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貝克萊主教的百慕大學院

貝克萊主教的百慕大學院

本周好書 不可錯過

哲學野史

30位思想大師的趣聞和傳說

馬丁·科恩 著

邱炳 譯

文末有往期鏈接

哲學家是一群善良好心的傢伙,他們願意幫助他人進入「理論」,但除了他們的「荒謬而又呆板的嚴肅性和重視理論的態度」,還有些關於他們的瘋狂事迹。他們同情那些過去的人們,認為他們活在一個沒有完善,並且不可能有公正的客觀性的理論體系里。但當你詢問他們關於新的體系時,他們總是用相同的借口搪塞你:「不,還沒完全準備好。新的體系就快完成了,或者至少是正在構建中,將在下個星期天前完成。」

——索倫?克爾凱郭爾

貝克萊主教的百慕大學院- 17

為了代替牛頓和洛克的有條不紊且可預測的精確世界,他提出了一種「徹底的唯心論」,認為世界丟失了它的客觀現實性,世界是表象的錯綜複雜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

牛津大學的副校長——傑弗里?沃諾克(Geoffrey Warnock)在一本名為《偉大哲學家》(Great Philos叩her)的著作中宣稱:「貝克萊是是哲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甚至是最獨特的人物。」但他沒有說明貝克萊為什麼引人注目和獨特。這難道是因為貝克萊在很早的年代就提出了重大的形而上學理論嗎?還是因為他的大部分哲學觀念(在他不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都是通過簡潔且幽默的柏拉圖式的對話寫出的呢?或者是因為貝克萊主教有著社會道德心而且積極為家鄉愛爾蘭的窮人奔走,長期遭受饑荒和英格蘭人人侵而帶來的痛苦嗎?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因為貝克萊是走訪美洲的第一位主要的歐洲哲學家,他不斷嘗試,想要在美洲建立一所大學來轉變奴隸和印第安人的宗教觀念,使他們信仰基督教,但以失敗告終,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一種由松樹汁製成的特效藥。下面是一些其他更加有趣的歷史。

哲學故事

喬治?貝克萊在20歲剛出頭時提出了一個奇怪的理論,他認為人、衣服、傢具、樹木——一切——只是人人腦中的觀念的不存在。他用大量時間環遊世界、傳播基督教並宣傳「焦油水」(Tar Water)的益處。他自己的觀點也就是哲學家後來說的「感知覺」,它不像他周圍的每個人,如倫敦的約翰?洛克和艾薩克?牛頓或法國的保羅?伽桑狄(Paul Gassendi)和皮埃爾?波義爾(Pierre Boyle)等人的假設,是由與「物質」之間的某些奇怪作用而產生的,而上帝直接放棄我們的思想,因此他排除了「中間人」。

在都柏林(Dublin)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他組織了一個學生社團討論「科學的哲學」並發表了他的「新原則」,該原則可以克服似乎已經迅速把世界縮小為一種複雜的機器的「唯物主義」的威脅。兩年後,這條新原則在《視覺新論》(An Essay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Vision)中第一次應用,在此之前,《人類認識原則論述》(Treatise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也對此原則作過擴充。為了代替牛頓和洛克的有條不紊且可預測的精確世界,他提出了一種「徹底的唯心論」,認為世界丟失了它的客觀現實性,世界是表象的錯綜複雜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

他有一些非常值得信賴的觀察支撐以上觀點,尤其是思維構造物體的方法,而不僅僅是簡單地「感知」它們。如果顏色確實不能「存在」,而只出現在我們的思維之中(甚至連與他同道的絕對唯物主義的哲學家也贊同),那為什麼觸覺不是這樣呢?這有著重要的哲學影響。然而,貝克萊的同代人對「科學家」及他們預測和解釋客觀現象的非凡能力而產生的對自然的新發現具有較濃的興趣。貝克萊的「新原則」看起來像是歷史的倒退,本質上說,這只不過是柏拉圖的舊式觀念更加具有說服力的形式。約翰遜博士(Dr.Johnson)用腳跺地以示對這個理論的不滿並明確說:「我反駁它。」或者是以腳踢一顆石頭表示不滿。實際上,真實的情況無關緊要,約翰遜博士可能這樣做的理由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儘管這個理論引起了一些笑話,但是在當時也不是特別的糟糕。

幸運的是,貝克萊從來不會輕易放棄。1713年,他利用休假穿過愛爾蘭海(Irish Sea)到了英國。一到倫敦,他就開始「結識有志之士」並組織一次叫作「海拉絲和費羅諾斯的三次對話」(Three Dia-logues Between Hylas and Philonous)的發布會,使他的理論普及化。」是不是與其說它是奇異、違背常識或明顯的不可知論,倒不如說根本不存在這樣的物質呢?」海拉絲開始了第一句,裝作自己已經受到費羅諾斯的完全否定。倫敦的知識分子一看到這種現象就欽佩得五體投地,稱讚著愛爾蘭人的魅力和精明的才智。著名的作家——迪安?斯威夫特(Dean Swift)在他的雜誌中寫道:「貝克萊先生才華橫溢,我向所有的牧師推薦了他,我儘可能地支持他。」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把他稱為「一首獨創的新詩」的禮物,一份新的報紙——《衛報》(Guardian)邀請他當記者。

