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爸和媽媽育兒觀念不一致,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爸爸和媽媽育兒觀念不一致,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教育好孩子,才是夫妻的共同目標

文 軒軒媽

一次周末家庭聚會上,表哥向我們抱怨,六歲的兒子和他越來越不親近,每天只會黏著媽媽,他每次和兒子說話,這小子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低著頭不看他。

後來我仔細觀察了小侄子,只要表哥在場,他就下意識地躲得遠遠的,或者緊緊依偎在媽媽身邊。

表哥對兒子非常嚴厲,他要求的事情必須馬上完成。兒子畏懼他,很聽話。但是表嫂對孩子非常寵溺,她認為表哥已經做了「壞人」,自己必然要對孩子寬容一些。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是不少家長自以為完美的家庭模式。嚴父先打了一巴掌,慈母轉身就會給一顆蜜棗。

看似配合得天衣無縫,認為孩子既得到了教育,又會感恩父母。

實際上,這是極不明智的做法,後果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

蒙氏教育認為:

「刻意去唱什麼臉,不僅讓父母與子女之間缺少了很多快樂,也讓我們的孩子失去了獨特的成長空間。父母之間心照不宣的配合,在孩子的眼中卻是他們相互不配合,父親和母親的立場不一致,讓他們總以為媽媽更愛自己一些,爸爸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人。」

就像我的小侄子,爸爸媽媽對待他的態度截然相反,他幾乎感受不到爸爸的愛,父子間的裂痕越來越深。

親子關係需要經營,假如你永遠在孩子面前扮演凶神惡煞,孩子亦不會回報給你愛,還可能種下怨恨的種子。

最近看了央視耗時十年拍攝的紀錄片《零零後》,忍不住熱淚盈眶。

從2006年開始,總導演張同道帶領團隊,跟蹤記錄十幾位「00後」孩子的成長故事,沒想到,這一拍就是十年。

所有的孩子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萌萌,她是片中唯一一個面臨二胎問題的孩子。妹妹出生後,爸爸媽媽很自然地把更多的關注和陪伴給了妹妹,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萌萌,和父母越來越疏遠。

說起小時候乖巧又黏人的萌萌,媽媽突然紅了眼眶,一度哽咽到逃離鏡頭,爸爸也無奈地乾笑幾聲,滿臉落寞。

為什麼萌萌和父母的關係會鬧得這麼僵?除了缺乏溝通,我發覺萌萌的父母還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教育孩子時觀點不統一。

萌萌的爸爸很嚴厲,而媽媽很寵愛她,兩個人時常為了孩子的教育爭執,甚至會當著萌萌的面吵得面紅耳赤。夫妻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孩子變成了他們角力的籌碼,非要分個輸贏高下。

看到這裡,已經不難理解萌萌對他們的冷漠。

孩子還不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時,父母在某件事上觀點不一致,孩子很容易混淆,不知道該聽誰的好。兩人的教育相互抵消,沒起到任何作用。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會一起降低:你們倆自己的問題還沒解決好,憑什麼來教育我?時間久了,徹底失去孩子的信任,孩子誰的話都不願意聽了。

有了孩子以後我們會發覺,說他們「人小鬼大」真是一點不誇張。哪怕很小的孩子,都能敏銳地察覺誰對自己最「好」,也就是誰能滿足自己的慾望,然後迅速地跑去「抱大腿」。其實這只是趨利避害的生存本能罷了,天生自帶的小雷達。

有次在一家餐廳吃飯,旁邊一桌是爸爸、媽媽、奶奶帶著一個小男孩。男孩大概三歲,正自己拿著小勺吃飯。這麼小的孩子,獨立吃飯難免一片狼藉,吃了好久也沒吃到多少食物。孩子急了,吵著要媽媽喂。

媽媽好言相勸,鼓勵他再試試,小男孩癟癟嘴,滿臉不情願。

這時候孩子爸爸不耐煩了:「你就不能喂他吃嗎?吃得滿臉都是丟不丟人。」

孩子媽媽解釋:「他早就到了可以自己吃飯的年齡了,不應該再喂飯,這是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爸爸不甘示弱,爭辯說偶爾喂一次有什麼關係。夫妻倆就這麼吵起來了。

孩子奶奶可能想表示對自己兒子的支持,直接端起碗說:「乖孫子,不理媽媽,奶奶喂你。」小朋友於是滿意地享受起奶奶的「服侍」。

媽媽顯然一肚子的火無處可發,乾脆邊生悶氣邊刷起了手機。

父母的這場爭吵中,表面上看像是爸爸「贏」了,但雙方其實都是輸家。再加上奶奶中途插手,孩子不但沒有得到任何成長,反而「機智」地利用了父母的矛盾,奶奶的袒護,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時間久了,孩子摸透了其中的規律,甚至可能故意挑起父母之間的矛盾,拉攏對自己有利的一方。孩子自覺有了靠山,更加有恃無恐,父母的權威性大大下降。

