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什麼美德讓孔子和老子都說人當學水?
和常識中只有道家講究上善若水不同,儒道皆重水德。老君爺和孔子都曾說水,《論語》中孔子曾於水上悟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又曾感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孔子的傳人荀子則記載了更多孔子對水的感悟。
《荀子》中子貢問孔子:「我聽人說君子看到了大水一定要仔細看,這是為什麼啊?」孔子說:「這是因為水可以啟發君子,水善於養活生命,似德;水永遠往下流,隨物易形有規律,似義;水波粼粼而不絕,似道;水滿了就溢出,似正;滲入細微,似察;污水入大河會潔凈,似善化;不論百轉千回必往東流,似志。正因如此君子見大水必觀。」
荀子在儒家是很離經叛道的人物,他座下最出色的兩個弟子是韓非和李斯,他們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所以歷史上很多人把《荀子》中的這個記載看做是荀子自己想的,這裡不論真假。
《荀子》中記載的孔子的感悟和老君爺所言甚像,綜合兩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老君爺的原意。《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你看這水多好啊!水善於利益萬物不爭,在大家都不喜歡的低凹處,這已像大道了!
居善地,無論流水多卑下,最後總能流入汪洋,好比孔子說的水總是東流入海,但人總是討厭卑下的地方,卻不知高以下為基之理。
心善淵,淵是深的意思,如孔子所言,水深無法測量是智,心中有智好比深淵,外人不知深淺,城府深厚。
與善仁,這裡的與非是貓與狗,而是某與某東西,為給的意思。能給善仁,什麼是善仁,《尚書》中說水曰潤下,水潤物會自己下去,雖無私,但萬物亦不敢多要。拿幫人來說就是幫人不在高高在上的身份,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去幫人,不傷人自尊;但也不讓被幫的一方生出依靠之心,不鬥米恩升米仇。
言善信,《道德經》它出海說:「信者我亦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信用不因人而異放為信。
正善治,這裡的正是通假字政,水治萬物入細微,水治萬物不爭而無為無不為,水有公正之精神,這雖然是說管理,但也是在說為人。
事善能,水無形而變化莫測,故能生萬物亦能滅萬物,生滅之間水還是水,唯有量不同。凡事皆有量,過猶不及。
動善時,《道德經》中的順序是很重要的。這七種品格第一種是教人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後智慧方有用,智慧出有大偽,此時當有仁來限制,要有信來端正,而治也是為人的方法,與談做事的道理,此時人要做事,選什麼時間好了?便如水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相關的玄學、文化、神秘故事,請關注全真道士梁興揚的微信公眾號:chincoo,以及其同名新浪微博


※臉上如果有這五種變化說明運氣要變好!
※佛教和道教的修行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抄經書能積累功德,但抄經有這樣四種禁忌
※道家智慧:做人不能太愣,勇於不敢的人是大勇!
※夢魘不是噩夢,遇到夢魘了注意這五件事能化凶為吉!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