所有的這些友好關係起初起了重要作用。在高薪職位[首先是作為西西里島國王加冕的特別大使——彼得伯勒貴族(Lord Peterborough)的專職教士,然後是當倫敦的克洛賀主教(Bishop of Clogher)之子的家庭教師〕的支持下,他花了接下來的7年時間走訪了這塊大地。貝克萊以他在義大利發現的豐富的古物和藝術品的珍藏為樂,並把那裡作為觀察自然現象的地點。他甚至爬過噴發前的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並詳細記載他的發現,提供給《哲學學報》(Trallsactions of the Philosophical Society)。

當貝克萊最終回到英國的時候,國家由於南海泡沫(South Sea Bubble,發生於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的著名的金融泡沫。)的爆發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新的股票交易市場中高價出售的股票暴跌。實際上,從某方面來說,南海泡沫很好地反映了他的理論——被感知的就是真實的——股票有價值只是因為人們認為它們有價值,但是當這種觀念瞬間變化時,股票就身價大跌了。然而,在《防止英國毀滅》(Essaytowards Preventing the Ruin of Great Britain)中,他謹慎地約束自己不要提出某些新的法律或推祟藝術,而是回歸到比較簡單的生活方式。

他想要在新大陸(The New World)創建一個「印第安人的大學」,當時這是他所有想法中最強烈的。這個觀點甚至在英國議會(British Parliament)上討論並得到王室的贊成。後來,在美國南方諸州,當他從事於百慕大學院的工程時,他發現了焦油水的神秘性質。

究竟為什麼一位傑出的哲學家會想去北美洲呢?那是一個可怕的地方。毫無疑問,18世紀,新大陸被認為是一個充滿野蠻且危險的荒地,極度不適合一位歐洲紳士踏足,更別提建立學校了。但是,貝克萊主教認為這塊土地,或者說百慕大具有某些特性。」這裡氣候宜人、幽靜恬然,所以是學習的最佳場所。」他對想要知道的任何人都這樣寫,尤其在寫給他的朋友泊西瓦爾伯爵(Lord Peicival)的信件中。」那裡有最充足的生活所需要的條件,尤其是對於教育……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被岩石緊緊包圍,但又有一個狹窄的入口,由7個堡壘保護,使人們極難進入。」

如今,「夏季群島」(Summer lslands)聲名遠揚,它離大陸有600千米的距離,由於離美國太遠而不適合作為教育場所,但是貝克萊主教還是認為距離就像存在,由感知決定,因此百慕大仍然是他建立大學的理想場地。他是這樣解釋的:如果有必要,「把我剩下的日子奉獻給百慕大島」,他認為拯救最近移民過來的非洲奴隸與北美洲本地的野蠻人的靈魂是他的使命和責任。

他對「讓粗魯的美國人信仰基督教」的激情逐漸提高,貝克萊寫了一些新的「在美洲播下藝術與科學的種子的詩文」:

創作靈感在某一時間和地點流露,

每個華麗的主題其實內涵貧瘠。

在遙遠的地方期待更好的靈感的出現,

創造出無價的主題。

生活在陽光普照的優美地帶,

原始的大地不斷富饒起來。

自然賦予藝術的壓力不斷增大,

想像著真正美好的事物。

這塊樂土,天真無瑕,

自然主導,以美為德。

人類無權打破真理和感知

法院和學校的玄學。

一個新的金色時代即將誕生,

帝王統治和藝術浪潮此起彼伏。

偉大且具有鼓動作用的史詩出現了,

聰明的頭腦,偉大的志向。

不同於歐洲不斷衰退的生殖能力,

在年輕和精力充沛時進行生殖。

當神聖的熱情賦予她生育的能力,

將來的詩人會唱出。

西方帝國主義的統治向前進……

1723年,執行他的想法的途徑誕生了,貝克萊得到了一些關鍵性的金錢——部分來自繼承遺產,部分來自他被任命為主教的薪水,他除了尋找花掉收人的方法以外別無他事。貝克萊的方法就是用更充足的精力不斷追求他的百慕大項目。他回到倫敦並為他的新學院取得了皇家許可證,還獲得了大量的私人贊助,包括由議會給出的20000英鎊。

