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農民起義,為什麼朱元璋勝了李自成敗了?
朱元璋與李自成二人相比,兩人有著極為相似的出身和人生經歷,他們都放過牛羊、當過和尚、父母早逝、造過反等,可以說李自成簡直就是朱元璋的翻版。
兩人既然有如此相似的經歷,為何最終只有朱元璋奪得天下,而李自成卻慘敗收場?要弄懂這其中的緣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路線目標問題。朱元璋與李自成相比雖然都是發源於農民起義軍,朱元璋在農民起義大軍的隊伍里呆了一段時間後,深刻認識到了所謂的農民義軍只不過都是一些只知劫掠而毫無大志的一群流寇罷了。
於是朱元璋辭別了元帥郭子興獨自拉起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由朱元璋親自統帥,朱元璋嚴厲整飭隊伍軍容軍紀並賦予了軍隊獨立的思想靈魂。
並且李自成的這些所謂的智囊團都沒有給李自成提出具體平定天下的方略,因此李自成兵敗被殺是歷史的必然。
朱元璋能虛懷納諫並及時修除此之外,朱元璋還聘請了劉伯溫、李善長、朱升等人作為高級智囊團,為其平定天下出謀劃策,在天下紛爭群雄混戰的形勢下,朱升向朱元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正確路線方針,並得到了朱元璋的採納,朱元璋以此作為行動路線方針,一舉奪得天下。
而反觀李自成,從他參加農民起義到獨自統帥一方人馬,隊伍的本質始終由一群烏合之眾只知道劫掠毫無目標的農民組成,李自成在整飭軍隊方面從未想過,更從沒有做過。
從李自成參加農民軍造反的第一天開始到李自成最後的覆亡,他的軍隊本質上都是一群沒有靈魂沒有目標的流寇。
對比李自成,當李攻下大明王朝都城北京城時,他不顧軍師宋獻策的建議和勸阻,肆意屠殺前朝大臣,並縱容部下搶掠百姓家財,隨意強姦侮辱良家婦女,弄得官民怨氣沸騰,以至於北京城前明老臣和當地百姓聞聽清軍即將入關都翹首以待,巴不得大順軍立馬被掃地出門,似此等流寇盜賊何以得天下?
古語有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以此來看並非天棄大順,實乃李自成德行淺薄,尚不足以配饗九鼎也!
朱元璋眼光獨到,思慮長遠。
從朱元璋以應天為根據地所採取的兼并天下的步驟上來看,朱元璋的眼光非同小可,絕非一個李自成所能與之相較的。
克採石、取太平,下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倚作棲身之地。朱元璋的每部棋都安排的有條不紊且極富前瞻性。
審視元末農民起義的風雲格局,不難發現虎踞龍盤江水環繞的應天所處的位置極為險要,可以說是龍興之地、帝王之所,除此之外,當時的應天北面元朝大軍主力被小明王、劉福通牢牢牽住了,東南和西邊分別為張士誠和徐壽輝部,而張、徐二部的實力尚不足以與朱元璋相抗衡。
這便讓朱元璋完全無後顧之憂的執行朱升提出來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決策,同時更易於實施劉基避免兩線作戰實施各個擊破的線路方針。
同時朱元璋以應天為帝王之基,通過實施「屯田」、修建「禮賢館」等措施,為自己鑄就了穩固的經濟基礎和延攬了大量平定天下的人才,可謂眼光獨到、思慮長遠。
因此可以說應天作為根據地是絕佳選擇,而反觀李自成攻破潼關佔領長安後,在長安建立大順政權,自稱大順皇帝,大肆封賞百官設置朝樞機構,此時的李自成完全被節節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的眼觀僅限於眼前的金銀財寶,美女佳釀,而關外的滿清女真人露出餓狼般兇狠雪亮的獠牙卻被李自成視若無睹。
以至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後,李自成放任部將奸淫擄掠,大將劉宗敏拷打吳襄並霸佔陳圓圓,山海關守將吳三桂聞聽愛妻被奪「衝冠一路為紅顏」,遂與滿清兵合一處殺向大順軍,李自成大敗,從此帝國大業江河日下,最終為身死國滅。
朱元璋與李自成雖白手起家打下一方江山土地割據稱雄於天下,但二人由於思維格局、 性格定勢和路線方針等方面存在著天壤之別,因此造成兩人即便投身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大潮,其結果自然完全迥異。
朱元璋的成功更多是集人格魅力、領袖魄力和睿智英明等優秀品質於一身,水到渠順理成章而定鼎天下。而反觀李自成終其戎馬生涯直至生命的最後那刻,義軍隊伍本質上仍是流寇土匪沒有絲毫改變,眼光思維上李自成本人也始終局限於小富即安的「暴發戶」心態,遠遠沒有朱元璋的雄心壯志和英明睿智。
因此二人雖然都是農民起義,最後朱元璋勝李自成敗早已成為歷史定局,也完全符合歷史發展定律。


※明朝滅亡是因為魏忠賢,還是因為李自成?
※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崇禎想躲到大臣家中,卻無人一開門,崇禎絕望
※須臾不見舊江山——李自成
※李自成這個格局和胸襟難怪沒有成為劉邦、朱元璋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