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銅鏡為什麼通常是圓形:源於中國人的圓周意識

銅鏡為什麼通常是圓形:源於中國人的圓周意識

綜觀中國銅鏡的形制,雖然在宋代以後有方形、矩形、菱形、葵形、心形、爐形、瓶形、柄形、果形、亞字形等,但「圓形具鈕」則是大家公認的中國銅鏡的基本形制。特別是從漢代開始,這種圓,成了銅鏡製作的唯一形制,即圓的鏡形和圓的鏡鈕,一直堅持了1000年以上,直至隋代之前都沒有改變。

漢代-變形蝠紋雙龍鏡

實際上,銅鏡在漢代之前,形制除圓形之外,還有方形。鏡鈕形式更多,有長鼻鈕、橋鈕、弓鈕、小鼻鈕、弦鈕等,但至漢代鏡鈕也一律統一成圓的定式。這個變化當然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文化意蘊和審美法則。春秋戰國前後雖有方鏡,專家李懷通先生認為,那是方諸,是與圓形陽燧並列的一種神器,正如《淮南子·天文訓》所說的「陽燧取火於日,方諸取露於月」。如果是這樣,春秋戰國時的方鏡也就不存在了。

唐代-雙鳳八卦山水鏡

這樣我們就可放心地說,漢鏡之圓是一個定式。這是因為漢鏡之圓,其製作態度之認真,遵行法度之謹嚴,好像是一個鐵的定律,從未越過雷池一步。不僅鏡形、鏡鈕為圓,乳釘為圓,紋飾也以圓周布排。這說明,漢鏡的圓蘊含有更深刻的意趣。

中國人很早就有一種圓周意識,認為真理是圓的,因為自然界是圓的,一切運動的始終都離不開一個圓。這種潛在意識與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有相似之處。這個學派認為,「一切立體造型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構圖中最美的是圓形」。

唐代-花鳥鏡

圓形除了造型優美外,還是各種立體幾何圖形中容積最大的。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早就懂得這個道理,在銅鏡創作中始終沒有離開一個「圓」。對手工業十分熟悉的先秦思想家墨子就對「圓」有深刻的認識,他首次給幾何「圓」下的定義是「半徑等長」,至今並不過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迪文谷 的精彩文章:

書與詩關係之辯證:書為心畫,非文即詩
銅鏡的生命力在於實用:既可實用取火,又可當鏡子照容
書與畫之關係辯證:善書多善畫,善畫必能書
收藏投資郵票需把握三個要點:發行量、存世量、選題設計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