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消失在電視台的年輕人:拿到20萬年薪那一天,我知道這輩子廢了|真實故事

消失在電視台的年輕人:拿到20萬年薪那一天,我知道這輩子廢了|真實故事





「我掙得也不多,一年也就10萬塊出頭吧。」




劉鑫說完這句話,所有參加聚會的高中同學都把頭抬起來,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他。

在這座北方二線城市,大多數年輕人還拿著每個月4000元的工資,年薪10萬是個不敢想像的天文數字。




終於有人忍不住問劉鑫,他現在在哪裡工作。劉鑫輕描淡寫的告訴所有人,自己在電視台工作。



同學們沸騰了,一個個向他提出問題:你是做主持人嗎?還是記者?能在電視上看到你嗎?你是不是經常能看見大明星?你知道電視劇後面的劇情嗎?





多數人對電視台工作的概念,只是主持人或者記者




劉鑫耐心地一一回答老同學們。相似的情景,他再熟悉不過。在電視台工作以後,同樣的問題他已經回答過無數次。





這些問題的答案,他父親比他還要熟悉。父親把他在電視台工作的事情告訴了所有親朋,聽取別人的稱讚已經成為父親生活中最大的樂趣。




現在劉鑫也在享受類似的樂趣。聽到曾經的高中同桌還在為200塊錢加班費和老闆扯皮,他心中升騰起巨大的優越感,彷彿自己已經成為人中龍鳳。



但當另一個高中同學說自己一年也能掙10萬塊時,他的好心情險些被攪黃。這個同樣年入10萬的同學,高中時成績全班倒數,畢業去了大專,現在做生意掙了點小錢,居然已經可以和自己比肩。




劉鑫開始算另一筆賬:除了10萬塊的收入,他還有每月4000元的公積金,再加上台里發放的各種福利,自己依然是所有同學裡收入最高的一個。他安心了。



這時距離他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回到家鄉電視台工作,剛剛過去一年。







人生迄今,劉鑫過得最舒服的一年,是畢業參加工作那一年。



他成長在一個北方二線城市,做工人的父母在他7歲那年雙雙下崗。從那時起,父母就將所有希望放在了他身上,要求只有2個:好好讀書,找一份穩定的好工作。




成績優秀的他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通信工程專業,滿足了父母對他的第1個要求。到了2012年,他和全國700萬大學畢業生一樣,加入到求職大軍之中,希望能滿足父母對自己的第2個要求。





第一次穿上正裝的大學生,正在等待面試




他參加了家鄉省級電視台在中傳的招聘會。雖然家鄉電視台在全國衛視里只能算二線,但回家去電視台絕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他決定試試。





面試出乎意料的簡單,面試官看到他是本地戶口,又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一個問題沒問,直接錄取,讓他準備實習。



通過面試時,劉鑫還不知道自己去電視台實習內容是什麼,只模糊知道,是做「技術」。




他成了全班第一個找到工作的人。吵著讓他請客的室友,已經參加了11次面試,無一成功。室友總是念叨著絕不去電視台,執著的去找銷售、公關之類的工作。對室友的荒唐想法,劉鑫私下議論,「不著調」。





2013年6月,劉鑫正式畢業。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是班上唯一一個去電視台工作的人。




