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蒙冤之一,抗戰鐵漢湯恩伯
橡樹
經「流浪的橡樹」公眾號授權轉載
摘要:說起湯恩伯,很多人都知道河南有「水、旱、蝗、湯」四害之說,但卻不知道,湯恩伯是被很多包括岡村寧次在內的日軍將領譽為最能打的中國將軍,當年的《大公報》著名記者,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人民日報》社長的范長江就在《南口碟血記》里將湯恩伯讚譽為「抗戰鐵漢子「,所以在抗戰英雄里,湯恩伯無疑是最冤枉的。
圖1:抗戰名將湯恩伯
被日酋譽為抗戰最能打的名將湯恩伯。
無疑,抗戰民族英雄里,湯恩伯非常冤枉。
最初,1949年起,由上海、江浙、南洋等左翼報媒開黑,說是湯恩伯忘恩負義。再然後,是李宗仁開黑,說是「湯恩伯無能」。最後,無良文人一擁而上,七嘴八舌,由河南抗戰出現的大饑荒、大潰敗,而杜撰了家喻戶曉的「水、旱、蝗、湯」。其實「水、旱、蝗、湯」,原本是「水、旱、蝗、蹚」。「蹚」即河南方言「蹚將」,即土匪。既然都「水、旱、蝗、湯」了,索性,有人把豫湘桂大潰敗的糊塗帳,也算在他的身上。甚至,無良史家杜撰,河南民間繳槍湯恩伯,湯恩伯化妝逃跑的「穢聞」。
就此,無能、無良的教科湯恩伯,幾乎全面取代了曾經為國盡忠,為民盡忠的歷史上的湯恩伯了。
湯恩伯和他的軍隊一直活躍在抗日戰場上,從來不怯於正面和日軍針鋒相對搏命野戰。他們戰績彪炳。卻少為人知。
抗戰中,包括日軍11軍司令,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內,很多日本將領在他手下都有敗績。岡村寧次數次承認,湯恩伯是國軍最驍勇善戰的將領。
然而,我們終究不容易看到真的湯恩伯了。
歷史,就是因為不良文人和蠢昧的市井評書攪拌,昏天黑地。
小人,英雄,卑劣,良善沉浮其間。
1、留學日本,一位想當將軍的廚師,進入軍界
在軍閥呂公望辦的講武堂和浙江體專畢業後,湯恩伯干過被學生喜歡的體育老師,被士兵們尊敬的低級軍官,以及街坊鄰居稱道的警察所巡官。
在巡官任上,湯恩伯目睹好友老父被豪強欺壓,一時義憤,以石擊豪強重傷。顯然,湯恩伯頗似關雲長,都是行俠仗義,走出市井,走進歷史。
豪強逼壓之下,湯恩伯避禍東渡日本。
1922年,夢想不滅的湯恩伯在朋友支持下,考入明治大學半工半讀法律。無奈,手緊,湯恩伯只好憑藉做得一手地道江浙菜的功夫,當了一位優秀的廚師。
混錢,混飯,混人生。
所謂能者無所不能。由教師、軍官、巡官再到學生,廚師,湯恩伯確實都是行業的能人。
優秀廚師湯恩伯並不甘於寂寞。他多和日人往來,了解日本民俗、民情。這在後來,為湯恩伯對付日軍肯定有點知彼知己的作用。
當然,他也著意結交留日鄉黨,順便,也就認識了白富美王錦白。有傳聞說,王錦白家境厚實,其父與當時浙江牛人陳儀深交,陳儀視王錦白為「乾女兒」。
愛情,有時可以成全一位英雄。
1925年,湯恩伯和王錦白結婚。在妻子引薦下,拜在陳儀門下。湯恩伯從此得遇貴人。
