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湖往事知多少,請君入內瞧一瞧?

西湖往事知多少,請君入內瞧一瞧?

一湖映雙塔

湖中鑲三島

三堤凌碧波

西湖,天堂的明珠。宋代蘇軾曾云:「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西湖,杭州人靈氣與智慧的源泉。自2011年成功申遺,西湖已成為杭州在世界的名片,不計其數的遊客從四面八方而來。

西湖,廣為人知。今天,小編想帶您看看那些您不一定知道的西湖的事。

西湖的名稱

西湖之名,自唐始,見唐白居易的《春題湖上》。西湖舊稱錢塘湖、西子湖、武林水,你可知這些名字是從哪來的?

《漢書地理志》載:「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清趙一清《水經注釋》卷四十云:「武林水,即錢水,今杭人所謂西湖者。」

唐白居易有詩名《錢塘湖春行》。[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二載:「西湖,在郡西,舊名錢塘湖,源出於武林。」

宋高觀國《鳳棲梧湖頭即席,長翁同賦》:「西子湖邊眉翠嫵。魂冷孤山,誰是風煙主。」

清鄭岱《西湖圖》軸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西湖的修浚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載:「西湖,三面環山,溪谷縷注,下有淵泉百道,瀦而為湖。」

西湖圖 [咸淳]《臨安志》卷一

民國九年(1920年),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地形後發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他認為西湖初成,里湖的面積比現在的外湖還大,後由於三面山區中的溪流注入,所挾沙逐漸填充西湖,湖面隨之逐漸縮小,倘若沒有歷代的不斷疏浚,西湖早已湮廢。

據清沈德潛《西湖志纂西湖水利》記載,西湖水利疏浚自唐代而始,此後歷代皆有疏浚的記載。西湖有名的三堤——白堤、蘇堤、楊公堤,就與三位西湖疏浚的人物有關。

白堤

清李衛《西湖志》卷七載:白沙堤,俗稱白公堤,自斷橋起,迤邐經孤山,至西泠橋止,徑三里余。唐時稱白沙堤,宋時稱孤山路。

又載:白公堤,在錢塘門北,由石函橋北至餘杭門,築以蓄上湖之水,漸次以達下湖。《新唐書·白居易傳》:「居易外遷杭州刺史,始築堤捍錢塘湖。」謹按此堤當名白公堤,實白公所築,與白沙堤絕不相涉。

故今日之白堤,非白居易所築。而是杭州人民為緬懷白居易治湖功績,將白沙堤改名為白堤。

蘇堤

元祐五年(1090年),蘇軾上《乞開杭州西湖狀》,奏請疏浚西湖。

劉一清《錢塘遺事》載:東坡守杭日,築堤自大佛頭直至凈慈寺前,非為游觀計也;遏水之深者為湖,而沮洳之地畝以萬計,皆可為田。

《浙西水利書》卷一 蘇軾《乞開西湖狀》

楊公堤

明正德三年(1508年),杭州知州楊孟瑛奏請疏浚西湖。此次疏浚工程使蘇堤以西至洪春橋、茅家埠一帶盡為水面,以疏浚挖出的葑泥,在里湖築成一條呈南北走向的長堤,堤上建六橋。後人為紀念楊孟瑛,稱此堤為「楊公堤」。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載:正德三年,郡守楊孟瑛,銳情恢拓,力排群議,言於御史車梁、僉事高江,上疏請之,以為西湖當開者五……乃以是年二月興工。先是郡人通政何琮,常繪西湖二圖,並著其說,故溫甫得以其概上請。蓋為佣一百五十二日,為夫六百七十萬,為直銀二萬三千六百七兩,斥毀田盪三千四百八十一畝,除豁額糧九百三十餘石,以廢寺及新墾田糧補之。自是西湖始復唐宋之舊。

李衛與西湖

雍正二年(1727年),浙江巡撫李衛開浚西湖湖道,在金沙灘、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築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泄沙水入湖。

[雍正]《浙江通志》卷五十二載:雍正二年,奉旨疏浚西湖。鹽驛道王鈞捐貲助浚,照舊址清出,開通水源,凡湖中沙草淤淺之處,悉疏浚深通,其舊堤坍塌者,即將所挑沙草幫築堅固,其上流沙土填塞於赤山埠、毛家埠、丁家山、金沙灘四處,建築石閘,以時啟閉。至四年冬告成。先是,公估開湖銀四萬二千七百四十兩,核實節省,實用銀三萬七千六百餘兩,存五千一百一十餘兩。總督臣李衛慮歲修難繼,繕疏具題,置買海寧縣田一千一百畝,內撥入聖因寺一百畝外,余令海寧縣徵收解,貯鹽驛道庫,以供歲修,勒石湖上,垂諸永久。

雍正九年(1731年),李衛主持修纂了有「西湖第一書」之稱的《西湖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詩,道盡人生愁苦,世事艱難
周至故事:周至縣尉——白居易
日本人最敬重一位唐代詩人,墓四周都是東瀛「白粉絲」墨寶碑刻
白居易筆下有個偷蓮的小娃娃|池上
中秋專題 | 100首詩詞中,那些皎潔千古的月光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