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知多少
田紫月,林潔,解放軍306醫院,幹部病房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左天宇 編輯
秋涼秋收為秋季的氣候特點,在《內經素問,四氣掉神論》里說:「四時陰陽睹萬物之根本」。說的是一年四季寒熱溫涼的變化而寒熱溫涼的變化是由一年中陰陽消長形成的。在秋分之日,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晝夜均,寒暑平,陰陽相持。但此日後,陰氣漸長,陽氣日消。在這陰氣始下,暑熱減退,陽氣日衰,秋意漸濃,萬物成熟的季節里,人體必須發生與之相應的反應,做到「人與天地萬物相應」,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1.忌悲
中醫理論認為,秋天對應臟器是肺,悲傷易傷肺,肺氣虛,機體耐受力下降,也易產生悲傷情緒。所以秋季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舒暢,切記悲傷,即使遇到傷感的事,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還應盡量收斂神氣、平和心態。
2.咽津
秋季多乾燥,人易口乾舌燥不適。《道藏·玉軸經》提出「真液養真陰」,就是教大家咽津,具體方法為,舌頭在嘴裡攪動,以刺激唾液產生,然後分成3次下咽,並有意識將其送入丹田。
3.潤肺
秋天飲食強調滋陰潤肺。就是說,可適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蘿蔔、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粥潤燥,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潤肺。
4.食酸
酸味能收斂肺氣,辛味能發散瀉肺,秋天易收不易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辣食物,適當多吃蒜味果蔬。
5.秋凍
秋天剛至時,暑熱未盡,早晚溫差大,天氣變化無常。秋天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腦興奮性,使皮膚代謝加快,機體耐寒能力增強,更能適應來臨的冬季。
6.秋膘
立秋後天氣雖熱,但人們身上再無黏膩不適感覺,於是想吃好吃的,補償入夏來的虧空,因此,有《貼秋膘》一說。


※隨手!6招教你解秋乏
※注意!這些不良習慣會阻塞血管
※意外導致體溫過低的診斷治療
※癌細胞:嘴上說怕我,但你的行動卻在「餵養」我!
TAG:醫學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