素以識人自居的陳儀在與湯恩伯交談後,對湯恩伯見識,膽略大加讚賞。當即決定資助湯恩伯實現軍事救國夢想,幫他轉讀日本士官學校步科。感恩之下,湯恩伯專門拜陳儀為師。其時,陳儀任浙江省主席,和蔣介石、張治中等人,同屬早期留學日本武學的老相好。
後來陳儀謀變被殺,湯恩伯也就由此被扣上「殺恩師」的黑鍋。這是後話,後文介紹。
陳儀舉薦、提攜,湯恩伯順風順水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到了陳儀部19路軍任中校。
1927年,湯恩伯在軍隊的地位,大致和黃埔一、二期績優生相當。
如果說這之前靠的是一個貴人,後來路上,湯恩伯遇到太多的貴人——其實,沒有才能,光有貴人,湯恩伯也不會成為湯恩伯。
2、練兵幹才,能戰猛將
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為整頓江浙軍務,熟悉江浙軍務的湯恩伯被陳儀舉薦,調任總司令部參謀處。
這是一份在蔣介石注視下的工作。此時,湯恩伯坐在民國最高軍事機關,當著普通的中校參謀。湯恩伯尤其擅長圖上作業,數次和出身黃埔的同僚在參謀處業務競爭中,湯恩伯脫穎而出,被調任作戰科科長。還是中校。
中校也就中校吧。湯恩伯專業水平還是引起學長蔣介石和張治中的注意。自然,有貴人,就有奇蹟般的升遷。
1928年,張治中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教育長,在參謀處點名親調湯恩伯,到軍校擔任戰術教官。
說是辦軍校,張治中實則受命蔣介石,擔任南京政府國軍嫡系的整頓和建設工作。
畢業一批學生,就成立軍官教育連,再畢業一批,再成立一個連。有了軍官、幹部,再招大頭兵,部隊就拉起來了。年輕氣盛的湯恩伯正是幹事業的年齡。白天忙訓練、上課,晚上忙撰寫教材,整理資料。湯恩伯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他為軍校寫了大量關於步兵戰術的教材。黃埔軍校早期脫胎蘇軍辦學。重政治,輕軍事。政治課資料多多,軍事專業教材顯得不足。像黃埔軍校早期的品學兼優的三傑,後來上了戰場,都算不上頂尖的戰將。
12月,蔣介石視察陸軍軍官學校,得知學校加強了軍事課程教學,頗為好奇,於是,抽空看完湯恩伯寫的教材。當即大喜,要張治中重用湯恩伯。視察結束,湯恩伯升任第七期第一總隊教育處少將教育長。
終於,張治中成立了第一個軍官教育連,他親自擔任連長。湯恩伯也被破格提拔,擔任副連長。由此,湯恩伯進入了南京國軍嫡系建軍的核心。
後來,國民黨中央軍嫡系部隊分為三個子系,除了陳誠,胡宗南之外,就是湯恩伯。
圖2:抗戰中湯恩伯駐軍河南的舊照片
和郭松齡輔佐張學良編練東北新軍一般,張治中還忙於其他軍政事務,湯恩伯就成為張治中的郭松齡。
軍校擴大招生,自然畢業生也逐步增加。不久,軍官教育連擴編為教育團,湯恩伯任營長。
不到一年,教育團擴編為教導第2師,湯恩伯水漲船高,就任該師第一旅旅長。
當時,不像現在升遷主要拼爹。戰爭頻繁和政局不穩,任何一個有進取心的團隊,他們需要的不是爹有錢,爹有權,他們需要人才。
湯恩伯火箭上升,兩年內,由中校而少將。如此升遷,沒有自身實力,決不可想像。
當然,湯恩伯到底有沒有軍事才能,很快,實踐就予以證明。
