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萬美元一粒葯,新技術讓現有支付體系的變革迫在眉睫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健康智匯「(ID:jkzh001),作者:胖九,36氪經授權發布。
雖然沒有像CAR-T那麼轟動,但美國FDA專家諮詢委員會一致支持Spark Therapeutics的結果,很有可能也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時間。因為它意味著基因療法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後獲得FDA的正式批准。
Spark公司把這種療成為Luxturna,主要為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患者提供治療。這種疾病主要在嬰幼兒時期發病,極高的可能性導致失明。據估計,歐美等地區大約有6000名這種疾病的患者。
Spark公司將會在FDA的批准之後公布價格,但有分析預計,售價大約在100萬美元。是的,100萬美元!還記得諾華公司之前獲批的CAR-T抗癌藥么,售價是47.5萬美元。
這確實向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誰來買單?這個問題幾乎是迫在眉睫的,因為不能用於治療疾病的科技進步將是沒有意義的。
隨著技術的進步,人類在面對疾病時確實掌握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但與之相伴而來的則是一個又一個令人咋舌的價格。其實不只是美國,前兩年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開業時,28萬一個療程的費用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
但還是那句話,我們已經掌握了技術,僅是因為沒有好的支付制度便不能用於治病救人,實在是太遺憾了。從一個角度,現在技術進步越來越快,類似的基因療法、免疫療法等很可能大量湧向市場。到那時怎麼辦?
美國人已經在這方面開始些討論和嘗試。
比如從保險公司純粹支付的角度,基因療法其實是可以節約保費的。因為基因療法是在分子層面「一次性」解決問題,而無需像傳統治療方案一樣持續用藥。僅從這個角度計算,基因療法是有可能降低總醫療成本的。
但問題是,這類新技術並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而且往往與每個患者的身體條件有關。所以,讓患者或保險公司花一百萬美元僅僅試一下有沒有用,這個代價還是太高了。
於是,一些改進的支付方式就來了。比如諾華就與Medicaid和Medicare達成協議,患者使用了CAR-T藥物一個月之後如果有效,醫保再付錢。這種也就是所謂的按療效付費。
還有據此進一步推進的,因為有些療效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漸實現的,那麼支付方式可以根據每個階段達到的每個效果付費。
不過這個事兒還是特別複雜。比如有人提出,現在效果好了,一個星期之後又惡化了,還能把錢要回來么。另外患者是不斷移動的,保險公司也是不斷變化的,誰來負責監督這個過程中療效的變化?
新技術正在給我們古老的支付體系造成巨大的挑戰。雖然看起來是個很前沿的問題,但鑒於過去十年我們見證的基因技術的超快速進步,全新治療技術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那一天可能並沒有那麼遙遠。


※36氪矽谷觀察:Fintech資本滲入美國,而人才卻來了中國
※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的「音樂筆記」結合AI做鋼琴陪練,還出了款考級保險產品
※在不確定的時代,該如何應對「黑天鵝」?
※馬雲打造未來智能餐廳;耐克美國團購六折優惠;串串香面臨同質化大考
※挖掘小眾需求,我業餘六小時做了一個月入5K的小項目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