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老婆,三首詩,三種活法
文字 徐達
圖片 音頻 來源網路
李白一生有過四個妻子,其中一個只是同居關係,咱就不說了,我們只說和李白領了證的三任妻子。
李白給第一任妻子寫過這樣的一首詩,《贈內》: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太白婦,何異太常妻。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日日喝得爛醉如泥。我的老婆雖然是我的女人,但又和周太常的老婆有什麼區別呢?
什麼叫太常妻呢?
東漢時周澤官拜太常,為了表示對工作的熱愛,經常呆在宗廟不回家,住都在單位里了,而且吃齋以表對神靈的敬意,戒葷、戒酒,當然,也戒了老婆。
周澤的老婆呢,怕他老吃那些素的身體營養跟不上,帶了好吃的來單位看望他。
沒想到這個周澤呢,竟然說他老婆壞了他的齋期,酒、肉、色都送過來,這是要他破葷的節奏啊,居心不良。然後把他老婆關進了大牢。
周澤和他老婆的故事就成為了夫妻不同居的典故。
這李白對女色這方面不太上心嗎?
李白是好色的,能寫出「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這麼香艷的詩來,能說他不好色,何況酒色不分家,李白嗜酒如命,能說對女色不上心。
那麼李白經常不和老婆同房,他在逃避什麼呢?
浪漫的詩人對女色的審美標準太高了,這個許氏長得不怎樣,年齡又比李白大很多。
李白對這個老婆沒有動心,沒有慾望,所以用酒來麻醉自已,用裝醉,用真醉來逃避性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李白不喜歡這個老婆,為什麼和她結婚呢?
李白的結髮妻子是前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當時許圉師把家安在了安陸,兩人是在湖北安陸結婚的。
這許圉師可了不得。他的老爸許紹和唐高祖李淵是同窗好友,光著屁股一起玩到大的,這關係杠杠的。
許紹後來被封為安陸郡公,位列公候。
許圉師自已也在武則天時期坐上了左丞相之職。
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圉師已不在朝廷混了,不做大哥好多年了,但畢竟曾位列百官之首啊,那是何等的煊赫榮耀,富麗堂皇!即使退下來了也是豪門貴族,根繁葉茂。
許圉師是怎麼落到安陸這個小地方的呢?
據說是許圉師的小兒子許自然因為打獵時誤殺了人,那時講株連家族,多方周旋,死罪雖免,活罪難逃,貶謫到安陸。
作為公候之門,百官之首,誤殺了個把人,還是有能力擺平的,不至於落到這步田地。更有可能的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作為武則天時期的丞相,武則天一倒,沒有被殺已經是皇恩浩蕩。
誤殺了人這件事也只是一條導火線,要辦你,總是有很多辦法的,為什麼非要用政治理由呢?是吧。
李白,是一個用詩走江湖的劍客,是一個商人的後代。許氏是一個前朝宰相的孫女。在那重門第,輕工商的年代裡,這兩人是如何走到了一起呢?
首先,許家是政治鬥爭的結果,導致很多人惟恐避之不及,落毛的鳳凰不如雞。
其次呢,李白基因好,長得帥,英俊瀟洒,風流倜儻,而且多才多藝,會劍術,會寫詩,是個才子。
只可惜才子不能笑佳人。
這許氏長得不怎樣,年齡也老大不小了。
再從李白方面來說,他想通過婚姻來達到走入上流社會,有了走仕途的機會。
那麼說,那時已經有科舉了,李白那麼有才為什麼不參加科舉呢?