他不理解同學們的想法。自己在電視台每月能拿到6000多塊工資,年底還有2萬塊年終獎

。而他的那些同學們,正拿著不到5000塊的工資在北京找群租房,所謂年終獎更是聞所未聞。




離開北京,回到家鄉,他帶著拿到高薪的自豪感,開始了在電視台的職業生涯。




他是科室里唯一一個年輕人,工作非常簡單,只負責切換主持人背後的大屏幕圖片。上班大部分是坐在辦公室里,無所事事。至於大學4年學到的那些專業知識,完全用不上。





演播室里的機器




過於輕鬆的工作讓他有些不安,想跟老員工多學點東西,早點上手有難度的工作。




但他很快發現,老員工們上午10點打卡上班後,就開始坐在辦公室里看電視喝茶水,中午12點準時去食堂吃5塊錢的自助餐,下午5點準時打卡下班,1分鐘也不多待。




劉鑫懷疑,如果台里不是有上下班打卡的制度,這些老員工上班時間根本不會來台里。




不到半年時間,他掌握了演播室所有機器的使用方法,然後便再也沒有可學的東西。他自己買了本專業書,想研究些新技術。花了1個月啃完這本書,跑去告訴科長,發現了能用在節目上的東西。科長表揚他一番,說回頭帶他去向主任彙報。




但劉鑫始終沒等到彙報的那一天,科長好像完全忘了這件事。劉鑫還是很閑,他沒有繼續找書看,空餘時間坐在辦公室里看電視發獃,下班回家打遊戲,自己也漸漸忘了彙報的事情。




雖然沒做太多工作,但6000多塊的工資一分不少地發下來。劉鑫每個月把一半工資交給母親,陪著母親把錢存到銀行里,剩下一半全部成了他的零花錢。




從小家境清寒的他,手裡從沒拿過這麼多錢。他第一次去喝星巴克咖啡,第一次買了雙Nike球鞋,還第一次體驗吃飯搶著買單的感覺。年底2萬塊年終獎到賬,他馬上買了一部憧憬已久的iPhone 5s。




他聽說留在北京的大學同學還在為2000塊的房租發愁,更加堅信自己畢業時的決定是對的。這樣舒服的日子,他希望一直過下去。







在電視台工作第2年,劉鑫平靜的生活突然出現了小小的波瀾——他在電視台的一個好朋友,交了3萬違約金,辭職了。




和劉鑫同一年參加工作的這個朋友,和劉鑫一樣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在電視台是另一個科室的編導。他告訴劉鑫,自己要去北京,加入一個視頻工作室。




劉鑫不知道這家工作室的名字,但聽朋友說,他們在業內很有名氣,網上播放量很高的一檔綜藝,就是他們製作的。





朋友辭職只是開始,後面的時間裡,每月總會有人遞出辭呈,離開電視台。甚至一個馬上就要升職為副科長的中傳師哥,也突然辦起了離職——辭職的人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




「有本事的人誰留在這啊…」聽說又有同事辭職時,同事嘟囔了一句。劉鑫就坐在同事旁邊,心裡很不是滋味。




劉鑫是不安的。




他每天坐在辦公室里看著電視,把屏幕里那些賣「萬能葯」的老神醫當笑話看。可他也清楚地知道,電視台現在很依賴這些真假難辨的廣告。自己每月的工資,正來自於它們。




電視台收益越來越差,在媒體圈已經算不上什麼秘密。他聽別人說,全國的電視台上一年廣告收入都在下降,就連中央電視台也不例外。台里已經有部門全員減薪1/3,每年都會有全台取消年終獎的流言傳出。




同事一邊嘆息著沒有人看電視了,一邊自己買了個小米盒子,掐斷家裡有線電視信號,用起了互聯網電視。





某家電視台辦公室




劉鑫想過辭職。和年紀相仿的同事喝酒,他抱怨電視台不行了,沒人看電視了,電視台遲早倒閉。他告訴所有人,自己過些日子也要找機會辭職。同事們紛紛應和,說得動情,所有人一起碰杯痛飲。





等第二天酒醒,劉鑫就忘記了前一晚的豪言壯語。




和那些辭職的同事不同,劉鑫是做技術的。離開電視台,離開演播室那些機器,他不知道自己去外面的公司能做什麼。如果找另一份職業,就要放棄現在的收入和生活,從零做起——這是他不敢想像的。




他告訴自己,10萬年薪的收入還可以,至少在同齡人里絕不算差。電視台也不會馬上倒閉,自己先在這裡干,等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再辭職。






