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齊白石常用的兩個名號,看似隨意,卻是早年生活坎坷、流離的寫照

齊白石常用的兩個名號,看似隨意,卻是早年生活坎坷、流離的寫照

齊白石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齊白石家庭的窮,可謂窮到了根上。

齊白石徒孫所繪齊白石像

家裡只有幾間時常漏雨的破房子,和一畝水田。全家有父親、祖父、母親、自己,幾年後,齊白石還相繼有了三個弟弟、兩個妹妹。這個糧食本來就不夠自足的小家庭,壓力之大難以想像。基本生活用度要靠父親和祖父打零工賺取,而母親,幾乎天天在勞動,紡紗織布、操持家務。家裡的油鹽費用,是母親養雞賣蛋換來的辛苦錢。他們弟兄穿的衣服,從來都有好多布丁。齊白石的母親教育他:笑爛不笑補,日子靠自己!

儘管一家人都很勤勞,但齊白石的幼年生活,很是不容易。在七歲那年,母親將她送入學堂,因為沒有學費,齊白石僅上了半年就輟學。此後,齊白石就和大人一樣砍柴放牛,割草,撿糞,餵雞,小小的年紀,齊白石就已經喜歡上了畫畫,雖因集中精力而做錯事,但母親並不責怪他。

那時,外祖父朱雨若開始教他,讀書識字。家人在商議之後,覺得齊白石學學雕花,做個木匠,也是不錯的門路!

齊白石一干就是十多年,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雕花木匠。20多歲時,齊白石正式迷戀上了書畫。

正巧,鄰村的畫師胡沁園,覺得齊白石,有繪畫潛質,也願意提攜齊白石。

在伴隨著胡沁園學畫、學詩、學書的日子裡,齊白石有了有名的號「寄園」。寄園,文從沈夢認為,意思就是「寄宿住的園子」,簡單而直白。因為家窮,和老師家較遠,為了讓齊白石方便學藝,當時他的老師或學友,將自家開出獨立的房間讓他住。這樣,齊白石學畫,也就不用來回跑那麼遠!而且能安心,靜氣,既節省時間,又能有機會交流學習經驗,何樂而不為呢。「寄園」這個稱號,最早見於齊白石35歲時所創的《嬰戲圖》四條屏和《李鐵拐》。也許是對往事,念念不忘,直到1920年代,齊白石依舊還曾使用這個號!

除了「寄園」,還有「借山」。

相對於「寄園」,所反映的求學之艱,「借山」可謂是齊白石早年輝煌和家庭臃腫的一個表現。據傳,在36歲那年,齊白石為一個鹽商創作12幅《南嶽全圖》,得報酬銀320兩。收到這些錢,齊白石立刻就點租了離家不遠的梅公祠。主要原因,是齊白石家人太多,這「梅公祠」是當時可以勉強讓他繼續創作的一個權宜之所。

白石老人對祠堂略加改造,建一個書屋,名——借山吟館。借山,也就是「租借使用」的意思。在這裡,齊白石居住了數年,經常和朋友詩詞唱和,繪畫待客。此後許多年,即使身在京城,齊白石仍將「借山」名號長期使用……

一個「寄園」,一個「借山」,兩個名號,被齊白石此後在畫中多次使用。

兩個詞,也基本上涵蓋了齊白石40歲之前的繪畫生涯,雖然看起來簡單,卻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也見證了齊白石,由平凡學子,逐步轉型成為一方書畫名師之路的經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圈 的精彩文章:

青年辭鐵飯碗學畫,在南京辦畫展30萬人次參觀,獲贊「當代貓王」
土匪能當官,也能寫書法,看到這幾幅字,一些文士也汗顏!
雍正帝九世孫、啟功之弟,愛新覺羅啟驤書法源於啟體,卻寫出新意
85後橫漂獨創書法,曾當吳秀波、黃曉明手替,網友評:一抖一抖的
因一幅馬畫而得一嬌妻,他書法技藝也精湛,被贊「近世之趙孟頫」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