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碗苗家妹子的烈酒,順著烏江畫廊迤邐而下
一條叫阿依的河,成就了「中國愛情治癒勝地」;一座叫九黎的城,訴說著苗族的歷史和傳承;一個叫羅家坨的苗寨,好像夢裡的故鄉;還有北宋大詞人黃庭堅流連過的郁山古鎮,低調樸實,卻有五千年的鹽業開發史……而烏江畫廊,則像一串珠鏈,串起了這裡的山山水水,所有的景緻,都有了迷人的微芒。
這裡,叫彭水。她的全名,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重慶下轄。這個夏末初秋的季節,我踏上了彭水的土地,和一幫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開始了深度走讀。
摩維山景區離彭水縣城31公里,海拔1500米,森林覆蓋率達91%,被稱為「懸在天堂上的氧吧」。
這麼說吧,由於彭水特殊的地理環境,這個季節,別的地方都已經開始入秋,變得涼爽起來,可是彭水的溫度,依然在30度徘徊,非常燠熱。但是到了摩維山,一腳踏出車門,立刻覺得溫度比車裡下降了好幾度,到處清涼,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漂亮的導遊妹子先來一張。
林中別墅,都是獨棟的。空山寂靜,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早上醒來拉開窗帘,大約都能聽到露水滴在樹葉上的聲音吧?
白居易說「摩維山下色,明月峽中生」,不來這裡小住幾天,如何體會?
摩維山月台,看霧嵐的好地方。
蚩尤九黎城現在是AAAA級景區,景區的所有建築都依山而建,十分雄偉壯觀。
苗妹們端著家釀的糯米酒,站在九道門前,有願意喝的,可以去嘗上一嘗。
蚩尤,是遠古有名的戰神,後來在涿鹿之戰中,兵敗被黃帝斬殺。然而在苗人心裡,蚩尤是他們不折不扣的先祖,深受愛戴。
故事表現的是蚩尤戰敗後,他的兒子傍尤,帶領族人,四處尋找棲身的地方。
從滷水中提煉食鹽。這個情節,也符合彭水鹽丹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事實。
站在高處俯瞰苗族文化廣場。
吃完午飯,去郁山古鎮。
吃飯的時候當地陪同的朋友說,不要吃太飽,留點肚子去郁山吃擀酥餅。當時不明白,等這熱騰騰香噴噴新出爐的酥餅端上來,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擀酥餅是郁山的特色小吃,全手工製作,從餡料到烘烤,到包裝。天呢,這真的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糕餅了,酥,脆,松,豆沙的餡,甜而香,卻又不甜膩,配上一杯老鷹茶(老鷹茶不是用茶葉沖泡的,是一種樹葉,老鷹最喜歡吃那葉子),真是絕了!
當我說郁山有鹽井的時候,我是吃了一驚的,恰巧這兩年,我去過的有鹽井的地方還真不少,雲南芒康的鹽井,楚雄黑井,雲龍諾鄧……沒想到,彭水這個低調質樸的地方,居然也藏著鹽井。
飛水鹽井。形象不?
這口鹽井,從距離水面大約5米的崖壁上飛瀉而下,落入中井河中,早年,人們把鹽泉的水引到中井壩進行熬鹽。
下面還有一口母井,因為位置較低,隱沒於水面下。
這附近大大小小的鹽井,約有十幾口之多,所以在郁山鎮的歷史上,曾經因鹽業極度繁華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中井壩鹽業遺址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配套設施較為齊全的明清時期的製鹽作坊。
事實上郁山的製鹽業,遠遠早於明清,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郁山鎮曾經極度繁華,就和它繁榮的鹽丹文化分不開,一直到建國後,這裡的鹽場仍然在正常生產,只是由於造價低廉的海鹽大量衝擊市場,繁華不復。1982年,一場特大洪水沖毀了半個郁山鎮,連鹽場也沒能倖免。
所以我們能看到的,就只是這些遺迹。不過據說在鎮子的某一處,還保留著老鹽廠的地址。
古老的鹽灶。 最後面的這口鍋里的滷水最濃,旁邊放著一隻筐子,裡面是熬好的鹽。
這口大缸里的水,從就是從飛水鹽井抽來的滷水,很清。有小夥伴下去嘗了嘗,說是淡淡的咸。
當有人說起,黃庭堅曾經在郁山居住過的時候,我又大吃了一驚。然而確實有史料記載:宋紹聖初年(公元1094年),黃庭堅的政敵彈劾他在纂修《神宗實錄》時,「修實錄不實」,歪曲史實,有損神宗皇帝的形象。於是,被哲宗皇帝貶謫為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遣黔州(今重慶彭水)安置。
黃庭堅在彭水生活了長達三年之多。他在彭水建堂講學,進行詩詞創作,遊樂于山水之間,與民同樂同醉,深得大眾喜愛,是彭水學子的精神支柱。他去世後,訃聞傳到此地,郁山市民悲痛萬分,尋他在彭水時的舊衣物數件,用棺木收斂,建衣冠冢紀念他。
這個被玉米稈子遮掩的小洞,據說就是黃庭堅當年修行的地方,洞內冬暖夏涼,十分舒適。
對於黃庭堅,我最早的印象,就是少年時,讀父親送我的袖珍宋詞,深喜其中一首: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以至於長大後,每每到春天,就會把自己的QQ簽名改成「因風飛過薔薇」……
烏江是長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在彭水境內,有「千里烏江,百里畫廊」的美譽。
船漸漸開出。兩面青山,江水碧綠,風吹來,但覺心曠神怡。波紋不過的地方,水面平靜如鏡。
江這邊是重慶,江那邊是貴州……
鞍子苗寨。
這裡的苗家女,無論老少,都會唱山歌,客人來了,她們排成一排,張嘴就能唱,一首接一首。
如果你以為這裡只有美食,那就錯了。光聽名字:石磨岩,機智聰明如我,就知道肯定不一般。
吃完飯,我們順著村後的小路,緩步上山。
一路桂花盛開,空氣里滿是清芬。
來看這個天然大石磨!