科舉,不是你說你想去就能去的,有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由中央和地方學館選送,叫生徒。一般來說這些能夠被選送的祖上得有三品以上的官,也就是高幹子弟。
李白,不是。
第二個條件,就是拿著簡歷,到鎮上,縣裡,州府去蓋證明,到尚書省報到,尚書省再對考生進行家世背景調查。
查一些什麼呢?無非是祖宗三代是做什麼的。
這還好,正常,其中有一條不正常的,父母,祖父母死後,沒有遷葬的,不能走上仕途。
說不正常但也可以理解,來查你祖上三代了,你說祖上流落他鄉,不知埋哪了,就完了,那不行,誰知道你說得是真是假。
李白,沒有給祖上遷墳。
李白的祖父、曾祖父都客死他鄉,上哪遷墳去啊。
看似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事,在那動亂的年代,就斷了多少人的前程。
有人說,造假呀。你以為是辦個假證,被發現了拘留,頂多坐幾年牢啊。這在古代那是死罪,滅族的,成本很高的。
李白生於西域,長於西蜀,身世不是很清楚,來歷不是很明白,他想通過婚姻洗涮涮,洗涮涮,改變身份,有一份拿得出手的簡歷。
好,機會來了,各有所需,李白就這樣走進了安陸許家的大門。
等等 ,怎麼是李白到了許家。
對,李白是入贅到許家,當了上門女婿。
這許氏可能對自已長得不怎樣,卻得到李白這樣一個大帥哥,一個大才子,很滿意,所以對李白好,沒有一點大戶架子,處處遷就李白,細心照顧老公。
李白呢,也從一個江湖浪子,有了一個穩定的家,過起了逍遙的日子。
甚至有段時間他在安陸白兆山的桃花岩,開荒種地,用石頭造房子,過起了隱居生活。
桃花岩,聽那名字就是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每天在這裡讀讀書,和朋友喝喝小酒,日子過得也很滋潤。
這其時是一種表面。
李白的內心其實是鬱悶的。
本來想通過婚姻走上仕途,可是許家作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朝中官員惟恐避之不及,不能在仕途上幫李白一把,這條路走錯了。
通過婚姻改變命運的願望落空了。
李白其實已經開始後悔了,有詩為證。
「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
怎麼說呢?與其通過婚姻來攀上和皇家的關係,不如用自已的血肉之軀,親自上陣殺敵獲取功名。
「富貴吾自取,建功及春榮」。
富貴呢,我自己去拿;功名呢,還是要趕在年青時。
這就是錢還是自已賺的好,成名要趁早。
後悔歸後悔,可小日子過得滋潤,醉里乾坤大,夢裡日月長,就這樣得過且過吧。
可是好夢易醒,許氏病故了,李白失去了在許家呆下去的理由,或者他想重新尋找自已的新生活,他帶著他和許氏的生的兒女來到山東。
李白的家族有很多人在山東生活,有個堂弟做兗州長官佐副,他幫李白又娶了一位劉氏夫人。
李白的悲催來了。
如果說許氏對李白飲酒作詩採用一種包容的態度,你愛咋地咋地,只要你是我的老公。
那這位劉氏對李白的飲酒作詩,相當不屑,相當不滿。
這些風花雪月的詩能當銀子花嗎?
不能。
不能,天天寫個屁呀。
我和別人的老婆一起談論最新的服裝,最潮的首飾,最爆的八卦,你這些詩有什麼好說的。
整天喝酒吟詩,又不會賺錢給我買、買、買,要你這老公有什麼用?
這個劉氏對李白是橫豎看不上眼,除了抱怨還是抱怨。
李白在這一時期無疑精神上是痛苦的,知音難遇不強求,可整天被老婆嘮嘮叨叨這哪受得了。
要是一般人也就湊合著過了,可是李白不是一般人哪,有得是傲氣,狂人一個,哪裡受得了這忍氣吞聲的日子,最後兩人以離婚收場。
恰好這時唐玄宗召李白進京,榮華富貴就在眼前,李白寫了一首詩為這段婚姻作了註腳: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什麼意思呢?這裡又是舉了一個典故。
西漢時期,會稽郡吳人朱買臣是個書獃子,呆就呆吧,這不要緊,問題是家裡窮。窮就窮點,也沒關係,問題是還有個老婆崔氏要養。
你讓一個窮得叮噹響的書獃子養一個老婆,確實為難他了。
這個崔氏嫌朱買臣不會掙錢,逼他寫下休書,然後嫁給了一個能掙錢的木匠。
哪知道世事難料,朱買臣得到同鄉嚴助的推薦,當上了會稽太守,這可是鯉魚跳龍門了,一下翻了身。
這朱買臣衣錦還鄉,騎著高頭大馬走在街上,崔氏又跑過來要求復婚。
朱買臣讀書人就是讀書人,處理事情自有一套通俗易懂的說教方式,他讓手下端來一盆清水潑在馬前,這潑在地上的水還能收回嗎?
