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消失的建築——七
原來南方省份之前竟然有如此多的文物遺存。
瀘州到自流井路旁的小廟 因易拆毀 中國大部分這種小廟於1960~1970年代都消失了。
重慶萬州橋 生於1870年 卒於1970年。
綿竹廊橋。
四川射洪邊界牌坊。
成都皇城壩,生於1371年,卒於1951年-1970年,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為「蜀王」,將漢唐、前後蜀遺留下來的「子城」全部拆毀,在舊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首次確立正南北的中軸線,雖為王府,它卻儼然有皇宮的巍峨氣派,故老百姓稱之為「皇城」。
廣州格蘭堂,生於1916年6月,中山大學內,上半部被毀做加建樓層,嶺南大學的捐資者為紀念格致書院(嶺南學堂的前身)紐約董事局書記兼司庫的格蘭先生而建。
廣州南海學宮大成殿 卒於1950年代。
廣州海珠公園(海珠石)李忠簡(昴英)公讀書處亭,在南宋時李昴英曾勸止叛軍攻廣州城,保護百姓平安,1925年廣州市政府在此建海珠公園,1931年因擴建新堤,海珠島劃入填範圍,從此消失。
廣東貢院正門,生於1684年(康熙二十三),鴉片戰爭幾乎全毀,咸豐年間重建,位居清末四大貢院之一,1906年除明遠樓均拆除,現僅存明遠樓,遺址在廣東省博物館內。
廣州十三行行商的伍家花園。
廣東官銀錢局,光緒十三年(1887)兩廣總督張之洞購地80餘畝籌建,光緒十五年投產。光緒三十三年改為度支部(相當於財政部)造幣廠,宣統二年(1910)又改為度支部廣州造幣分廠,辛亥革命廣東光復後,改為軍政府廣東造幣廠。
廣州萬壽宮,生於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卒於1918年,為了修文德路。
廣州海幢寺大雄寶殿 卒於1960~1970年代,其原址南漢時稱為「千秋寺」,明末改為寺院,稱作「海幢寺」。清初該寺大規模擴建、遂成為廣州「四大叢林」之冠。
廣東巡撫部 元朝就有,清初是平南王王府,此後近300是廣東巡撫衙門 民國時被拆除,後建設廣州市政府大樓和中央公園(今人民公園)。
廣東布政使司署 民國修路拆除 現財廳附近。
廣州西關長壽寺半帆亭 生於清康熙年間,卒於1905後,兩廣總督岑春煊令寺產入官,並拆毀寺廟,將地產拍賣。
廣州北街水月宮觀音古廟。
南海學宮西偏訓導署前的南海節孝祠牌坊。
南海節孝祠牌坊。
廣州大西門,生於明朝,卒於民國二年(1913年),廣州拆城牆從大西門開始,因為西關是商業中心,但西關的商人怕政府勢力滲入,還組織了很多抗議示威活動,抵抗拆城。
廣州小蓬仙館,生於1850年左右,1970年代中進後進建築毀滅,卒於2001年9月。當時舉人出身的康有為祖父康贊修在道觀原址興建了小蓬仙館。時任兩廣總督的葉名琛,於1857年春天,為小蓬仙館題寫了門額,目前殘存的前堂拆遷到芳村醉觀公園。
廣州長堤基督教青年會 生於1909年 卒於1990年代 又稱馬禮遜紀念堂。
廣州潘氏海山仙館,生於清道光年間,卒年不詳,嶺南園林中最為著名、在清代號稱為全市私園之冠的,是廣州富商及文化名人潘仕成建於道光年間的「海上神山、仙人舊館」——海山仙館。它的名稱就因了館門上的這副對聯而得名。
廣州敕封廣濟宮(藻聖廟)山門,生卒年不,已消失。
廣州敕封廣濟宮(藻聖廟)內景,生卒年不詳,已消失。
廣州敕封廣濟宮(藻聖廟)精美潮州石雕精美絕倫, 生卒年不詳,已消失。
廣州貢院龍門。
廣州城牆。
福州北門屏山鎮海樓 生於1371年(明洪武四年),卒於1960~70年代,駙馬都尉王恭主持重築福州府城,在屏山巔修建一座作為城門樓樣本的譙樓,名樣樓,又名鎮海樓。與杭州吳山、廣州越秀山的鎮海樓齊名,被視為省城的標誌性建築,海外閩籍僑胞心中的風水樓。
濟南老火車站 生於1912年 卒於1992年7月1日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車站建築。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圖文:還舊樓主


※滿天神佛——山西長治觀音堂500明代彩繪懸塑
※曾侯乙銅鑒缶,我國最早的「冰箱」
※十一出行,有哪些值得參觀的大型古代遺址?
※武當山朝聖的第一道山門——治世玄岳牌坊,你竟然沒來過?
※你見過曾侯乙編鐘,但是一定沒有見過現在的曾侯乙墓墓室!
TAG:遺產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