接著,在完成了與愛爾蘭審判長(Chief Justice of Ireland)之女的婚姻之後,他與3個同伴直接出發,來到了北美洲。一到那裡,他們就在羅德島(Rhode lsland)的新港(Newport)建立了營地,並買來土地和奴隸來支持他的學院計劃。實際上,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貝克萊認為奴隸制已經是改變黑人信仰的最佳途徑,所以新學院的成立幾乎是沒必要的。但是當地的北美洲人則是另一回事了。這些都被他們自己的傳教士完全改變了。可惜的是美洲印第安人並不是特別想成為基督教傳教士,所以我們需要作相當大的額外努力,包括誘拐他們的孩子。貝克萊對此的解釋是,「只有小於10歲的野蠻人還未受到惡習根深蒂固的影響」,他們可以成為傳教士,甚至對他們的教化還必須在一個較遠的地區進行,遠離異教徒的影響。這就是選擇百慕大這個與世隔絕的地帶的原因。」年輕的美洲人在離自己的家鄉較遠的地方學習能夠使他們更加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直到他們獲得完全的教育。」他解釋道。在別的地方,他們「可能會找到與同鄉會合的機會」,而且「在未徹底受到好的規定和習慣的感染之前,他們可能會恢復原有的野蠻習慣」。

他立即著手大幹起來,為他們準備焦油水……。

毫無疑問,作為一個在愛爾蘭出生的英國定居者,貝克萊自己意識到了防止當地人返回「野蠻習俗」的需要。他認為愛爾蘭人不僅貪婪,而且骨子裡很懶惰,但是英國人就只是貪婪。無論如何,主教的宣教工作在耶魯大學的土地上永垂不朽,這得特別感激貝克萊的禮物,當然,這種禮物的價值是從對他人的奴役和剝削中獲得的。

購買主教的焦油水!?

在等待資金到賬的過程中,貝克萊充分利用時間學習,當然還有傳教。他完成了一本書——《阿爾西弗龍》(Alciphron)或者叫((精確的哲學家》(The Minute Philosopher),並向本地人宣傳。也正是這個時候,他發現了神奇的焦油水。要提這一點是因為,在他最後回到愛爾蘭的時候,他發現這塊土地正處於饑荒和瘟疫之中。

好景不長,不久之後,貝克萊主教離開了,議會開始對這個項目有了不同的看法,不願意提供資助。到1731年,他們很顯然不想做了,項目就這樣失敗了。

當他再次回到德里(Derry)時,貝克萊主教發現人們正在遭受一輪新的特別嚴重的瘟疫。他立即著手大於起來,為他們準備焦油水,小心翼翼地將松焦油和水混合,然後將滲出來的汁液裝進瓶中。他還寫了一本哲學指南《昔利斯》(siris),副標題為「焦油水的功效以及哲學問題的反映和調查」,它詳細說明了焦油水治療大多數疾病的優點。唯心論在這裡又出現了,現在已經進人了有關焦油水起作用的敘述。因此,最後有了更多的關注者。事實上,《昔利斯》成為了歐洲和美洲地區的一本暢銷書,後來又迅速出現了很多版本。

貝克萊從中得到了極大的鼓勵,他寫了一首新詩,名叫《論焦油》(On Tar)。它是一首被醫學和文學領域廣泛引用的詩歌。

長青松粗鄙的汁液,萬歲!

儘管如你很廉價,但你的功效神奇。

為了向他們展示、解釋(這就是你的儲備)

需要更加現代和更加古老的知識。

也許上面這首詩太短了。但是,我們應該允許貝克萊用通俗的療法和神聖的真理之間的聯繫來結束:

去尋問學識淵博的技工時,目光傻傻地盯著,

可製成所有形狀、重量和尺寸的特性;

不要躲在令人感動的場景後

看著究竟是什麼給予了每種驚人的形狀此種力量。

空虛的外表擁有著感覺的心靈,

真正的動因和真實的原因難以察覺。

但是很快,當智者明亮的太陽出現時

在漆黑的夜裡,燦爛的陽光普照一切,

虛妄的幽靈飛行在光亮前,

自然萬物和真相暴露於人前:

功效與原因相連,形成了一條金鏈,

它的光芒射入高空

固定於君王的寶座,自此懸掛

恰好達到了下端的焦油。

大多數《昔利斯》的購買者閱讀它是為了獲得醫學建議,但卻忽視了其中重要的哲學和教會思想。貝克萊關於焦油水的療效的敘述參考了柏拉圖的形式論以及「三位一體」(Trinity)和其他古老的學說。無論如何,焦油水是貝克萊在北美洲的日子裡取得的實用性成果,他認識到了發現大學觀念和現實想法之間的區別的艱辛。

華而不實的注釋

說來也奇怪,在貝克萊的一生中,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實際上是極少數把思想轉向唯心論的人士之一。而且當約翰遜創作的第一本美洲的哲學教科書《哲學基礎》(Elementa Philosophiea)在1752年被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出版時,他把它獻給了貝克萊。

更精確地說,歐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的黃色樹脂也稱為歐洲紅松,可與松焦油混合內服(令人害怕),也用於外敷,治療更嚴重的身體功能失調,如天花、壞血病、潰瘍,甚至風濕病。就像很多藥物一樣,也許沒有作用,但只需要你相信它,或至少相信主教的理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哲學教你如何放棄迷亂人心的財富、榮譽、肉體快樂這三種東西
他可能是中國最才華橫溢的人,對羅素頂禮膜拜,認為羅素最接近孔子!
了解你自己 心理測試
比較文學的學科定位及元
喬治·斯坦納與比較文學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