這就是「覆水難收」的典故。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李白呢,在這段婚姻他自比朱買臣,兩人確實也很相像,一樣的只會讀書寫文章,一樣的不會經營賺錢,一樣的受夠了老婆的窩囊氣,一樣的時來運轉,富貴逼人來。
相比上一段婚姻里他對許氏的愧疚感,這段婚姻里對劉氏更多的是一種憤慨。
用一首詩把胸中一口惡氣給出了。
李白的最後一個老婆也是一位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孫女。
李白和這位宗氏的相識則是典型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李白被宣進京,做了幾年翰林,因為個性太狂放,不拘小節,所以得罪了不少權貴,於是向玄宗進讒言,說壞話。
唐玄宗也覺得這樣一個狂人放在身邊影響不好,這人是無心的狂,要是有人學他有意的狂,就會影響皇威了,於是給了李白許多金銀,軟性辭退了他。
李白心情不好,只能用遊山玩水來排解心裡的愁苦。
有一次他和好友杜甫、高適來到宋州的梁園,三人一起同游古吹台。
遠處樹林里傳來悠揚的琴聲,一時惹動遊子情懷。
高適說:「憑弔懷古,不可無酒。」
杜甫說:「不可無酒,更不可無詩。」
李白拊掌大笑,「梁園美景,琴音動聽,有酒有詩,快哉快哉。」
酒到酣處,琴聲悠揚,李白一時來了靈感,思如泉湧,筆走龍蛇,一氣呵成在一堵牆上寫下了《梁園吟》: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這首詩借梁園古迹,追懷名人盛事,抒發詩人濟世的豪情壯志。
高適讚歎:「字字珠璣,擲地有聲。」
杜甫讚美:「下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這首寫在牆上的詩讓前來遊園的宗氏看到了。
從這首聚山川之奇秀,融天地之神韻的詩,彷彿看到了作者俠風仙骨,神采飄逸。
由詩愛上了人。
看守梁園的僧人見牆上被塗鴉得不成樣,就想把這些字給刷了。
宗氏一看,不行,叫僧人留著。僧人哪肯聽,說這寫得烏七八糟的不刷掉,哪能看呀。
宗氏沒辦法,贈給僧人千金,買下了這面牆,這就是「千金買牆」的故事。
於是,李白以《梁園吟》為聘禮,宗氏以粉牆為嫁妝,成就了一段佳緣。
婚後兩人夫唱婦隨,恩恩愛愛,情投意合,琴瑟相映。
但李白是個閑不住的人,不是走在謀取功名的路上,就是走在遊山玩水的路上,要不就是和朋友一起喝酒,所以,他和宗氏聚少離多。
李白也給這位夫人寫了一首詩《自代內贈》:
寶刀截流水,無有斷絕時。
妾意逐君行,纏綿亦如之。
別來門前草,秋巷春轉碧。
掃盡更還生,萋萋滿行跡。
鳴鳳始相得,雄驚雌各飛。
游雲落何山?一往不見歸。
估客發大樓,知君在秋浦。
梁苑空錦衾,陽台夢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勢去西秦。
猶有舊歌管,凄清聞四鄰。
曲度入紫雲,啼無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開花向誰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窺鏡不自識,別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為人道寸心。
在這首詩里,詩人以妻子的口吻來寫兩人的情意,用了大量的比喻來表達情意。
「妾意逐君行,纏綿亦如之」。
情意像不斷的流水。
「妾似井底桃,開花向誰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宗氏如桃花開,雖艷麗,但開在井底,夫君如天上的明月,連一次也不肯照在井裡。兩人分開的時間太長了。
「陽台夢行雨。」
這就有點污了,兩人由於不在一起,只能在夢裡行雲雨之事。
這也是出自一個典故。出自戰國時期,楚國宋玉的《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本意是指巫山女神行雲降雨,在地五穀豐收。人們更願意把雲雨引申為男女交歡,像雲一樣飄忽,像雨一樣滋潤,陰陽交合。
李白這首用妻子口吻寫的詩,纏纏綿綿,楚楚憐憐,兩人的感情可見相當的合拍,和這位宗氏更是一種知音的關係。
然而好日子總是過得那麼快。
李白因為想建功立業,但缺乏政治嗅覺,誤投永王李璘的門下。李璘起兵與肅宗李亨對抗,兵敗被殺,而李白也被投入潯陽監獄。
他的夫人宗氏利用家族裡的一點老面子,奔走相救,啼哭求援,終於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被發配夜郎。
判的是長流,也就是一去不復返。
在李白走到巫山的時候,因關中大旱,朝廷宣布大赦天下,這樣一路顛沛流離的李白才獲得自由。
他的夫人宗氏因為受不了這驚嚇的日子,出家了,自此不再見李白。
經過這一劫難,李白的身體也垮了,病痛纏身。
三年後,公元762年,李白在當塗與世長辭。
我本醉酒來,夢醒神遊去。
還是希望得到
您的讚賞


TAG:乘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