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北京到底是「燕」還是「薊」?都怪乾隆犯下的這個錯誤

古代北京到底是「燕」還是「薊」?都怪乾隆犯下的這個錯誤

遠在三千多年前,周滅商,封邦建國,在今北京一帶分封了「薊」和「燕」,先是周武王封堯之後於薊,周成王封召公於燕。其後,燕的勢力做大,吞併了薊,但把都城遷到了薊城。據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的考證,薊城在今北京廣安門一帶。秦滅燕,把馳道修到薊城,並藉助燕長城修築秦長城,薊成為中原王朝的北方門戶。

從唐代開始,「薊門」「薊北」在邊塞詩中頻頻出現,成為詩人抒發建功立業壯志情懷的意象。如李白《出自薊北門行》,高適《薊門行》《燕歌行》,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李賀《塞下曲》……

特別一提的是唐代詩人李益客游至此,寫下了千古名篇《秦城》:「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煙樹遠依依。秋空莫射南來雁,縱遺乘風更北飛。」卻引起了後來有關「薊門」的一段公案。

據《析津志》載:「薊門在古燕都城中,今大悲閣,南行約一里,基枕其街蓋古迹爾」。遼聖宗因避雨曾入大悲閣,便有「薊門飛雨」一說,金代金章宗邀請文人學士遊玩中都,將「薊門飛雨」列入「燕京八景」。明代姚廣孝曾作《薊門詩》:「雲樹依依接遠丘,時看飛雨灑征裘;不知銅馬坊何在?惟有桑乾水自流。」又有李東陽《薊門作》:「薊門城外訪遺蹤,樹色煙光遠更重;飛雨過時青未了,落花殘處綠還濃。」皆取典於李益的「薊門煙樹遠依依」句,至此,「薊門飛雨」演變為「薊門煙樹」,但據「大悲閣」「銅馬坊」的地理位置,薊門應在今廣安門一帶。

結果,後來一些文人墨客附庸風雅,不認真考證,誤將薊門安在了元大都肅清門一帶,如明代蔣一葵《長安客站》和王紱的畫作《北京八景圖》。

到了清代,乾隆帝好作詩,來到元大都肅清門遺址,御筆一揮,題下「薊門煙樹」碑和《薊門煙樹》詩,歷史也便將錯就錯,如今「薊門煙樹」碑赫然立在元大都遺址公園內,附近北三環上有立交橋叫「薊門橋」。

薊門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日軍轟炸南開大學後僅存一棟建築,是因為美國人沒敢炸?
百年前高清照,沒想到李鴻章的小妾們這麼好看,最後一張亮了
古代奇葩規定,強制結婚,不結婚要重罰
才女三毛年輕時這麼漂亮,瓊瑤曾花七小時說服她別自殺
清末民國女子吸食鴉片照片:婉容皇后、陸小曼等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