只有劉鑫會用這些機器,但他也只會用這些機器




4年時間轉瞬而過,

劉鑫一直在電視台工作,他仍是科室里唯一一個年輕人。其他科室的新人叫他「劉老師」時,是他為數不多有成就感的時刻。




他仍舊拿著10萬年薪,生活唯一的變化,是靠父母和自己的積蓄,付了市中心房子的首付

,過上了每月還房貸的生活。




但劉鑫還是總和朋友們說,自己遲早要辭職,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就走人。雖然合適的機會一直沒有出現。







今年十一,大學同學組織聚會,時隔4年,劉鑫又回到了北京。




他問起室友近況,才知道在廣告公司做公關的室友,已經有2萬5千元月薪。劉鑫算了算,室友年薪足有30萬,是自己的3倍。




當室友問他情況時,他沒說自己的收入,只說自己買了房子。室友又問他現在在電視台做什麼,他把自己的工作描述得很難很高級,費了很大口舌,才讓室友明白他負責切換電視畫面。




留在北京的同學開始聊自己的工作。

他們從事不同的工作:編程序、寫公眾號、做公關、當產品經理…但他們很清楚每個人做的是什麼,很多人有業務往來,甚至互相給對方的職業發展提建議。聊起行業前景,每個人都有一番高談闊論。




和劉鑫有共同話題的,是那些同樣在畢業後回家工作的同學,他們分散在廣播台、銀行、鋼鐵公司…

他們完全不了解對方的工作內容,卻仍能聊到一起:公積金怎麼繳納,職稱論文怎麼發表,首套房怎麼辦貸款…




他們有著相似的面貌:成長於二線城市,從小就是聽父母話的好孩子,畢業後回到了家鄉。他們的職業也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傳統行業。





這些回到家鄉的年輕人,擁有相似的面貌




根據清華大學公布的一組數據,即使是這座北京最頂尖的高級學府,每年仍然有超過50%的畢業生離開北京就業。其中大多數人的選擇,是回到家鄉就業。




當他們離開一線城市,回到家鄉,會發現傳統行業仍然佔據GDP的60%以上,能提供收入最高的工作。同時,這些傳統行業,還是這個時代最穩定的工作,是父母曾經的期望,也是無數家鄉同齡人的期望。




但另一方面,根據大學生平均薪酬調研,傳統行業上調薪水的比率始終低於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更遠遠不如互聯網行業。




與此同時,2016年全國GDP數據公布後,有經濟學者指出,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正集中在這些傳統行業。




所以,會有一種聲音說,所謂傳統行業,已經成為「夕陽行業」。




那些傳統行業里的年輕人,仍能看到昔日同學的身影,而他們自己,卻漸漸在所有人的視線中消失了。




在他們周遭,豎起了一座圍城。這些優秀的年輕人,可以選擇走出去,但要放棄現在的收入和舒適的生活,也要背離父母和身邊人的期望。




想走出圍城的劉鑫,從沒想過自己是否擁有這樣的勇氣。




同學聚會結束後,劉鑫收到

大學室友發來的信息。室友想創業,問劉鑫有沒有興趣加入團隊。




劉鑫坐在辦公室里,聽著主任講話,手裡拿著手機,不知道該回復什麼。



回力

|711|

清華大師

|脫衣舞|剃毛


五道口

|高鐵|姨媽護理

|清華校花|UFC


傻老外

|髮型|假鞋

|新垣結衣|旗袍





圖片均轉自網路



原創文字,歡迎

轉發朋友圈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杜紹斐」,ID:shaofeidu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

「杜紹斐」APP

查看所有歷史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紹斐 的精彩文章:

李小龍功夫揭秘,寸拳威力為何這麼大?|推薦
如何把一件衣服穿出頂級男模的味道?|推薦
5分鐘看懂梵高作品:不甘平庸的狠勁成就了大師,也殺了他
北京臟攤里的隱秘夜生活|郭思遙
82年拉菲中國崛起史:大款們花20萬買的是假酒的余香

TAG:杜紹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