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妙之道,修行在心

觀妙之道,修行在心

《觀妙》文:白蛇之夢

「觀妙之道,在於道無可道。」

/01/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句話是佛教典籍《心經》裡面的一句話,也是我認為最受教的一句話。

從我接受佛教的熏修至今,我無不感慨的覺受到佛法對整個人類乃至整個寰宇而言的重要性。

作為末學的我曾經因為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而感到不滿、感到彷徨,是佛學啟發了我,讓我看到了希望。

我記得有篇古文寫過這麼一句話,天將降大運與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經骨,餓其體膚。這句話道出了一個人在人世間要想有所作為,必定要經歷一番磨難,才不愧做了一個男人或者女人。

「善男子,善女人,」佛陀講道說法,總以善字開頭,這是什麼原因呢,作為末學的我,總在思考這個問題。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告訴了答案,我們從父母結合到誕生都是一個充滿善與愛的靈性眾生。

佛法慈悲,以佛眼觀眾生,眾生皆是佛,皆是具備「妙有」眾生的佛。皆是能主宰這世間萬事萬物的自性佛。

/02/

人生在世,本就虛無縹緲,能入佛學,實在是前身的福氣,也是末世的造化。觀看世間滄海桑田,妙有妙無,只在自心裡的那點禪意。點點滴滴,明明滅滅。

談到佛教,就不得不談及2500年前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他的故事,從放棄皇位到修行到證道,所經歷過的苦難許多。

他走入叢林,風餐露宿,打坐修習,5年的苦修,磨礪了他的意志,也成就了他對人生百世,生死問題的解讀,成就了今天的佛教之正理。

不必執著於生,也不必執著於死。仰明星而得道,是佛祖證道的結果。從末學對佛法的體悟中,我感受到的是放下的奧妙。有時候,越是孜孜以求,越是得不到,而放下心中的執念,打開自我的心量,所看到的將會是無限廣闊的天空。

「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而我們又該如何珍重我們入世的願,出世的心呢。

曾看過《金剛經》里有句法偈: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其所問的不過是:「我是誰?」,「從哪裡來,又將去往哪裡。」

這個問題很簡單,《西遊記》中,唐玄奘不斷重複的說:「貧僧玄奘,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這是一個出家人,為了後世眾生的智慧,而燃起的一盞心燈。

/03/

修學佛法可以更好的指導我們同外部世界的相處,自我內在心靈的融洽,並促使自己人格完善,獲得幸福。

我們的人生或許並不圓滿,然而借著聖人先哲的腳步,我們可以更有方向,更能使自己不至於迷失於紅塵的得失與利害中。

愛因斯坦曾言,「如果我是一名修行家的話,我願是一名佛教徒」。同樣,末學也願向過去的大修行家靠齊,「以文殊智慧破煩惱,以普賢大願行天下。」

佛法之妙,不可言說,可真實可信,修行之妙,如人飲水,可冷暖自知。

觀妙之道,在於道無可道。

圖:全部來源網路,侵刪

也許你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散文 的精彩文章:

不強求,不挽留,是我對你最後的溫柔
有一種愛,叫河東獅吼
曾經,有一個這樣的你
風月無關,只是愛著你
一個人的時候,我最想你

TAG:小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