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扎克伯格定了個小目標:讓 10 億人進入 VR 世界

扎克伯格定了個小目標:讓 10 億人進入 VR 世界




「Facebook 要讓十億人進入 VR 的世界」



在 10 月 11 日的 Oculus Connect 4 大會上,依然一身灰色T恤的扎克伯格信心滿滿地說出這句話。




這位年輕的 CEO 說的話,卻並不讓人質疑。2009 年,作為哈佛計算機系本科生的他一手創辦了 Facebook 的前身 Facemash,並將其發展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帝國 Facebook,擁有接近 20 億活躍用戶。




在講述 Facebook 誕生的紀錄性影片《社交網路》里,扎克伯格是以木訥、不善言辭、沒有商業知識的極客形象出現。而如今,扎克伯格已經娶了一位有中國臉龐的妻子,有一位從小開始學習漢語的女兒,他們夫妻從事著教育、醫療等各項公益活動。




從網路社交到 VR 社交,扎克伯格一直走在前沿。 




VR 在社交上具備兩個重大的優勢:




其一是

「在場」

,讓遠距離不能在一起的朋友家人能夠相聚在同一個地方,我們甚至可以在虛擬空間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像在現實世界裡一樣生活,那裡的一切也都會成為真實的溫暖的記憶。這些體驗是目前的互聯網遠遠無法做到的。

其二是

「創造力」

,VR 還可以做很多即使人們面對面也無法做的事,你可以在打破地心引力,可以帶著朋友去火星漫步,去巴黎喝咖啡,去打造獨一無二的體驗。



在 OC4 上 Facebook 清晰地展現出了這些 VR 令人憧憬的方面,以一種很Facebook 的方式——Facebook Spaces。




Facebook Spaces 是 Facebook 特意打造的 VR 社交應用,目前類似的社交應用還有剛被微軟收購的 Altspace、HTC 收購的 VRChat、第二人生團隊打造的High Fifelity,以及 Rec Room、VTime 等。在 Facebook Spaces 中你可以聊天、玩遊戲、可以進行 VR 創作。





(Facebook 社交VR負責人 Rachel Franklin)



Facebook 社交 VR 負責人 Rachel Franklin 在 OC4 上表示:「把那些互相關心、有羈絆的人帶入虛擬現實中,然後為他們提供好玩的活動,有趣的工具,會產生很多神奇的效果。」而 Facebook 目前將從三個方面來達成這件事情。 






  • 創造更多吸引人的活動(Engaging activities);



  • 打造更多的沉浸式媒介(Immersive Media);



  • 連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Connecting Worlds)。



創造吸引人的活動




Facebook Spaces 中的用戶最關心的是個性化,也就是如何去創造自己的價值。Facebook 為用戶提供了很多有趣的小工具。例如一種畫筆工具,每個人都變身神筆馬良,所畫即所得。兩位用戶畫出了原始人的裝飾物和武器,然後就可以給自己佩戴上。與朋友一起進行創造,帶給人很多樂趣。






還有一種玩法:用虛擬的筆描繪照片中的物體輪廓就可以製造出三維的卡通形象,製作成面具或者玩具。







現實生活中朋友聚會還可以玩什麼? Facebook 甚至把擲骰子遊戲和紙牌遊戲也放了近來。






從網路社交中火起來的開心農場、你畫我猜、臉萌這些小遊戲和社交工具的思路在 VR 里同樣適用。人人都能參與的簡單遊戲能為社交添加很多樂趣。




打造沉浸式媒介






Facebook Spaces 里有自拍桿這樣迷人的小工具,可以與虛擬的朋友合影。更加入了 360° 視頻直播功能,你可以將自己在 VR 中的體驗直播出去,也可以通過頭顯或者手機觀看別人的直播。Franklin 展示了用 Oculus 直播明星走紅毯、遊覽紐約。




如果說現在的網路社交、移動社交上火熱的是美拍、抖音、鬥魚直播這些視頻媒介,那麼 VR 社交里自然應該換成 3D 視頻和 3D 直播。從手機先吃的朋友圈曬照、一磨再磨的美顏自拍、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到鬼畜動感的抖音小視頻,人們在展現自我,發掘生活的精彩之處上有無限的渴望。




