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膚色演變新發現

人類膚色演變新發現

基因突變導致非洲人產生了膚色差異

大多數人將非洲人與黑皮膚聯繫起來。但是,非洲不同群體的人群幾乎擁有在地球上的每一種皮膚顏色,如南蘇丹丁卡最深黑色,南非聖米色。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些膚色控制的新基因變體。

近日,科學家研究追蹤了這些基因的發展以及他們在世界各地分布。雖然一些太平洋島民的黑皮膚可以追溯到非洲,但歐亞大陸的基因變異似乎也回到了非洲。令人驚訝的是,在歐洲人中,一些負責較輕膚色的突變也屬於古老的非洲裔。

哈特森阿爾法生物技術研究所的遺傳學家格雷格·巴什(Greg Barsh)在阿拉巴馬州的亨茨維爾市(Huntsville)說:「這真的是皮膚色彩多樣性的里程碑式研究。」

研究人員認為,人類早期的非洲祖先祖先在毛皮下有很淡的膚色。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進化遺傳學家薩拉·蒂什科夫(Sarah Tishkoff)說,「如果你颳去黑猩猩的毛髮,它的皮膚顏色非常淡」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如果你有滿身體的毛髮,你就不需要黑色的皮膚來保護你免受紫外線(UV)的輻射。」

直到最近,研究人員認為,人類祖先在二百萬年前的某個時期,發生了一次大量體毛脫落,並迅速發展出黑色皮膚,以防止皮膚癌和其他紫外線輻射的有害影響。然後,當人類從非洲遷移到遠北地區時,他們演變為更淡的膚色,適應有限的陽光。(淡淡的膚色合成更多的維他命D)。

以前,對膚色基因的研究也反應了這種情況。例如,在過去6000年中,與泛白色皮膚相關的稱為SLC24A5的「色素沉著基因」被發現在歐洲人群中。但是Tishkoff的團隊發現,皮膚顏色演變的故事並不是那麼黑白分明。包括非洲研究人員在內的她的團隊在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和波札那的對2092人使用了一個光度計來測量皮膚反射。他們發現東非的尼羅撒哈拉牧民人擁有最黑膚色,如模里西斯和蘇馬,南部非洲三分之一民眾是最淺的膚色,以及衣索比亞的愛沙尼亞人之間的許多中間色。

同時,他們收集了血液樣本進行遺傳學研究。測序了超過400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 - 遺傳密碼的單個字母在這些非洲人的1570個基因組之間變化。他們發現特定SNPs與皮膚顏色相關的基因組的四個關鍵位點。

第一個驚喜是,歐洲人攜帶的SLC24A5在東非也是常見的,發現在一些衣索比亞人中有一半以上攜帶SLC24A5。Tishkoff說,這種變種是在三萬年前出現的,可能是從東中部遷移到非洲的東部。但是,儘管許多東非人擁有這種基因,但它們並沒有白色皮膚,可能是因為它只是形成膚色的幾種重要基因之一。

該小組還發現兩種相鄰基因HERC2和OCA2的變體,這些基因與歐洲人的淺膚色,眼睛和頭髮有關,但也在非洲出現;這些變體在光皮膚的San人中是古老而常見的。該小組建議,這種變種早在一百萬年前就在非洲出現,並且傳播到歐洲和亞洲人。Tishkoff說:「許多引起歐洲淺膚色的基因變異來源於非洲。

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稱為MFSD12的基因。在具有最黑膚色的人群中,發現了兩種降低該基因表達的突變。這些變種產生於大約五十萬年前,這表明在那之前的人類祖先可能具有中度黑色皮膚,而不是今天由這些突變產生的深黑色。

這些相同的兩個變體在美拉尼西亞人,澳大利亞原住民和一些印度人中同樣被找到。Tishkoff說,這些人可能會繼承來自非洲的古代移民的變種,他們沿著印度南部海岸到美洲南部和澳大利亞,沿著東非的「南方航線」。然而,這個想法反映了去年結束的三項遺傳研究,澳大利亞人,美拉尼西亞人和歐亞人都是從一個單一的移民而來的。或者,這遷徙可能包括攜帶輕和黑皮膚變體的人,但黑色變種後來在歐亞大陸丟失了。

為了了解MFSD12突變如何幫助皮膚變暗,研究人員降低了該基因在培養細胞中的表達,模擬了黑皮膚人群中變體的作用。細胞產生更多的黑色素。這些突變也可能通過阻斷黃色素來改變皮膚顏色:當研究人員在斑馬魚和小鼠中敲除MFSD12時,紅色和黃色的色素就會消失,而小老鼠的淺褐色變成灰色。州立學院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人類學家尼娜·賈布隆斯基(Nina Jablonski)說:「這種產生強烈黑暗色素沉著的新機制是一個重大發現。」

這項研究增加了成熟的研究,削弱了舊的種族觀念。Tishkoff說,你不能使用膚色對人類進行分類,只要你能使用像高度這樣的其他複雜特徵。「非洲人有這麼多的多樣性,沒有那個種族像非洲種族這樣具有豐富的差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閏土 的精彩文章:

始料不及:人類和類人猿共同祖先比想像中小多了
南極洲腹地現巨大冰間湖
宇宙失蹤質量的一半被發現尋回
我國新發現化石揭示鳥類飛行起源
科學家研究證明:月球也曾經有過大氣層

TAG:科學閏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