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有包公段冤案 今有古玩儀器辨真偽

古有包公段冤案 今有古玩儀器辨真偽

T E L 158 0 1937 190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喜聞樂見的並不只停留在傳統的衣食住行,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逐漸成為生活更上一層樓的標準。相對於揮霍生活,人們更樂意將閑置的資金投資到感興趣的奇珍異寶,而瓷器作為中國深邃的國寶藝術,在收藏行業中備受推崇。

拍出2.8億港元的鬥彩雞缸杯

然而,在瓷器收藏市場火熱的同時,瓷器作假現象猖獗,尤其是這幾年,瓷器作假的手段層出不窮。在這裡提醒廣大收藏愛好者,要購買收藏到貨真價實的古瓷器,一定要多學習多觀察,多向專家請教,熟練掌握各朝各代瓷器的器型特點,並了解瓷器造假的各種手段,必要的時候可藉助現代鑒定工具輔助瓷器鑒定,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才能避免上當受騙。

瓷器鑒定方法很多,不同人們對瓷器鑒定手段、鑒定看法是不一樣的。在這裡介紹幾種常見的瓷器鑒定方法:看開片、看釉。隨著光電技術發展,許多收藏家開始通過研究釉下氣泡,通過對瓷器氣泡的研究斷定瓷器新老,並且取得一定成果,接下來對幾種瓷器鑒定方法做詳細解析:

瓷器鑒定方法之看開片:瓷器的開片與材料、配方、工藝、爐溫皆有關係。有的器物開片總體十分相像,這是某一類的器物已從配方、用料、燒制工藝等,全然形成了一整套的流程工藝。開片的形成總體固定的規式化,對於它們而言可以形成一種思維模式。通過艾尼提攜帶型鑒定顯微鏡看開片發現如下:北宋的部分官器:北宋官汝器、宋耀州窯、宋哥窯器等,他們全然具備了自己的特徵、風格,因而深諳此道的大藏家,僅看器物的開片,也能大概的斷個幾分,像唐三彩也多如此。

哥窯瓷器釉面和開片顯微圖片

也有些器物的開片是沒有規律的,完全是不成定格的。但只要會開片,自是事事有緣的。有的開片特徵鮮明,風格突出,而且相距的年代甚遠。如:明弘治的「嬌黃」,細觀其開片的紋路,竟然如同宋天青汝瓷開片;這說明僅在釉面的用料和燒制溫度定然有其相似和接近的可能。所以說,我們將開片作為一個鑒定要素提取出來,對於認瓷識真十分有必要。宋以前的出土器多會形成二次開片,北宋厚實高溫亮麗的官器中,有的會出現冰裂紋片。而類似像這種極具年代風格的器種,是不可仿製的。其原因是,其原料、配方不知。縱然今日得知成因,因果關係也愛莫能助。

因此,古瓷之開片,釋放的信息,有待我們去探究。也正是因為它不可仿製,因而為我們提供了鑒定的依據。

瓷器鑒定方法之看釉:通常人們將釉比做瓷器之衣,十分形象。在一般人的眼中,彷彿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樣的,其實不然。大約從戰國開始進入漢,就在陶器上掛釉。早期至唐多為石灰釉,而後為石灰鹼釉。唐時釉中入玉粉,後來在加玉粉的基礎上,又加入瑪瑙粉等稀有原料。

於是自從上釉以來到民國,如果能將所有年份的瓷器上手撫摸,便會感到他們的手感是不一樣的。其中有的堅如鋼,如五代柴之器(其中一種);有的非常潤,像宋代民汝器;有的玉質感強;有的猶如石蠟;有的從釉至胎都一種感覺,有的釉硬胎綿是另一種感覺。這都源於配料和燒制工藝。功底深厚的藏家一摸器之釉面,就能斷個八九不離十。而一元配、二元配以及內入玉粉多還是瑪瑙多,高人皆能明白。

看釉的另一方面,是觀傳世痕迹。只要傳世的一定有傳世痕;只要是出土的,一定有土沁。

當然也與材質和年代以及存放環境皆有關。觀釉的第三步是,看是否是出土器,因為只要入過土的,在器面上一定有入土的痕迹,而這裡所說的入土痕,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質中的酸與鹼包裹之痕。這種痕迹,見水以後便在器表有顯現,細如粉劑的塵沫狀,為灰白,有澀手之感。這都是從觀釉可以獲得的信息。這些信息為鑒真論假,可提供著一定的論證依據。

瓷器鑒定方法之看氣泡:瓷器釉下氣泡生成原因眾多,而主導成因為胎質與溫度,也就是說只要是高溫器的兩晉之器,也同樣有氣泡。總體來說釉下氣泡不是無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潛心研究,我們會發現,氣泡的大與小、多與少、以及泡內霧狀亮的底有很多小泡狀(大泡包著小泡),以及聚集狀和破泡等等的變化重組,都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世全球收藏 的精彩文章:

西湖飛來峰石刻藝術銅章賞析
精品宣德青花瓷器賞析
祭紅釉:越鮮越紅越吉祥
國之愧寶 中華雞血石
古話說瓷看底 玉看皮

TAG:盛世全球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