虛擬現實的沉浸式可以讓你真正「在場」,讓你更接近生活的美,比如國慶節真的坐在家裡就可以和朋友們週遊世界,而不只是看到 9 張單一的照片。



除了普通用戶以外,要帶動社交媒介的發展,還需要更多以創造內容為生的人,明星或者藝術家。Facebook spaces 引入 Quill 這種工具,讓藝術家可以創造原生的 VR 內容。





( Quill 製作的短片 Dear Angelica)




Quill 是 Oculus story studio 開發的一套 VR 繪畫工具,類似被谷歌收購的 Tilt Brush。藉助 Oculus 的 Touch 手柄和追蹤器,用戶可以完成 3D 空間繪畫。這種空間繪畫將會成為一種了不起的全新藝術形式。




連接虛擬與現實





Facebook Spaces 在 VR 社交領域具備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依靠 Facebook 這個網路社交平台來連接 VR 和網路社交。虛擬現實的使命從來都不是讓人們放棄現實世界,就像互聯網從來也沒有脫離線下的生活。虛擬現實是要給現實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虛擬和現實的無縫轉換是必然和必要的,並且在 VR 發展的早期,人們還是更多的依賴網路社交,需要通過網路社交來激活 VR 社交。微軟收購了 Altspace VR,但是微軟卻沒有 Facebook 強大的網路社交基因。




正如 Franklin 說:「如果我們可以在 VR 中創造這麼多美妙的事情,為什麼讓它們局限在 VR 里呢?」




Facebook spaces 與你的 Facebook 賬號相連,可以獲取所有的信息。Facebook 里的所有內容,照片都可以變成 VR 中的 3D 物體。然後你還可以將這些生成的 3D 物體、VR 體驗視頻發布到 Facebook 信息流中,(Facebook 3D Post)。之所以是 3D post 是因為你可以通過觸碰屏幕對其旋轉、放大和縮小。







更為有意思的是,你可以利用 iPhone 的 AR 功能,將這些 3D 物體直接放置到現實生活中!







VR、AR 與現實直接形成了無縫對接!這一切都還在 Facebook 這個平台上。




也就是說儘管你還沒有一部 VR 頭顯,但是只要你上 Facebook,VR 世界就會主動走向你,直到你也開始成為其中一員。而所有要實現的,只是讓人們更好地社交,創造更有趣的生活,不管是 VR、AR 還是智能手機。




更逼真的虛擬形象




VR 社交要讓人們獲得「在場」的面對面交流的感覺,那麼我們的形象、肢體動作和表情就至關重要。目前這一切是通過虛擬形象(Avatar)來實現。







Facebook Spaces 支持用戶根據自己在 Facebook 上的真人圖片來生成虛擬形象,並且之後再對此進行個性化的定製。今年與去年 OC3 大會相比,虛擬形象逼真度提升不少,有更多的髮型、服裝、膚色和裝飾品可以選擇。在現場我們還看見,視頻中的虛擬形象的面部表情會發生變化,眼睛能自然地隨著注視點移動。




相比 Altspace VR 那種獨特的機器人風格的 Avatar, VTime 那種異域風,Facebook 的新 Avatar 看起來更酷更符合年輕人的形象。




(Altspace VR的Avatar)




(VTime的Avatar)




小結




在這場堪比 VR 界春晚的 OC4 大會上,Facebook 向大家展示了硬體和軟體兩方面的實力。硬體方面,推出兩款一體機,Oculus Go 和 Santa Cruz,將 Oculus Rift 永久降價為 399 元。軟體方面,展示了新的 Oculus Home 操作界面 Dash、發布多款遊戲和 VR 影視作品。硬體和軟體齊發力加上 Facebook 強大的社交基因,相信明年 VR 將會真正開始大眾化,像智能手機一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學習和社交。




推薦閱讀




一體機登場,Rift 再降價,OC4 的所有看點都在這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浸感 的精彩文章:

庫克為 AR 打 Call:稱蘋果 AR 甩對手幾條街,未來顛覆性堪比 App Store
最後一次解釋:VR、AR、MR...各種R你們到底是要怎樣?
AR目前無法跨越的三座高山: 視場角、理解物體和自適應設計
大會 | 北理工王涌天教授:手機AR只是過渡,頭戴AR設備才是未來 | CNCC 2017
谷歌Pixel 2登場:AR、VR 同加持,相機與 AI 齊逆天

TAG:沉浸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