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士誠富甲一方,最後還是敗給了朱元璋,和他的三個「優點」有關

張士誠富甲一方,最後還是敗給了朱元璋,和他的三個「優點」有關

元朝末年,群雄蜂起,混亂程度不亞於東漢末年,這一切都源於「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間傳說,在元朝組織治理黃河水災之時,真的挖出了一隻眼的石人,很顯然這是有人故意為之,但消息在治河隊伍中不脛而走,此時白蓮教盛行,教眾們以此為契機,組織成立了紅巾軍,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對抗元朝的浪潮。

元末對抗元朝的隊伍,絕大部分都是紅巾軍的一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他們有的自立為王,想一舉統一天下,代表人物是陳友諒,有的尊奉一支老資格的紅巾軍隊伍為正統,繼續與元朝作鬥爭,代表人物是朱元璋,有的雖和紅巾軍無關,卻趁亂髮展個人的隊伍,時而自立、時而投靠元朝,代表人物是張士誠。

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並存之時,佔領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區,他們三人各有優勢,陳友諒兵多、朱元璋將廣、張士誠富有,如果非要一分高下,那就是陳友諒最強,張士誠次之,朱元璋最弱,但他們三人鬥爭的結果卻是最弱的朱元璋笑到了最後,最先消失卻是原本最強的陳友諒,陳友諒失敗的原因不再贅述,朋友們可以看一下本人之前的一篇文章「實力遠不如陳友諒,朱元璋本只想分天下,被迫一戰後竟成為霸主」。

客觀來說,在對抗元朝的戰爭中,陳友諒的貢獻最大,是他給了元朝致命打擊,但朱元璋僥倖消滅了陳友聯,成為中原地區的第一霸主,一旦再打敗張士誠,整個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就屬於朱元璋一個人,再北伐南征就沒了後顧之憂,朱元璋的計劃一步步變成現實,消滅張士誠並沒有耗費他多少力氣,只在圍困時消耗了幾個月。

上文我們說到「富有」是張士誠的優勢,張士誠是土生土長的「東吳」人士,年幼家貧,十歲時就跟隨鄉親們在白駒場運鹽,張士誠為人仗義,漸漸在鄉親們中樹立了威信,由於運送官鹽收入微薄,他就想辦法帶領鄉親們干起了販私鹽的生意,張士誠雖然賺了一些錢,但時常遭人陷害,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帶領17名膽大的鹽民起義。

張士誠繼續自己販賣私鹽的生意,完成了原始財富的積累,先後又佔領了平江、泰州、興化等地,在眾人的推舉下,張士誠又成了起義軍的首領,他們這一次的目標變成了高郵,佔領高郵是張士誠一生中的轉折點,他在此建都稱王,國號大周,此後百萬元朝大軍的攻勢都沒能摧毀張士誠,被他一個假降巧妙化解。

張士誠敗給朱元璋,筆者認為主要原因並不在於相比之下的「朱強張弱」,他的失敗其實是敗在了自己的「優點」之上,而且張士誠的這些優點還被後世一部分人津津樂道、大加讚賞,張士誠為「東吳」做出的貢獻也被當地人謹記,但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優點也會變成致命的缺點。

第一個優點:安於一隅,為一方百姓。

張士誠建立一方政權,自己的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他也不願在勞民傷財去爭地盤、奪天下,而是讓百姓踏踏實實過日子,在陳友諒和朱元璋開戰之時,張士誠始終沒有一舉一動,其根本原因還是他不願消耗自己的百姓和實力,但時逢亂世,偏安一隅其實一種奢望,當他明白這個道理時,朱元璋已經決定對他下手了。

第二個優點:為人正直,行君子之事。

在「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意外身亡,這是朱元璋一統天下的轉折點,大戰前夕陳友諒曾多次書信張士誠,讓他從後面夾擊朱元璋,此時張士誠的力量無論偏向哪一方,都會左右戰局的走向,但張士誠沒有接受陳友諒的建議,沒有干乘人之危之事,張士誠也不會討好他們,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也不妥協,為了赴死,他說朱元璋是:「天日照爾不照我」。

第三個優點:寬於待人,攬天下之士。

張士誠建立自己的小政權後,廣招天下賢士,而且是來者不拒,什麼樣的人都要,而且在張士誠的政權內,一般都是有功必賞、有過不罰,這就造成了十分寬鬆的政治局面,下屬甚至可以和他自由言談,說錯話也不必承擔後果,張士誠也許想建立富足、自由的國家,但最終卻造成人才良莠不齊、軍紀渙散無戰鬥力,張士誠理想主義的代價就是犧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朝 的精彩文章:

郭守敬只開一條溝渠就解決元朝都城漕運問題,受到忽必烈親自命名
她是朝鮮第一美女,來到中國立馬被封為皇后,皇帝愛不釋手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歷經數千年,到元朝時終究下落不明,它去了哪裡
漢人最慘的歷史你知道嗎?
如果自古以來,中國沒有失去一塊土地,現在有多大呢?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