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飲茶必有器之建盞篇

飲茶必有器之建盞篇

器是所借用的對象,是原由,是工序。

道才真正成為目標,是歸宿,是本體。

玄浄與你一起領略宋代的極簡美學

「飲茶必有器,在中華歷史悠久的茶文化中,茶具的發展與變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頁。人們熟知,宋代陶瓷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而建窯則是宋代黑釉陶瓷的代表,打造了傳統陶瓷美學的極致。

在歷代茶具中,以「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的釉色體現宋代皇帝宋徽宗對建盞審美標準的獨樹一幟,千載之下,猶有餘情。近年來,許多陶瓷藝術家致力於復燒建窯的燒造技術,以宋代建窯釉色為範本,結合現代科技與審美,為世人展示出一系列創新建窯建盞。

黑如夜

黑色的釉,其實它是屬於一種青釉。我們講這個青,過去講最深的青,其實就是一種玄,玄天上帝那個玄色,跟天的顏色是一樣的。在自然界當中我們知道實際上是沒有一個所謂純黑的色,實際上是一種深青色。這種深青色,應該代表我們中華民族原來最悠久的、最古老的北方民族的那種顏色。

浮如萍

宋代把油滴稱為鷓鴣斑,觀察鷓鴣鳥胸前的白色斑點,這些白色斑點是浮於鷓鴣鳥胸前的羽毛上的。就像日本把鷓鴣斑稱為油滴的道理是一樣的,油也是浮於水的上面的。這就是所謂的浮萍機理,浮萍是什麼?是浮萍科水面浮生植物。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浮於水面上的一種植物。油滴形成機理簡單來說就是鐵結晶在高溫下溢出釉面的表現,他們富集到的單價鐵浮在釉面上,像水面小片的浮萍。這些浮萍三五相遇,拼合成大的包裹團,那就是油滴的斑紋。就如同油滴入水裡後浮到水面上再相互聚集的過程是一樣的。

面如鏡

陶瓷表面有一層光滑、明亮、堅硬的物質被稱為瓷釉。瓷釉是由石英、長石等多種原料混合、粉碎後,塗施於瓷胎表面,再經高溫燒制形成的玻璃態物質。經高溫熔融形成的瓷釉,是一種玻璃態均質體。其內部結構是無序的,在自然環境中,呈亞穩定狀態。這種玻璃態均質體大面積附於建盞的表面就是屬稱的玻化面。玻化面的建盞燒制難度比較高,建盞的玻化分為兩種,一種是全玻化,一種是結晶體玻化。全玻化的燒制難度相對於結晶玻化來說更為容易一些。

深如髓

不同的層次就是不同的境界。釉面是一個界面,不同層面的物質不同,性能不同,斑紋形成機理也不同。深層的斑紋空間變化幅度大,在釉面停留時間短,分寸之間就有天壤之別,所以不同層面的斑紋時空變化程度不同。越深層的斑紋變化越劇烈,燒成範圍越窄,實質就是時空通道越窄。把這一層一層的時空通道連結起來,就是時空隧道。所以探索深層斑紋的過程也是金龜逆行、返蹼歸真的歷程。鑒賞不同層面的斑紋就是觀察時空隧道中不同境界的物質的變化現象,從中破迷知真,感悟自然之道。

毫如毛

宋人把黑色釉中布滿密集的筋脈狀的結晶釉比喻成兔毫,我們觀察兔子的毫毛,由皮膚向外深長,越來越細,到末端形成針狀。跟兔子的毫毛接近的物品有很多,但宋人為什麼偏偏選擇了「兔毫」這個詞呢?除了兔毛的形狀很接近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兔毛由內向外長,呈立體感並浮於兔子的皮膚上方。兔子在奔跑的時候兔毛浮於空中、隨風飄動,有如兔毫盞注入茶水後,兔毫隨茶水的波動而律動。

由於燒制中每一爐的溫度、氣氛、甚至擺放距離的些微差別,同一釉質出窯之後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在不同的光線下,這些釉色更不是一成不變,所以對每一件建窯瓷器的欣賞,都是一個需要投入時間、沉澱了心情的持續過程。

就如同紫砂壺需要把玩溫養,建盞同樣需要待以耐心與智慧。經過時光的浸潤、茶水的洗禮與主人的愛撫,紫砂壺會出現溫潤醇厚的「包漿」,而建盞則會呈現出獨特的「七彩光」。

養盞的過程,是一段帶有無限期盼的修心之旅。一把新盞用來泡茶,茶湯瀝過,起初並不留下什麼,日復一日茶味人生,不間斷的泡茶與把玩,突然有一天,飲盡杯中香茗之後,才發現傳說中的彩光已經在盞中綻放。

這個過程帶著無上的驚喜,你不能預知它的出現,但是你知道每一天喝茶、與它共處的過程,都是為迎接它而做準備。只要你用心用時間去與它共處,最後得到的喜悅是難以言表的,因為經過你的養護,每一把建盞出窯的紋路都獨一無二,帶有主人的靈氣與性格,你給予了藝術品第二次生命,你參與了它的再創作。

即使這樣,還不算到達終點,因為在你繼續使用建盞品茗的時候,它還會繼續發生變化,你可能忽略,但過一段時間,當你仔細打量它的時候,又會得到不同的驚喜與感悟。周而復始,樂此不疲,器或可載道,歲月已留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絕對能滿足你「渴」望的26款茶雞尾酒(1)
賈母為何不喝六安茶?
一杯黑龍茶,與颱風+冷空氣更配哦!
現在流行什麼飲料?一點點奶茶什麼好喝?
本文發布的1個多小時後,這裡或許會成為爭論最為激烈的岩茶權威論壇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