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黑一雄究竟寫了什麼

石黑一雄究竟寫了什麼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贏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從出乎意料來說,較石黑一雄知名度更高的作家比比皆是,如果完全按知名度、作品影響力來開列當代嚴肅文學作家名單的話,能將其列入前10的人恐怕寥寥無幾。

從情理之中來說,石黑一雄的作品風格獨特,只要關注世界文學,都會承認他是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

石黑一雄獲獎,或與其經歷相關。一般來說,移民作家更熟悉多元文化環境,對其中的共通性更為敏感,這是不能忽視的優勢。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中:發達地區作家激情散盡,因過於格式化的生活已無法刺激起他們的激情,小說日漸失去了抨擊與改變的衝動;非發達地區作家又不得不沉浸於地方話題中,否則很可能被本地讀者排斥。

小說究竟還能做什麼?當商業看上去已能解決一切問題時,小說正被空前邊緣化,所謂「文學共和國」已漸沉淪,很少有人再有雄心去講述一個巨大的寓言,用它來映照此岸的荒誕、悲哀、凄涼與艱難。而石黑一雄寫作的價值就在於,他仍在堅持,且能人人都聽懂他的寓言。

文學的核心價值與評獎無關,評獎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娛樂事件。但願在熱鬧之外,還能有人對文學感到好奇,還能有人相信,小說智慧是重要的,它不應被科學智慧所編,那麼,讀讀石黑一雄的書,至少是件值得做的事。

重寫傳說,反思文明

「石黑一雄傾盡心血後鍛造出的是一則美麗的寓言,而深藏在故事核心的卻是一條冷峻的哲理。我懷疑,今年不會再有比《被掩埋的巨人》更重量級的虛構類作品了。」這是《泰晤士報》當年給《被掩埋的巨人》寫的評語。

《被掩埋的巨人》(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是石黑一雄2015年的作品,2005年的《別讓我走》之後,石黑一雄一直潛心於《被掩埋的巨人》的創作,其間數易其稿,可謂十年磨一劍。因此早在成書問世之前,就早已引起了文學界的極大關注。

《被掩埋的巨人》講述了公元六世紀的英格蘭,本土不列顛人與撒克遜入侵者之間的戰爭似乎已走到了終點——和平降臨了這片土地,兩個族群比鄰而居,相安無事地共同生活了數十年。但與此同時,一片奇怪的「遺忘之霧」充盈著英格蘭的山谷,吞噬著村民們的記憶,使他們的生活好似一場毫無意義的白日夢。一對年邁的不列顛夫婦想要趕在記憶完全喪失前找到此刻依稀停留在腦海中的兒子,於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艱辛的旅程。一個神秘的撒克遜武士肩負使命來到這片看似平和的山谷,他那謙遜的外表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秘而不宣的動機?他的使命帶給這個國度將是寬恕的橄欖枝還是復仇的劍與火?而亞瑟王最後的騎士高文則決心用生命守護國王的遺產,因為守護它就意味著守護最後的和平。記憶與寬恕,復仇與和平,四人的命運不可避免地交織在了一處,而結局只有一個。

反思戰爭對人性的扭曲

《浮世畫家》(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曾獲「惠特布萊德文學獎」,是石黑一雄早期的一部名作。被贊為:「一部溫柔、動人的悲喜劇」。

《浮世畫家》描述了日本頗有名氣的畫家小野增二,在他的祖國致力於大肆侵略擴張之時,他以其作品極力鼓吹侵略,但戰敗後,他被國民視為與戰犯同罪,受到敵視、冷遇和孤立。本書寫作重點放在日本戰敗後,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家、軍官、商人、藝術家轉眼間淪為歷史的罪人,作為曾經的軍國主義畫家小野增二,他所面臨的是對戰後日本的質疑。小野增二開始審視自己的過去,並漸漸接受自己主體身份的轉變。

《浮世畫家》文本中的日本,不是真實的日本,是作者「為了滿足寫作需求而創造」的日本;石黑一雄真的興趣點,是那些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人,他們堅信自己為事業與信仰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到最後卻發現,讓他們曾引以為自豪的事情,卻變成了一種羞恥。

石黑一雄與音樂的那些糾纏

《小夜曲》(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是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集,全書以音樂為線索,由五個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故事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樂情牽相關:鬱郁不得志的餐廳樂手,風光不再的過氣歌星,孤芳自賞的大提琴手,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薩克斯手等等,多是對音樂一往情深,對生活卻滿腹牢騷。情節或荒誕不經,或令人唏噓,借音樂人生這個主題,表現了作者一貫的對現代人生存狀態的反思: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命運的嘲弄,才華的折磨,以及龐大社會機器控制下被壓抑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大量出現的音樂家、歌手、歌名,絕大部分都是真實的,令人仿若置身於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當紅歌手和經典曲目之中;而音樂,恰是作者年輕時曾經涉足,並浸淫於其中,乃至立志從事的。

石黑曾聲稱自己並不擅長短篇,之前在英國出版的短篇小說也寥寥可數。而從讀者角度看,《小夜曲》卻是一部相當成功的短篇集。作品中的5篇小說彷彿是回憶少年時的音樂,他將這些過去的音樂夢與難以言說的慘淡生活結構起來,加上靜穆的田園景色的渲染,使作品具有獨特的感染力。

克隆人帶給人類的道德挑戰

《莫失莫忘》(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原譯為《千萬別丟下我》,本書被贊為:「觀察極其精細……一個史詩性的道德恐怖故事,以一種辛辣而令人痛苦的縮影的形式講述……石黑一雄編織出了一個犀利而又謹慎的科學超越道德的故事。」

本書是一個關於愛情、迷失和隱匿的真相的故事,一個簡單得極具欺騙性的故事,卻慢慢地滲透出非同尋常的情感深度,充滿了一種人類生命的脆弱感。本小說通過探索正常的人和可能會出現的人類的新品種克隆人之間的關係,揭示了人性的脆弱、自私和殘忍,展現了作者對於人類的新品種克隆人的悲憫情懷。英國布克獎得主,本小說作者石黑一雄曾說,本小說「提供的狀況,是只要科學戰線上一兩件事的發展有所不同,那20世紀末的英國就有可能存在的一種狀況」。這種狀況也許很快就會成為現實。

秦繼華/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晨報 的精彩文章:

人生在他筆下不過是一次幻覺
逆行火場消防兵退伍後失左腿 戰友市民為其籌款12萬
無國界醫生安娜 奔走在戰火中 從事醫療工作
就在幾個小時之前,特朗普的一通講話引發國際社會震動
孩子不去上學怎麼辦?

TAG: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