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母親死後,棺材為何不落地?還要用鐵鏈鎖著
近代中國著名的政治人物蔣介石我們都很熟悉,領導中國國民黨長達五十年,但蔣介石的母親你知道是誰嗎?
說起來,他的母親也是一個苦命之人,其名叫王采玉,出生在清同治二年(1864年)一個落破的官宦之家,家裡生活條件極其不好,從小就聽從父親教誨,每日靠做針線活為生,因此精於女紅。但她青年時期命運多舛,結過兩次婚。
第一次是在十八歲時嫁於蹕駐鄉干長工的農民俞某,一年後便有了一個兒子,但是造化弄人孩子不到一歲便死於瘟疫,不久丈夫俞某也因為瘟疫而去世。王采玉傷心不已回到娘家,沒想到父親也因病去世,只能和母親弟弟相依為命。
這時鄰居又說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等冷言閑語,本就絕望的她更是產生了當尼姑的想法。於是她來到了金竹庵想要落髮為尼,但主持看到這個可憐的女孩,知道她只是失去了生存的信心。便讓她在庵里干雜活,帶髮修行。
於是,王采玉在清凈的金竹庵中慢慢重拾了信心,找到了活著的意義。
第二次婚姻在王采玉還俗後經其堂兄的介紹嫁給了溪口鎮玉泰鹽鋪的老闆蔣肇聰為妻。蔣肇聰比王采玉大了22歲,但兩人依舊很相愛。第二年就有了蔣介石。後來又生下女兒蔣瑞蓮和兒子蔣瑞青。
王采玉格外重視對蔣介石的教育,即使科舉已廢,但還是讓他上軍校、讀私塾,甚至留學日本。
蔣介石八歲時他的父親蔣肇聰因病去世,禍不單行,女兒瑞菊、幼子瑞青也接連去世。此後十幾年母子兩人相依為命,王采玉把自己的所有都傾注到兒子身上。總算蔣介石後來出人頭地,而王采玉也度過了她生命中最榮耀的最後幾年。
1921年6月14日,王采玉在奉化溪口老家終因心臟病逝世,享年57歲。
母因子貴,王采玉的葬禮也辦的格外豪華。出殯時,孫中山特派陳果夫參加葬禮,親撰祭文,國民黨內許多人均趕來參加。由張靜江手書輓聯,胡漢民所作的墓誌,汪精衛所寫的墓銘,書法家沈尹默書。由此可見蔣介石的實力。
1923年5月,蔣介石為了紀念他的母親60冥壽,在墓旁修建了「慈庵」。後來,慈庵又建成更大的墓廬。
那麼,蔣介石母親的墓內部構造究竟有多豪華呢?
曾經有一群憤青拿著鋤頭高喊口號說要去砸了蔣氏故居和蔣家的墓地,當他們砸開王采玉的墓時發現墓穴設計尤其豪華。尤其是有一個細節之處讓人尤為感動,在頂部雕刻著荷花石板的4個角落處分別用銅環懸吊著棺材。也就是說,從頭到尾,王采玉的棺材都是懸空著的,四腳沒有落地。
蔣介石利用了古代土葬的方法,把棺材懸空吊在墓穴中,不落地,不沾泥土,在棺材外面塗上厚重的桐油,防止潮氣入侵,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屍體不腐化。可見蔣介石對母親極其濃厚的感情。


※日本發生8級地震,中國捐了3個億,接下來發生的事氣壞國人
※慈禧綠了,就因為宮女遞給她一片樹葉,接下來一幕讓慈禧尷尬不已
※1200萬日本女性組成的一個組織,在二戰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明治維新後,日本的男人為何越來越像女人?據說是因為美國人
※這個少數民族差點統一中國,後被改了族別,現在緬甸與政府軍死磕
TAG:海派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