1931年,湯恩伯任第2師中將師長。該師整編後,即後來投入淞滬事變戰場,率先和日軍浴血奮戰,並卓有戰績的國民革命軍第89師。
淞滬抗戰前,該師部署淮河以北,長期被南京政府用作應急華北局勢的機動部隊。該部在淞滬抗戰前,行軍操練,士氣高昂,湯恩伯練兵沿用日軍練兵方法,常為日諜稱奇。
淞滬一二八大戰結束,湯恩伯率部西進,參與第五次圍剿。其時,湯恩伯部正面推進,多次擊敗彭德懷、林所率部隊。
1934年10月後,湯恩伯師所向披靡,攻佔中*央*蘇*區首府瑞金。
為此,湯恩伯戰功顯赫得到升任,為陸軍中將,第十三軍軍長兼第四師師長。年僅33歲。
3、職業軍人,抗戰先鋒
縱觀湯恩伯一生,他確實不像當時的其他國共軍官。
沒上過黃埔,沒受到黃埔什麼校風影響,他對政治歷來是敬而遠之。即便軍職提升,依舊獨來獨往,不談時政。是當時國軍少有的職業軍人。上峰一聲令下,無論打鬼子,或者打紅*軍,湯恩伯都一如既往。只不過,打鬼子的時候,湯恩伯異常手狠。
但是,他打過紅*軍,而且在他和紅*軍諸多主要將領交手中,幾乎鮮有敗績。
當然,因為有關湯恩伯參加第五次圍剿,以及其他對紅*軍作戰的資料,現在比較少見。所以,很多人對湯恩伯的認識,無非那位草包「湯司令」。
讀史最感神奇,便是如此這般化神奇於腐朽不堪。
當然也可以理解。後來都取得全國勝利了,那麼多曾經手下敗將都當「軍神」了,換誰也擱不下面子。誰在曹操面前,提及華容道,曹操一準想殺人。何況,那麼多為吃飯混前程的捏筆寫史的文人?
也怪在無意之間,湯恩伯當年非要認真著和紅*軍打仗。職業軍人掉在歷史裡,也就涉嫌政治了。七嘴八舌之下,湯恩伯難免湯司令。
湯司令其實真的很冤。
1935年,抗戰前夕,湯恩伯就率部脫離內戰戰場,受命北上綏遠、華北一帶。當時,日軍在綏遠、華北蠢蠢欲動,呈擠壓侵略態勢。作為國軍最熟悉日軍軍情的將領,湯恩伯部擔任和日軍正面對峙,並且監視偽滿洲國等國防軍備。
這是第一支中央軍北上抗日的部隊。
圖3:南口會戰前夕的湯恩伯(中),和他的89師、第4師師長。
裝備並不比二十九路軍、東北軍更好,人數也少得多,湯恩伯部抵達防區立刻為日軍、日諜、漢奸注意。
滿洲關東軍和華北駐屯軍在若干華北、綏遠國軍及將領調查報告中,多次提出要「戒備蔣介石的少壯派湯恩伯」。
日軍經歷淞滬抗戰,也了解中國內戰,久聞湯恩伯會打,能打。至於他怎麼會打,能打,日軍也不完全心中無數。
日諜、漢奸頻繁偷窺湯恩伯部平時操練、演習。
當時,湯恩伯部當時沒有更多的火炮,機槍。湯恩伯以日本「三段擊」啟發,在軍中操練輪番衝鋒投擲手榴彈,以及大刀搏殺等血拚科目,日軍似信非信。
不過,日軍在熱河凌辱張學良,在華北對宋哲元部也盛氣凌人。甚至張自忠再無奈之下,也被迫就日軍意願,為北平市長。
唯獨,談及湯恩伯,日軍均感神秘。不可測。
無疑,在1935年後,隨南京政府逐步下定決心與日作戰,湯恩伯部為國軍部署最靠前敵的政府軍嫡系精銳。
說是抗戰先鋒,湯恩伯確實沒有辜負當時南京政府的希望,也沒有辜負歷史。
4、將軍廟算,扼守長城,豈容倭寇橫行
1937年7月7日,日軍悍然向北平國軍發起攻擊。七七事變爆發。
隨後,中日政府開始接觸談判,侵華日軍也和地方國軍談判。很快,日軍再次向平津、華北的國軍發起攻擊。
