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小官為出名博上位,敢要挾乾隆皇帝給名聲,被皇帝下令絞刑
大家知道,名利是一個好東西,如果一個人有了名,要什麼就有什麼,但名利是一把雙刃劍,千百年來,很多著名歷史人物往往都是栽倒在名利這兩字上,遠的不說,就拿近一點的清朝乾隆時期的尹嘉銓來說吧。
乾隆四十六年農曆三月十八日,乾隆皇帝剛從五台山巡視回來,在保定小住幾日。已經累得不行的乾隆皇帝,屁股還沒坐熱呢,立馬有人上報來了兩份奏摺,是一個叫尹嘉銓的人給來的。
尹嘉銓是誰啊?乾隆皇帝使勁在腦子裡想了大半天,對這名字沒印象,叫來保定府的官員一問,才知道尹嘉銓是幹嘛的。
尹嘉銓是乾隆時期舉人出身,官做到大理寺卿,當大理寺卿的日子裡,負責滿族貴族子弟的教育,並讓滿族孩子和漢族孩子一同接受同樣的教育,他根據工作經驗,編寫了《小學大全》,裡面主要講的是封建道德的言行教育知識,使得尹嘉銓躋身名儒一列。
本來,尹嘉銓是沒資格給乾隆寫奏摺的,滿腹狐疑的乾隆皇帝看了兩份奏摺,發現全是尹嘉銓寫的,裡面內容叫乾隆皇帝火大了,原來,一份奏摺是要乾隆皇帝給尹嘉銓的父親起個謚號,另一份奏摺要乾隆皇帝批准尹嘉銓的父親正大光明進入孔廟,和孔子一起永垂不朽。
深諳官場的乾隆皇帝看出了尹嘉銓的那點心機,不就是想要個面子,博個名聲唄,奏摺里要挾皇帝就算了,還讓兒子送來奏摺,不是本人親自過來請求,根本沒有誠意啊。乾隆皇帝當場大罵:真是一匹亂叫的瘋狗!來人吶!把這個尹嘉銓的老傢伙抓入大牢!
此案件交給了對文字獄有著豐富辦案經驗的大學士英廉處理,為討好皇上,也為了贏得名聲,英廉速戰速決,用了半個月把尹嘉銓所有的書籍看完了,找出100多處悖逆文字,成了鐵證,這下尹嘉銓想清白也清白不了。要知道,清朝的文字獄可不是鬧著玩的。
尹嘉銓為了名聲付出了慘重代價,就在快要凌遲的時候,乾隆皇帝發了慈悲心,取消殘酷的凌遲,改為絞刑,家屬不用株連,這已經是天大的恩情了。
所以說,名聲好是好,點到為止就行,不能慾望太大了,弄不好還會把小命搭上,你說是吧,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評論一下。


※清朝一秀才考舉人不中,去了小亭讀書碰上大貴人,成為全國著名英雄
※毒箭太難做了!古人為讓敵人死得快,特意在箭上大做文章
※慈禧太后照片那麼丑,為啥大家都誇她漂亮?
※外國人的包里有啥東西?慈禧太后千方百計想弄明白!
※慈禧太后本來很忌諱拍照,為啥她西逃回來就變成「攝影達人」了?
TAG:庸人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