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天氣持續 氣溫仍舊低靡
國慶過後,天氣彷彿一夜「入冬」。
據監測顯示,今天早上08時,省的東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13-16℃,其餘大部分地區9-12℃;其中望謨18.7℃最高,威寧7.3℃最低;與前日相比,省的東部和南部邊緣地區略有上升,其餘地區略有下降。
陰雨綿綿,氣溫下降,市民們紛紛翻出箱底的羽絨服、毛呢大衣抵禦大幅度的降溫天氣。
圖為六盤水涼意襲人,有的市民棉衣已上身。(文丹 供圖)
而據預報顯示,未來幾天全省仍舊維持陰雨天氣,氣溫也持續低靡,省城貴陽氣溫已創下半年新低。
伴隨氣溫的迅速下降,人們開始添加保暖衣物,以避免或減輕氣象敏感性疾病的發生。但為數不少的人仍秉承「春捂秋凍」的傳統觀念,認為秋季「凍凍更健康」。對此,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環境氣象與健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式功教授的最新研究認為,對於幼兒和年老體弱者,應當提倡「春捂秋免凍」為宜。
王式功介紹,現有研究表明,人是恆溫動物,具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在外界環境溫度改變時,通過生理調節產熱和散熱過程,維持體溫相對穩定。每年秋末冬初,冷空氣活動頻繁,降溫幅度較大,當溫度變化超過人體正常功能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就有可能誘發某些氣象敏感性疾病的發生。
在秋冬季,低溫寒潮天氣影響廣泛,對人群健康的影響不僅會直接導致損傷及疾病發生,而且會間接誘發疾病及死亡。有研究顯示,低溫寒潮所引起的超額死亡約有一半以上是由缺血性心臟病引起,而由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死亡佔到大約四分之一左右。另外,溫暖的地區在18℃以下每下降1℃,死亡率所增加的百分比明顯高於寒冷地區。
提到低溫寒潮誘發疾病的機理,王式功解釋,當外界氣溫降低,人體產熱不足以滿足散熱時,則出現人體產熱與散熱機制失衡,如果此時缺乏足夠的保暖條件,時間過久就會使機體受到損傷。「人體在寒冷的環境中,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首先表現在體溫下降,當體溫降至34℃時,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機體進行有效調節,機體明顯的反應為寒戰;當體溫降至31℃時,呼吸、心率減慢,人體對痛覺刺激的感受已消失;當體溫降至20℃時,呼吸、脈搏微弱,血壓下降,反射消失,可出現昏迷,甚至死亡。」
王式功認為,目前在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體健康研究中,氣溫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氣象因子,是誘發人體大部分氣象敏感性疾病的主導因素。在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秋冬季極端天氣多發頻發的大背景下,更應關注這種異常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因此,有必要積極開展氣候健康教育,提醒公眾適時改變原有觀念,增強對極端天氣氣候的防範意識,尤其是中老年人、嬰幼兒及先前患有某些疾病的高危敏感人群應避免「秋凍」,當秋季強冷空氣襲來時一定要及時增加保暖措施,牢記「秋季免凍,利於過冬」。
冷就捂,熱就脫,以自身感受為準。人云亦云或是要風度不要溫度,最後生病吃苦的只是自己哦。
天氣預報
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省的東南部、南部陰天,其餘地區陰天有小雨,西部地區地勢高處夜間到早晨有霧;明天夜間到16日白天,全省陰天有小雨,其中省的南部和東部地區有中雨,南部部分鄉鎮有大雨;16日夜間到17日白天,全省陰天有小雨,西部地區局地有中雨。
【重要聲明】
1、本站部分內容來源自網路,圖片版權屬於原作者,本站轉載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切勿用於任何商業活動。
2、本站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3、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
小編:呦呦鹿鳴


TAG:貴州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