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親的中醫情懷》之十七——保健延年求諸己,按摩為形本修身

《父親的中醫情懷》之十七——保健延年求諸己,按摩為形本修身

關注【王芳聊中醫】,您身邊的老中醫

保健延年求諸己,按摩為形本修身

01

在第十五篇的開篇中,本人已經介紹了父親從小身體羸弱,又幾次死裡逃生,父親的身體狀況一直比較差。所幸跟中醫結了緣,一邊為別人治病,一邊用針灸、按摩、中草藥等給自己調養。父母每天都會進行相對固定的穴位按摩,如有什麼不適,再增加一些穴位。既解決了小病小痛又得到了保健預防。我出生在國家困難時期,加之當時家庭經濟條件非常拮据。據母親說,在懷我時根本沒什麼營養可講,能果腹已經不錯,做月子時吃上一口豬肉已算開葷了。所以先天不足,後天又未得到很好的調養,一直體弱多病,也經歷過幾次大病的考驗。因此,作為醫者能體會病人的疾苦,對病人多了一份關心。為了能為更多的病人服務,也常常帶病工作。近幾年來,我堅持每天進行半小時以上的穴位按摩,練習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之類的養生氣功,以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也能在退休後繼續工作,為病人服務。

02

記得在讀小學時,父親有意讓小我兩歲的弟弟學中醫。經常教他背《藥性賦》、針灸經絡、穴位之類的基礎內容。我在旁也有意無意地聽了一些,其中就有《四總穴歌》。歌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當時似懂非懂地聽著,卻已牢牢地記在腦子裡。

《四總穴歌》出處不詳,有說出自明代《針灸大全》,但肯定是我國古代名醫先賢臨床經驗的結晶,並早已在民間廣為流傳。也是如今養生保健不可或缺的重點穴位。意思是:胃腸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頭痛、項強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近人新增人中、內關二穴,並撰口訣"急救取人中,胸脅內關謀」,號稱「六總穴歌」。新增二穴,也為常用且具有救急的功效。

03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這些穴位的作用和取穴方法

在介紹穴位前,先了解一下穴位的丈量單位。中醫謂之同身寸針灸取穴比量法。是指以患者本人體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為量取穴位的長度單位。

1寸,有兩種計量法: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節屈曲時手指內側兩端橫紋頭之間的距離看做一寸,可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關節的寬度作為一寸,主要適用於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1.5寸:

食指與中指併攏,以中指第二節橫紋處為準1.5寸。

2寸:

將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以中指第一節橫紋處為準,三指橫量為2寸。

3寸:

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者四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作為3寸。

肚腹三里留

「肚腹三里留」是說足三里穴具有補益脾胃、調理氣血的作用,善治各種胃腸病症,並有很好的預防及減輕發作的作用。同時對循環、免疫等系統有良好的雙相性影響,可用於防治中風、提高抗病能力、改善疲勞狀態,是全身的強壯、保健穴之一,俗稱「針刺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由於穴位在小腿,還可用於下肢痿痹、痠軟,膝痛等症。

取穴方法

垂膝正坐,或仰卧伸足。在小腿前側,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取穴時,可讓患者將手掌橫放於膝下,食指置於外膝眼的邊緣,同身4橫指(食、中、無名、小指)的小指邊緣即為3寸,再外開(與脛骨垂直)1橫指即是。

保健應用

古人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幹」之說。足三里穴最宜用灸法,古代多用瘢痕灸,灸後常會化膿流水,即所謂「不幹」。現在多用溫灸了。古來就稱灸足三里為「長壽灸」。常灸足三里能防治胃腸、心腦血管病,解除疲勞,預防衰老,益壽延年。或每天用刮痧的補法刮拭本穴,以局部發紅為度,也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對於胃脘痛、腹脹、便秘,以及下肢痿痹等,還可以採用按、揉、叩擊足三里的方法。

腰背委中求

「腰背委中求」是說委中穴具有疏調膀胱經,善治腰背疼痛等病症的功效。同時,由於委中穴位於膝後的腘窩中,可用於下肢痿痹等病症。

取穴方法

俯卧伸足、膝關節微屈,或正坐垂膝。在腘窩橫紋的中央。

保健應用

委中穴是從腰背下行的足太陽膀胱經兩條支脈的會合之處,對因風寒、扭挫等出現的脊柱兩側疼痛為重的腰背實痛效果較好。疼痛重者,可由他人用揉、按法,也可用刮痧法(潤滑油以藥酒或紅花油為佳)治療。日常保健,可自己取坐位揉按委中穴,對下肢酸麻、腿腳無力等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委中穴處血管豐富,也是急性吐瀉、發熱等急症的刮痧常用部位。