1937年8月初,日軍迅速擊潰了二十九路軍。
這支抗戰呼聲很高的部隊,在後續作戰中,被日軍連續攻擊,損兵折將,被迫後撤。
初戰順利,幾乎如同侵佔東北、熱河。熱血沖頭的日軍急不可耐,再不等待政府命令,有了擴大事變的衝動。
於是,日軍由華北而山東,進入中原,攻擊江淮的侵略戰略越發清晰。
日軍察哈爾兵團和華北兵團紛紛異動,以師團、旅團規模,由華北向南,尾隨地方國軍潰退的機動展開。
就在日軍機動的同時,湯恩伯軍猶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北平西北,燕山余脈與太行山交會的居庸關。
湯恩伯部扼守居庸關附近南口一線,耀武揚威,主動向正準備南下的日軍發起了數次小規模的試探攻擊。
南口,居高臨下扼守華北日軍通向西北的門戶,兵鋒所指,鋒芒直逼平津,平漢路側翼。
如是一顆在日軍腰背的釘子。
湯恩伯13軍作為華北的戰略預備隊,這次機動位置非常精確。簡單明了切入日軍要害。
在淞滬會戰即將發起前夜,華北糜爛。日軍得以由津浦、平漢、平綏三線攻擊的主動權。
沿津浦線,日軍可以從容策應華東登陸,實施對上海、華東攻擊。
沿平漢線,日軍可以南下冀豫腹地,奪取中原,進逼華中,撼動長江中游。
沿平綏線西進,攻擊措手不及的山西,進而攻擊西安。
此刻,分散中國各地的軍隊正緊張集結,靠兩腿行軍,往三線要地機動途中。無疑,抗戰出乎意料,一開局就是最緊要關頭。
聞訊湯恩伯部佔據南口對日掣肘,南京大本營無不慶幸,驚喜。
5、我死則國生,我貪生則國
南口會戰,是抗戰中中國軍隊首次向日軍發起進攻的野戰會戰。
日軍腰背被湯恩伯軍釘上,後患無窮。迫不得已,只好放棄對津浦、平漢、平綏三線的出其不意的攻擊。重兵轉進山地,尋求決戰解決後患。
日軍因為進入山地,戰力大打折扣。國軍自然佔盡先機和地利。
在南京最高大本營沒有明確指令情況下,如此果斷插入戰略要地,其行軍、布陣、尋釁、應戰,足見湯恩伯當時抗日決心,用兵,膽量。
正是南口會戰的主動發起,客觀上延遲了日軍南侵的步伐,使得四面八方源源不斷趕赴抗戰前線的友軍,得到了時間上的保障。
大致3萬餘國軍對戰7萬日軍察哈爾軍團和華北軍團主力(後兩日,衛立煌部參加會戰,合計兵力6萬人)。
憑藉寥寥無幾的小口徑步兵炮、迫擊炮,13軍官兵就敢以大刀、步槍、手榴彈,向絕對優勢的日軍飛機、重炮、坦克、步兵混成的重兵集團發起野戰攻擊。
這類戰役,在抗戰之初,僅此一例。
七七事變之後,日軍屢戰屢勝二十九路軍、東北軍等地方國軍,愈發驕狂。開戰之初,即認為一戰即可擊敗國軍。
然而,日軍這次遇到的是湯恩伯軍。戰事之激烈,遠超日軍想像。
國軍三三兩兩分組,抱著手榴彈前仆後繼沖向日軍坦克,國軍以團長帶隊,一邊投擲手榴彈一邊揮舞大刀發起同歸於盡的肉搏。
國軍三三兩兩分組,就地挖洞,以日軍炮擊一次只能傷三兩人的犧牲,次第以單發步槍抵抗人數佔優的日軍衝鋒,全無懼色。
突然遇到中國軍隊如此亡命的打法,日軍上下尤其震撼。
日軍以絕對優勢的空襲,炮襲打擊,國軍無奈之中,躲藏高粱地,以盡量降低傷亡而聽天由命任憑轟炸,無人潰逃。
轟炸結束,躲藏高粱地的國軍不顧傷亡,立刻進入陣地,死戰不退。
以亡命著稱二戰的日軍,當時被中國軍隊如此勇烈的戰鬥震懾。日軍高級將領由此開始,多有「不擊垮國軍少壯嫡系,就無法擊敗中國」的言論。
