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你的手機正在出賣你的隱私,而且手機並不真正屬於你……

你的手機正在出賣你的隱私,而且手機並不真正屬於你……

你的手機正在出賣你的隱私,而且手機並不真正屬於你……

01 數字時代,我們沒了隱私

今天這篇文章,估計又要讓90%的人扎心了。我們費勁巴拉的掙錢,好不容易才把心儀的手機買回來,自以為擁有了對手機的所有權,更有甚者,還出賣自己寶貴的身體器官,換上一部價格不菲的手機後,泄露隱私的過程就開始了……

今天的我們已經離不開智能手機了。但同時,我們也已經把很多不想讓別人知道的隱私,輕易的交給了陌生人,甚至可以說任人宰割了。

就拿我們熟悉的愛瘋來說吧。

蘋果系統里的一個可能泄漏你隱私的的功能,也許你還不知道吧。

打開蘋果隱私中的「常去地點」頁面後,可以見到一串歷史記錄,上面詳細記載了你在什麼時間去過哪些地方,這個數據已經精確到分鐘!之前一些常去地點還被自動設為常用標籤顯示家庭、公司等。

我查看了自己的愛瘋後,果然發現,僅僅最近一段時間內,我的家庭位置就被記錄到71次,公司被記錄了35次,還真是一切都明明白白的標在地圖上(不過數據分析看,我是有多宅,生活是多麼無趣。)

幾年前,央視就報道過這個憂慮,然而蘋果系統升級到iOS11之後,行動記錄仍未消失,只是名稱改為「重要地點」。

其實如果只是記錄數據,倒也罷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特別是也沒啥歪腦筋、生活簡單蒼白的透明人,也沒有多少人關心這些數據對自己有啥不利影響。

無外乎是藏點貓膩的小兩口子查崗時,一旦被發現了不該讓對方知道的事,鬧鬧彆扭、吵吵架,或者坐實了對方出軌的證據,談分手的時候給自己增加籌碼,也算是給自己的分手下個決心。

但如果遇到死纏爛打的主,這樣的功能就是災難。

據媒體報道,有個姑娘因為相親認識了一個小伙,後來覺得個性差異太大,選擇了分手。結果小伙求複合未果,竟然通過手機GPS定位,對姑娘和家人下了狠手。

此外現在還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信息服務公司,低成本把數據和信息獲得,然後通過幾百至幾千元不等的價格,賣給第三方需要的人。

這些信息里,包括你的通話記錄、個人財產情況、個人消費信息和經常出入的活動場所等等,一旦落到不法分子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02 科技發展,應用本身的兩面性

此前,這項功能的開發設計是基於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定位不清楚,失蹤後無法及時的聯絡和查找,為警方辦案增加了難度。

有了這項功能,隨時方便調取個人所在位置,在需要的時候,警方可以快速出動提供幫助。聽說這項功能,在國際上,為保護當事人的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項功能,就這樣具有了兩面性。一方面民眾對自己的隱私泄露深感不安,另一方面又覺得必要時,這項功能可能又能幫助到自己。

也許這項功能的設計與開發,就是利用了人性的這種複雜性吧。

而且最可怕的是,其實你手動關閉了定位,可只要聯絡了Wi-Fi,你的位置還是會被記錄。

從這點說,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泄露隱私的風險是一樣的,在網路和數字時代,我們深感越來越方便的同時,參與協同的部分越多,我們越是將隱私不斷交給越來越多的陌生人。

我們的生活,自然也能被越來越多的人控制。我們已經沒有隱私可言,所謂的保護隱私只是一紙看不見的承諾。

03 你買了手機,但並不擁有所有權

也許更讓你納悶的事,已經發生了你卻不知道!

What?憑什麼我的手機,我還不能擁有所有權?

事實的確如此。

細想一下,手機中安裝的各個軟體,我們都只是使用者,提供個人信息去參與。

你不可能說微信和淘寶這樣的宇宙超級個體是你自己的吧?我們只能是這些軟體的使用者,而這些軟體的擁有者都是其所在的互聯網公司。

而現在手機多種豐富的體驗和我們依賴的使用習慣,大多都是通過軟體完成的。

無法想像,如果沒有這些軟體,手機的功能只是打電話,我們還能那麼痴迷的看著自己的手機,一天N小時嗎?

你所能證明對手機的所有權,不過是摔壞了手機後,你需要花錢去維修或者再次購買一部新手機而已,但其實完成這個動作後,你擁有的還是長期使用權而已。

一旦開始使用各類軟體,你的數據和信息都將交給別人。所謂的所有權,是一個漸行漸遠的概念。

最近《經濟學人》雜誌,也連續用很大的篇幅來思考這個問題,也提出了數字時代,產品所有權的定義正在悄悄改變。

文章指出,過去我們對於自己購買的物品,一旦發生故障,可以想修就修。

而現在,商品內部的複雜程度已經讓自行修理變得不太可能,加上商家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自己的商品不可隨意拆卸更換,只能到指定的售後地點去維修。

這讓熱愛日常修理的美國人和歐洲人,深感自己正在失去對這些物品的所有權,自己不過是花錢買了一個長期使用權而已。

不少地方還準備立法對自己擁有維修權進行約定,擬要求商家開放產品的零件,方便消費者自行維修。

04 奪回所有權,還可能做到嗎?

面對消費者和相關部門的呼聲,商家也是一肚子苦水。

現在電子產品的複雜程度和專業化分工,自己公司的從業人員能修好的都不多,更何況是,沒有任何相關專業知識積累的普通消費者?

如果開放出售產品零件,那不法分子買回去豈不是給他們提供了便利?

另外則是出於安全考慮,現在各種電子產品里,涉及個人隱私的成分越來越多。

比如說指紋識別甚至是面部識別功能,都可以用來支付,如果開放許可權,讓消費者自己修理,或者交到第三方去修,隱私泄露了誰來負責?

由此可見,所有權問題會變成一個更大的矛盾和難題。

電子設備,越來越像一個承載著各種服務介面的載體。商家需要更多的控制權來獲得更大的利潤。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我們在獲得的同時, 必然也會失去點什麼。

也許失去一部分隱私權和個人空間,就是這樣一種不可逆的失去。

也許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最好的辦法還是控制自己對智能手機的使用以及上網的時間。

在安裝各類軟體時盡量少的選擇允許,謹慎地使用Wi-Fi,定位系統等功能,需要使用時再打開,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少曬私人照片,舊手機要及時清空數據等等,這些麻煩的小動作,能相對降低我們隱私泄露的風險。

保護隱私,從我做起。

@作者妮妮: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1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優美圖,感謝原圖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