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35交付之路困難重重,但中國最新對外訂單足以彌補損失

蘇-35交付之路困難重重,但中國最新對外訂單足以彌補損失

兩年前,中俄雙方就曾簽訂協議,引進俄國戰機蘇—35共計24架,分期交付,最終在2018年底完成全部交接。這本來是雙方友好合作,互利互惠的好消息,但世事無常,近年來,全球危機四起,能源匱乏。俄羅斯首當其衝,所受影響頗深。消耗大的軍工產業自然受到此次危機的衝擊,經濟衰退,多條生產線被迫關閉。

僅剩的一家軍工企業,不僅滿足國內的需求,還要承擔給中國交貨的重任;為了不失信,為了日後的長遠合作,俄國決定,暫且將國內需求放在一邊,儘力履行合同。這種誠信意識值得稱讚。

俄國一向以過硬的軍事實力在國際軍事領域佔據先導地位,先進的科學技術,精湛的軍工製造,不僅吸引來了中國的訂單,還得到了其他國家的青睞。最新的訂單來自於印度尼西亞,該國以豐富的物產資源作為報酬,與俄國交換數十架戰機,並希望提供相關的技術。

雖然不可預測的能源危機讓中俄雙方此次的合作可能延期完成,但不久前,我國在對外軍需訂單上收穫了好消息。伊朗空軍機型老化,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必須淘汰。在過去幾年的國際洽談中,四處碰壁,伊朗對最新戰機表示興趣十足,但卻遭到俄國的無情拒絕。無奈之下轉為向中國尋求合作,求購最新機型。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將最新科研成果予以出售,軍火交易市場上默認的原則就是出售等級稍低的產品。希望中伊兩國能就此事意願達成一致,友好往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葉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武器裝備被這國「全面」進口,這樣的陣勢壓倒了俄羅斯
印度所出口的艦艇只是用於巡邏,但攻擊性能方面較為不足
中國海軍發展速度加快,已經有超越了西歐海軍五國聯盟的趨勢
殲20發動機實現國產化,意味著我國能過自己製造先進戰鬥機
一個小國的生存之道:無法與大國硬拼,就要學會如何去斡旋

TAG:紅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