通體都是堅硬的岩石,直徑約3米,厚2米,頂部幾乎同樣大小,僅靠一根直徑約80厘米,高約1米的石柱子支撐著,看著有點驚險,然而穩如泰山。
站在山坡上,還能看到對面的梯田,這個時節,還略早了點,若是等到稻穀金黃的時候,想必會更好看。
近年來,鞍子鎮是打造文化風情游這個旅遊品牌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山盟海誓」、「9.20情愛體驗活動」等,給石磨岩賦予了「愛」的生命力。
漢樂府詩中,《孔雀東南飛》里就說: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用來比喻堅貞的愛情。
村裡的「盤歌堂」,是渝東南地區最大的苗家盤歌堂。
羅家坨苗寨,收割過的稻田靜默著,野花開了一路,木樓鱗次櫛比,裝滿苞谷的竹筐立在田埂上,老婆婆在廊檐下撿著辣椒,長長的紅燈籠隨風搖擺,好像是夢裡,故鄉的模樣……
野花開著,長長的小路蜿蜒通向村子,彷彿《take me home,country road》的現實版。
收割過後的稻田,仍然有著金黃的底色。
村子裡人很少。
每家都是木質的吊腳樓,依著山勢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迎面走來一位背著背簍的大媽,看到我在拍照,滿面笑容地和我打招呼,好像我也是外出歸家的村裡人。
苗家的小樓雖然簡樸,卻也不失精緻,有的廊檐下,調著花草山川,鳥獸魚蟲,那是苗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主人家的老婆婆坐在廊檐下,揀著紅辣椒。
紅燈籠掛在屋檐下。
羅家坨苗寨,它幾乎沒有什麼商業的味道,足夠原生態,然而我看著它,卻覺得格外親切,好像是夢裡,故鄉的模樣。
苗家人把善良,美麗,聰慧的女子,稱為「嬌阿依」,阿依河因此得名。
阿依河集雄、奇、險、秀、幽於一體,是重慶市十大人氣景區,烏江畫廊上最閃亮的明珠。
游阿依河,不必說翠綠峻峭的山,幽深清涼的峽谷,碧玉一般的水,山間纏繞的霧嵐,單是姑娘們的攔門酒:「喝喝喝不喝也得喝,喝喝喝大家一起喝……」就能把人聽醉了。
阿依河還有「中國愛情治癒勝地」的美譽,這條情書長廊,從2013年開始建立,將全球收集來的108封模範情書展示在情書文化長廊中。
坐青龍電梯直達谷底。
青龍電梯目前在亞洲全戶外觀光電梯中高度居第一,總高180米。過去遊客從山上的檢票口進入,徒步半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峽谷觀光區,現在乘電梯,只要一分鐘。對年紀大,體力不夠好,腿腳不太方便的遊客來說,絕對是件好事!
電梯帶著大家下降,我看著電梯外迅速掠過的、感覺半天都看不到底的黛青色的山體,有點驚訝,這個峽谷居然這麼深!
雨漸漸大起來,山色越發清幽。
這裡是喀斯特地形,兩邊的岩壁上,都是厚厚的鈣化岩。
開闊的地方,明亮的光線直射下來,好像天然舞台一樣。
幾個苗族女子排成一排,在唱著山歌,加上周圍山崖的迴音壁作用,聽起來,宛如天籟。
阿依河在雨中,像一位秀美的少女。
夏天的時候,來這裡漂流,是極愜意的事。
峽谷幽深,本來溫度就要比上面低一點,再坐著竹筏在水上漂,那就涼爽了~
平靜的水面上,一群苗家女子正在唱歌。
高山木葉起堆堆,
可惜阿哥不會吹,
幾時吹得木葉叫,
只用木葉不用媒……
歌詞直白俏皮,讓聽得人忍不住莞爾。
雨霧迷濛中,這山歌,把天和地都唱醉了。
出行攻略:全國各地的遊客可坐飛機到重慶或黔江機場,再轉火車或汽車到彭水。
自駕:G75高速彭水出口下。
文中所有景點,現成均有班車直達。鞍子苗寨的農家樂三餐一宿費用大致在80-120之間,非常實惠。其他景點也都有酒店或農家樂。


※伍松喬筆下的大雅堂:真實、傳奇與文化
※華夏進士第一村 探秘「人文密碼」
※黔驢技窮,鹽坨坨上的郁山古鎮
※草木言情丨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建盞品茶有名句,茶香做伴,盞得此湯!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