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地理知識 吃豆腐有理

地理知識 吃豆腐有理

豆腐

終極的美食

來源於樸實的風味

中原人民是怎麼吃上豆腐的

現如今豆腐又有哪些特別的吃法呢

豆腐哪裡來

攝影 / 楊少白

大豆原產於我國,據考古和文獻顯示,三四千年前就已經在黃河流域種植,是人們的重要糧食之一。成書於漢代的《禮記·月令》中記載「麻、黍、稷、麥、菽」為五穀,其中,「」即豆子,包含大豆、綠豆、紅豆、豌豆、蠶豆等豆科植物。類似的記載還有很多,可見豆曾長期被漢文化視為「五穀」之一,與作為禾本科植物的穀物「稻、黍、稷、麥」並列。

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大豆的蛋白質含量約佔40%,比任何一種穀物的蛋白質含量都高得多。然而,它並不容易消化,容易脹肚子。所以,大豆雖然是好東西,但需要換一種吃法。

將大豆食用方法的「階級性差別」拉近的,當屬一種叫作石磨的工具,它的推廣,令中原人民食用的穀物可以加工成粒食以外的更多食品樣式,大豆的吃法有了大突破。有學者認為,後來的人們從豆漿久放變質凝結這一現象中得到啟發,終於用原始的自淀法創製了最早的豆腐。

滷水點豆腐

攝影 / 冉玉傑

「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千百年來中國人做豆腐最常用的手藝,就是用滷水點制豆腐。

鹵,就是快速把豆漿製成豆腐的凝結劑,傳統上有鹽滷和石膏之別,它們所含的主要物質分別是氯化鎂硫酸鈣。北豆腐一般以鹽滷點漿,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口感很「粗」,因此又稱老豆腐;南豆腐一般用石膏點制,其特點是質地細嫩、富有彈性、含水量大,因此又稱嫩豆腐、軟豆腐,由於石膏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鈣,所以南豆腐有點苦澀味。此外,還有用酸漿、果汁、蔬菜汁等點鹵的方法,人們吃豆腐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凍豆腐

攝影 / 楊玉君

凍豆腐是北方人過冬的法寶,坐在熱炕上,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雪裡蕻燉凍豆腐,最愜意不過。當然,它也是氣候條件對北方的格外恩賜,無需刻意,只消將鮮豆腐置於天寒地凍的室外即成。皚皚白雪中的凍豆腐,映襯出了吉林霧凇島別樣的景緻。

毛豆腐

攝影 / 馬宏傑

毛豆腐,也稱霉豆腐,因表面長有白色絨毛而得名。由於鹽、溫度、配料、發酵時間的不同,長出的毛被分為不同類型:蓑衣毛、鼠毛、虎皮毛、兔毛、棉花毛等。長毛的豆腐,經過發酵,鮮美醇厚,正如豆腐本身一般,回味悠長。

內容來自

《中華遺產》2012年02月

撰文 / 楊海潮

責任編輯 / 戴瑩

《中華遺產》2012年02月

撰文 / 康晶

責任編輯 / 戴瑩

你最喜歡吃哪種豆腐?

別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古人內衣透露的風情
中國古代水利的智慧
作品徵集-秩序
視角|我們身邊的秋色|作品集
地理知識 大自然記錄者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