湯恩伯軍是國軍嫡系精銳。
然而,該部裝備同樣落後,並不比二十九路軍、東北軍完備。在這場大規模的山地戰中,湯恩伯部無航空,無重炮,甚至除卻單兵自攜之外,無後勤。
手榴彈,是湯恩伯軍當時唯一有效的「重武器」。
投擲手榴彈的戰士,一批倒下來,第二批馬上又跳出戰壕。這種衝鋒,一直延續到幾乎全部陣亡為之。
南口會戰國軍血戰20日,不僅牽制日軍南下,策應了南線的淞滬會戰,更是打出了中國軍人寧死不侮的尊嚴。
當時華文報媒多有戰地記者,他們奮筆疾書,報道戰事。由瘦得像"鬼"一樣,不要命的湯恩伯,到每一個犧牲的英烈。他們的浴血苦戰,傳向中國、世界。其中最著名的報道莫過於當年的《大公報》記者,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人民日報》社長的范長江就在《南口碟血記》里將湯恩伯讚譽為「抗戰鐵漢子「
由此,湯恩伯軍團被華文報界譽為:"築成我們民族新的長城!"。
是年,8月31日《解放》周刊盛讚: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圖4:日軍轟炸南口國軍陣地的舊照片,清晰可見日軍火力烈度。這在北方抗戰戰場非常少見。
湯恩伯在戰前的電文,在後來披露。戰事最危險之際,湯恩伯對部下訓言:
我死則國生,我貪生則國死。
人心自有公斷。能夠說這句話,踐行這句話的人,又該是如何的人。
血戰至26日,日軍攻佔湯恩伯部後路張垣。審時度勢,再戰無益,湯恩伯果斷下令全軍突圍。
這也是開戰之初國軍敗而不潰,有始有終的撤退。湯恩伯部交替掩護,分路撤退,憑藉山地地利,於次日即脫離與日軍主力接觸。
是役,湯恩伯軍主動出擊,發起會戰,為津浦、平漢、平綏三線要塞、要地爭取到了22天以上的寶貴時間。
這寶貴的22天時間,日軍沿三線突擊的夢想徹底破滅。
無數國軍正星夜兼程趕赴前敵,他們或者次第在津浦、平漢、平綏三線要塞、要地設防,或者趕赴上海參加會戰,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就此展開。
可見,南口會戰對於抗戰,居功至偉。
現在,說到長城抗戰,一般人大概只是知道二十九路軍,以及衛立煌。居庸關前,湯恩伯和13軍浴血抗日的往事,終究煙消雲淡。南口會戰國軍血戰20日,牽制日軍南下,分散了華北日軍攻擊目標,策應了南線的淞滬會戰,更是打出了湯恩伯和13軍的威名。
隨後,湯恩伯將出現在徐州戰場,成為台兒庄大捷的破門大將。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朱德為什麼改名字改籍貫一心要去滇軍,策反結義兄弟楊森為何沒成功
※大家好,向大家介紹《那年花開》里的幕後大反派,原型比劇中人還要壞
※對於那場發生在我們房前屋後的戰爭,我們沒資格遺忘!發現衡陽保衛戰來雁塔陣地戰壕!
※整編第21師的驚天大案,引發蔣經國上海「打老虎」,牽涉蔣宋孔杜四大家族
※看《空天獵》:不是為了看美女,而是為了看灰機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