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車之國看藍陶和風車 vivo影像尋城記
離開泰瑟爾,我們也就進入了此次荷蘭之行的尾聲。
到了這裡,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疑惑:我們從小就知道荷蘭是風車之國。可你這行程已經過去大半,卻連個風車的影兒都沒看見,你去的一定是個假荷蘭......
這時,導遊突然告訴我們,接下來我們要去的地方叫做:
風!車!村!
其實,荷蘭的風車是從德國引進的,最初用於磨製各種粉末。像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都是在荷蘭進行生產加工的。
像這種具有可活動式頂篷,然後頂篷是直接安裝在滾輪上的風車,被稱作荷蘭式風車。
與之前的羊角村不同,風車村更像是一個主題公園。這裡有各種風車供遊人遊覽,各種表演供旅客參觀,還有各種荷蘭特色的紀念品商店穿插其中,算是一個商業氣息很濃的地方。
紀念品商店裡的講解小哥,聲情並茂的給大家介紹荷蘭特產的木鞋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其實,木鞋成為荷蘭的特產絕非偶然,而是由荷蘭的地理環境決定的。荷蘭由於地勢低洼、潮濕多雨,一般的布鞋穿不了多久就會爛掉。因此,荷蘭人才會想出用木鞋代替布鞋的法子。
風車村一景。不得不說,人家這個小主題公園做的真的是很別緻。
水邊的晚霞。每次面對這種逆光場景,vivo Xplay6總能讓我再一次驚喜。畫面的整體看起來很通透,沒有出現其它手機一遇到逆光就白茫茫一片的情況。另外,Xplay6的攝像頭表面似乎也是有特殊鍍膜的處理,像我在某果手機上養成的「逆光先擦鏡頭」的好習慣,在vivo上顯得是如此多此一舉。
風車村除了風車、帥氣的小哥、紀念品商店,還有些可愛的小羊。
說到羊了,也來順便說說荷蘭的農業。荷蘭目前已經超過法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而且其各類農產品的附加值都很高,像是各種貴上天的鮮花啊、奶製品之類的,所以千萬別因為荷蘭的是農業國家就覺著人家經濟不行。
在荷蘭,隨處可見這種可以從中間打開,供橋下船隻通行的橋。看起來十分的科幻,給人一種盜夢空間的感覺。
路邊的花叢。因為季節不對,此行領略荷蘭鬱金香的風采,算是一點遺憾。
離開了風車村,第二天我們前往位於荷蘭南部代爾夫特的藍陶工廠。
傳說中16世紀,馬可波羅從中國把大量陶瓷運往葡萄牙里斯本。隨著這些瓷器在歐洲貴族圈子裡風靡起來,一些國家的城鎮內,開始出現了瓷器工廠。這次我們參觀的皇家代爾夫特藍陶工廠,就始建於1653年。
這家「山寨」工廠的陶瓷產品自問世以來,憑藉相對低廉的價格很快風靡了歐洲,以至於有些歐洲人一直以為,瓷器起源於荷蘭......
當然在參觀的過程中,人家還是「認祖歸宗」的承認,我們這些產品,最早的確是起源於中國。
前一篇里《行攝現實世界的桃花源 vivo影像尋城記》里提到的,倫勃朗《夜巡》的藍陶複製品。這裡況且人山人海,荷蘭國家博物館裡的「盛況」,諸位就可想而知了。
青花,哦不,藍陶配色FIAT,顯然不是您掏錢就能開走的。
飯後我們將去往此行的最後一個目的地,另一個滿是風車的景點——小孩堤壩。
小孩堤壩坐落在萊克河(Lek)與諾德河(Noord)交匯處,距鹿特丹15公里。1740年為了防治水患,當地人在這裡建成了一個由19座風車組成的排水系統。而今,這裡儼然已經成為了荷蘭最知名的景點之一,並於1997年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比起前面的風車村,小孩堤壩這裡的風車顯得更加自然。
歐洲白人老哥,悠然自得的在這裡釣著魚。
騎自行車穿行在河岸邊的白人老兩口。
乘坐遊船觀光的遊客,下次您來一定別像我一樣11路腿著,等到出來才知道這裡可以租自行車......
愉快的行程就這樣結束了。通過此行對vivo Xplay6的試用,真的是刷新了筆者對手機攝影的認識。
頂級的硬體配置+優秀的演算法處理,給了這台手機完全不輸於專業數碼相機的影像表現能力:解析力一流的畫面銳度、暗光下依舊純凈的夜景成像、可控性極強的背景虛化,樣樣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幾乎忘記了背包里還有一台備用相機的存在。
而這些脫胎換骨的改變,需要的都是所謂的「苦功夫」,光芒背後是廠商不懈的努力的結果。
相信假以時日,vivo一定能夠在影像這一領域,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


※PS里的清晰度是怎麼回事
※白色/黑色 後期調節這些是怎麼讓畫面明暗變化的
※攝友照片點評(6張片子還真不好說誰最爛)
※把一扇窗拍成一幅畫,就用你的手機
※多看點好片子有好處
TAG:攝影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