更糟的是,夫妻關係也會隨之惡化,孩子不再是愛的結晶,反而成了戰爭的罪魁禍首。

媽媽們聚在一起時,吐槽最多的就是老公這個「豬隊友」。

「爸爸是最沒用的母嬰產品,孩子他爸就是我育兒路上的絆腳石!」

「我要喂母乳到兩歲,他說母乳沒營養了;我花兩個小時給娃做輔食,他嘲笑我多此一舉;娃在牆上塗鴉,我為了保護創造力沒制止,他把娃拎起來就是一通臭罵……」

大多數家庭中,媽媽對孩子的付出遠遠超過爸爸,她們學習很多育兒知識,有自己的一套科學育兒觀。

爸爸卻沒有那麼用心,得過且過,甚至乾脆「隱形」。可是當孩子生病了,不小心受傷了,他們又突然想起自己爸爸的身份,在孩子面前跳著腳指責媽媽:「看個孩子都看不好,你這個媽怎麼當的?」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爸爸有義務承擔起「父職」,成為媽媽忠誠的盟友,而不是「重在參與」。媽媽也不要先把爸爸淘汰出局,凡事互相協商、鼓勵,兩個人默契配合,才可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天晚上老公在家加班,女兒抱著水彩筆跑進書房,要讓爸爸陪她畫畫。老公敷衍了幾句,女兒不太開心,賴著不走。老公忙於工作,心不在焉地隨口說了一句:「你這麼不聽話,爸爸不喜歡你了。」

聽見老公這樣說,我馬上意識到不妥,剛想埋怨他不能這樣和孩子說話,轉念一想,話到嘴邊又咽下。我走過去對女兒說:「軒軒,爸爸媽媽都愛你,我們很喜歡陪你畫畫,但是爸爸現在有自己的工作,媽媽先和你一起畫,我們等等爸爸好嗎?」

老公也發現了問題,立刻順著我的話說:「寶貝對不起,剛才是我態度不好,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你可以和媽媽等我一小時嗎?」

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說:「這個主意不錯,我原諒爸爸了,媽媽我們先去客廳畫吧。」

當晚女兒睡覺後,老公對我說:「謝謝你及時幫我解圍,沒有在女兒面前懟我。」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可以在所有問題上都保持觀點一致,夫妻也是如此。如何巧妙化解教育理念上的衝突,是值得每一對父母用心研習的課題。

知乎大V、心理諮詢師左飛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決定了孩子今後的人格發展。千錯萬錯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即使關上門天天打架,也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統一戰線!

我們都不是天生會做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難免犯錯。然而在孩子心裡,最愛的爸爸媽媽是榜樣,如果爸媽之間都互相嫌棄,如何在孩子面前建立權威呢?

和另一半有分歧時該怎麼辦?分享我的幾點心得:

1.一定兩人私下解決,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或指責對方。

2.經常在一起分享新學習到的育兒方法,交流心得,試著徵求對方的意見:「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更適合咱們的孩子,你覺得怎麼樣?」

3.不要總想著說服對方,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更重要。

4.和孩子相處時,父母都應該「溫和而堅定」——建立親密關係、清楚原則和底線、長期執行養成習慣,而不是一人扮演狠角色,一人充當「避風港」。

更好地養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目標,家人應該相親相愛,相互包容,別讓孩子成為激化夫妻矛盾的導火索。

在孩子面前,我們不要再刻意把自己「臉譜化」了,統一戰線才是聰明的父母。覺得今天的文章有用,記得分享給家人朋友哦;夫妻育兒觀念不一致時,你是怎麼做的?歡迎寫留言和我們聊聊

作者:軒軒媽,圖書編輯,親子閱讀推廣人,和孩子一起讀書,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招募:親寶寶長期招募原創作者,徵集優質情感育兒文。

一個私密安全的曬娃空間

只同家人和信任的朋友分享

安心記錄孩子成長瞬間的點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三大原則教育兒子如何從小做個男子漢
如何提升孩子專註力和情緒控制力?介紹一種新式育兒法
孩子總發脾氣,恭喜你,這是好事
聖德育兒:關於寶寶愛看《小豬佩奇》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你說倆孩子不好帶?那就快瞧瞧人家明星孫儷的育兒經,養孩子全靠TA……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