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接二連三滑鐵盧的大鵬,又為何大片片約不斷呢
文/馬慶雲
自大鵬自導自演的電影《煎餅俠》取得十幾個億的票房成績之後,這位年輕的電影導演便被各種質疑聲音包圍。有人說《煎餅俠》就是電影資本市場炒作起來的輕浮喜劇,顯然過度消費的大鵬。更有人直接質疑大鵬的表演和導演才華,對其電影首秀進行質量質疑。還有一些聲音認為,大鵬就是靠《屌絲男士》紅火起來的,只適合拍攝段子,不適合做大電影。
跟這些聲音一起到來的,是《煎餅俠》的十個億之後,大鵬的票房號召力確實有點不足。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大鵬和范偉老師搭檔主演的《父子雄兵》雖然卡司明確,喜劇笑點也頗為豐富,但最終票房只有1.25億。
緊接著,大鵬的第二部院線電影大秀拉開帷幕。這部《縫紉機樂隊》無論從明星陣容,還是大鵬的宣傳力度上,都遠遠超過《煎餅俠》和《父子雄兵》,更是選擇在國人有八天假期的黃金十一檔上映,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最終的成績,也並不理想,截至目前,整體票房才剛剛超過3.5億。這和當年的輕鬆十個億相比,真是天壤之別了。大鵬的票房號召力真的歸零了嗎?
可另一方面,我們卻發現,在《煎餅俠》之後,大鵬的大片片約不斷。有些導演和演員,在一部戲紅了之後,可能會接到不少的片約,但大片的可能性並沒有那麼巨大。與之相反,大鵬在《煎餅俠》之後,可謂是和中國的大導演們狠狠地合作了一把。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鵬在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中扮演一位縣城審判人員。這個底層公務人員的小角色,被大鵬扮演的鄉土氣息濃厚,又真實又圓滑,還帶著一丁點的可憐勁兒。大鵬對這個人物的精神層次的展示,可謂是多方面的,非常立體。
而在《縫紉機樂隊》之後,大鵬主演的《奇門遁甲》也將在賀歲檔上映。該片由中國最頂級的武俠導演徐克徐老怪進行編劇,由中國最頂級的武術指導袁和平老師導演。這個編劇和導演的配比,至少在武打奇幻方面,是中國目前為止,最一流的。大鵬為何能獨享這種大導演大製作的陣仗呢?
在2018年暑期上映的《捉妖記2》中,大鵬的戲份也並不少。他有著僅次於男一號的重要戲份在裡邊。《捉妖記》首部曾創造中國票房歷史,而第二部捲土重來,票房超越首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一部有幾十億票房體量的大片,竟然非常看重大鵬這個角色。
甚至於連郭德綱請了半個娛樂圈來客串的《祖宗十九代》,都將大鵬列為最重要的主演明星。大鵬的喜劇表演才華,得到包括老郭在內的不少喜劇天王們的認可。既然他已經沒有那麼大的票房號召力,又為何能獲取那麼多的大片甚至巨片的片約呢?
我認為,這跟大鵬在中國影史中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角色特點有直接關係,而且他所創作的角色,正有著這個時代鮮明的特點,也是大家所熟悉並樂見的。
大鵬的諸多角色,都帶著一種小人物對時代的逆襲錯覺。逆襲和錯覺兩個字,缺一不可。因為有逆襲,所以滿足人們對平步青雲的某種幻想,而又因為是錯覺,所以更增加了人物身上的悲劇特質。所以,基本上大鵬飾演的全部角色,都帶著一種抗爭的悲劇,他不僅抗爭,更願意低下頭來,甚至對某種強力進行諂媚。這種諂媚,卻層次豐富,一邊是生存的不宜,一邊又是角色身上的一種剛強。
所以,看大鵬的戲,裡邊是帶著倔強的。這種人物特徵,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普遍存在的生存共性:一面要對生活進行妥協,一面又悄悄的反抗生活,保持自己最後的倔強的底線。這種勁兒容易被電影創作者們發現並運用起來。當我們創作類似的生活真實狀態的人物的時候,會發現,真的只有大鵬能夠先入為主,早就把這個性格演活了。
大鵬當然票房影響力不足,但是大鵬把這個有時代特點的人物性格演活了,別人再演,都沒他演的好了。所以,大片的片約,也只能找他了。這正是一個演員的基本價值,就想和珅只能找王剛老師一般。


※吳彥祖新片《全球風暴》影評:一部致力於搞笑和「致敬」的災難片
※《南哥》:生活瑣碎盡顯好人,腳踏實地就是勵志
※無論是床戲、懸疑,搞笑、劇情這部電影都有了,絕對是國產電影里的上乘作品!
※這是一場教科書級的表演,你願意錯過嗎
※quot;像英雄一樣過簡單生活,處理複雜工作威廉達福談佛羅里達項目:我心裡住著一個哈克費恩
TAG:時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