書,因為這真的是用數學教材的形式寫成的哲學著作。

在認識論上,笛卡爾推崇演繹,在斯賓諾莎的幫助下,以演繹為主要方法的數學派哲學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演繹有個一巨大的缺陷,這種方法不能給我們帶來新的知識。推理的結論都包含在他的前提里了,所以推理的結果不可能是新的知識。那麼,什麼能夠帶給我們新知識呢?歸納法

培根推崇歸納,他和笛卡爾共同推動了近代哲學認識論的發展。這倆人所處的時代幾乎一致,培根比笛卡爾大了35歲。對新事物的渴求很能說明培根浪漫的雙魚特點,就像對權威的叛逆同樣表明了笛卡爾自信的白羊特質。很快,推崇歸納的科學派哲學家向推崇演繹的數學派哲學家發起了挑戰。這是一場很著名的論戰,兩邊隔著英吉利海峽唇槍舌劍,雙方的領軍人物都是大牛可謂旗鼓相當。在海峽西側的英國,帶頭大哥是洛克,高舉經驗主義的火炬。在海峽東側的德國,帶頭大哥是萊布尼茨,揮舞理性主義的大旗。這二位對我們的影響很深。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這話是洛克說的。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這話是萊布尼茨說的。

大伙兒喜聞樂見的事兒終於來了,大牛互撕,準備好瓜子和小板凳了吧。洛克說,理性主義者所說的那些限於經驗的公理公設基本上和動物本能沒有什麼區別。萊布尼茨說,你可拉倒吧,人和禽獸的區別是啥?禽獸做事才憑經驗,人能從經驗里總結規律。萊布尼茨就這樣用理性的演繹活活把洛克說成了禽獸。但是知識分子吵架歸吵架,風度還是要的。萊布尼茨後來把他和洛克的通信編輯成了一本書叫做《人類理智新論》,可惜的是成書之際洛克已經去世了。萊布尼茨認為這時候再把書出版出來對洛克是不公平的,於是這本書在他生前一直沒有發表。在洛克和萊布尼茨的論戰中,英國人沒佔到上風,不過別著急,經驗主義的大Boss馬上就要出場了,他的名字叫做——牛頓。作為科學家的牛頓必然傾向於經驗主義的哲學立場,更重要的是他和洛克私交不錯,年輕的牛頓得到過洛克的提攜。一看自己大哥讓人欺負了,牛頓決定上場比劃比劃。

牛頓滅萊布尼茨沒怎麼用哲學,而是使用了他倆都比較擅長的數學。按照現在的觀點,有一種叫做微積分的東西是牛頓和萊布茨尼各自發明的,所以微積分的基本定理被稱為「牛頓-萊布尼茨公式」。其實牛頓和萊布茨尼確實各自發表了微積分論文,但萊布尼茨的論文要早一點,早了多久呢?3年。

後來,萊布尼茨專門向英國皇家學會提出了申訴,主張自己才是微積分的發明者。英國皇家學會對他的申訴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你可拉倒吧,分積分是牛頓發明的好吧。有趣的是,當時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和調查報告的起早者正是牛頓。牛頓晚年花了大量時間研究鍊金術和神學,他特別關注一種叫做philosopher s stone的東西。這東西在哈利波特里也出現過,被翻譯成魔法石。

不過還有一種我們更熟悉的譯法——點金石。這不是我說的,是凱恩斯說的,對就是那個寫《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的凱恩斯,這是他用治學的態度研究牛頓的八卦,讀了六十多萬字的文獻得出的結論。還有,牛頓被蘋果砸這事兒也可以存疑,這故事傳的滿世界都知道十有八九托的伏爾泰這個大嘴巴的福。牛頓對哲學的影響很大,大到他沒直接伸手就深深了影響了哲學發展的方向。由於牛頓在力學上的巨大成就,人們對科學頂禮膜拜,這不僅大大縮小了神學的統治範圍,而且,把理性主義推到了獨斷論的懸崖邊上,更推動了機械論的巨大發展。機械論認為精神依賴於物質而且服從物質世界的規律,是一種唯物主義的哲學理論。不同於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哲學立場,機械論推崇對物質世界客觀規律的尊重。由於牛頓對科學的貢獻,機械論大行其道,並進一步發展出決定論。代表決定論的大牛就是寫了《利維坦》的霍布斯

其中的邏輯很好理解,

世界是物質的(對)

精神依賴物質存在(必須對)

物質要遵循客觀規律(沒毛病)

精神也要遵循客觀規律(也對呀)

物質運動可以通過客觀規律預測(對)

精神運動同樣可以通過客觀規律預測(啊?)

有科學加持的決定論幾乎是無敵的,雖然這會讓人極度悲觀,因為只要客觀規律存在我們就要尊重它,只要我們尊重客觀規律,那麼一切的一切就都已經註定。於是,我們還能做什麼呢?什麼都不用做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霍布斯就太牛了,但是我們的故事還要講下去,因為出了個比霍布斯還牛的神人,拆遷隊長——休謨

休謨首先是一個懷疑論者,他在拆房子之前先要提出很多問題。休謨首先要做的是解決哪些知識是可信的。一種是不依賴於經驗的知識,比如幾何和邏輯;一種是我們自己感受到的經驗,比如看到的或者摸到的。接下來,休謨對科學下手了。我們知道科學依靠經驗通過歸納總結出事物運行的規律,這就需要使用因果律。休謨首先奔著因果律去了,他認為這玩意兒壓根不屬於任何一種可信的知識。我們不能脫離經驗僅憑邏輯推導出因果律,我們也不能通過經驗總結出因果律。所以,因果律就是一種扯。就這樣,休謨展現了他拆房子的天賦,他抽掉了科學的地基,經驗主義岌岌可危;他把理性主義定性成獨斷論,等於砸斷了理性主義的大梁。哲學這個大房子就靠理性和經驗撐著,休謨上來就把這倆哲學的命根子幹掉了,那哲學還剩什麼了?啥也不剩。對了,休謨琢磨哲學真的是業餘的,他的主業是公務員和歷史學家,搞哲學真的就是有空的時候玩玩。就是這位業餘哲學家,讓哲學崩潰了。那麼,誰來拯救哲學呢?只能靠專業人士了。哲學史上第一位專業哲學家即將出場,這個小個子將踩著七彩祥雲拯救整個哲學世界

他的名字叫——康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白huo 的精彩文章:

論語里的毒雞湯(七)

TAG:大白h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