頭項尋列缺

「頭項尋列缺」說的是列缺穴有疏衛解表、宣肺理氣、通經活絡等功效。可以治療頭部、項部(頸的後部)的疾病。

取穴方法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兩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之凹陷處取穴。

保健應用

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針刺、按摩列缺穴可治療頭面部疾病:如頭痛、偏頭痛、顏面神經痙攣及麻痹、咽喉炎、牙關緊閉、齒痛等頭面部疾病。按摩列缺穴還有助於治療手肘、腕無力及疼痛、半身不遂等。另外,按摩列缺穴可治療肺經病症: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咯血及咳喘等。

面口合谷收

「面口合谷收」是說合谷穴具有疏調面部經氣,善治頭面、五官部(如頭、面、耳、目、口、齒、喉、鼻)病症功效。古代即有「頭面縱有諸樣症,一針合谷效通神」之說。同時,合谷具有既可發汗解表、祛風止痛,又可固表止汗的雙相性作用,並可以緩解上肢、頸部、上腹部等部位的疼痛。

取穴方法

在手背虎口處。第1、2掌骨間,約當第2掌骨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關節橫紋放在另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盡出即是。

保健應用

根據經絡的走行,頭面部是陽明經的分布之處,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對頭痛、牙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鼻衄、耳聾,面癱、面腫等頭面五官諸症均有治療作用,並可用於外感頭痛、惡寒發熱、無汗或多汗等症。可以採用按壓法,按壓時宜偏向第2掌骨側,以局部出現酸麻重感即可。每天按壓3至5次,每次5至7分鐘。也可用艾條灸,每天1至2次。古代文獻中對合谷穴多有「孕婦禁刺」的記載。

急救取人中

「急救取人中」是說遇抽搐、昏迷、休克等危急病症時首選「人中」。不少人可能在電影電視上看到過這樣的鏡頭:有人突然暈倒,稍有急救知識的人會馬上用大拇指掐暈倒者的人中,不一會病人蘇醒。人中穴具有醒神開竅、調和陰陽、鎮靜安神、解痙通脈等功用,歷來被作為急救首選之要穴應用於臨床。

現代醫學研究對人中的急救作用

作了科學的解釋

刺激人中穴可以升高血壓。在危急情況下,升高血壓可以保證機體各個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維持生命活力。而節律性、連續弱性或強性刺激人中穴,都能使動脈血壓升高;

刺激人中穴位,可影響人的呼吸活動,有利於節律性呼吸活動的運行。

取穴方法

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

保健應用

玉龍歌訣:「脊背強痛瀉人中,挫閃腰痠亦可攻」,表明其不僅用於急救,對於急性腰痛也有一定的療效,並且對於血管性痴呆、抑鬱、失眠等慢性精神神志類病症也有效。當人中風、中暑、中毒、過敏以及手術麻醉過程中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時,醫者用食、中兩指端置於拇指面,以增強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於唇溝的中上處頂推,行強刺激。以每分鐘20至40次為宜,可使患者很快蘇醒。

胸脅內關謀

「胸脅內關謀」 說的是內關穴歷來就是中醫針灸推拿醫師治療心臟病的重要穴位。內關穴具有寧心安神、疏肝和胃、止痛的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此穴與心臟確有密切的聯繫。點揉內關穴能夠有效提高心肌無氧代謝的能力,令心肌在缺血缺氧環境仍能正常工作。經常按揉內關穴,具有護心、救心的作用。

取穴方法

在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手法:用一隻手的拇指置於另一隻手的內關穴上,稍向下點壓用力後,保持壓力不變,按揉20-50次,以有酸脹感為佳,兩手交替點揉對側。

保健應用

主治癥狀如:胸肋痛、心絞痛、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嘔吐、上腹痛、月經痛、呃逆、腹瀉、精神異常等。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保健按摩要想取得成效,必須持之以恆。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收效甚微。

今年在父親生日時,作者與父親的合影

END

【王芳聊中醫】

一起分享中醫生活的點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按摩 的精彩文章:

精緻美觀、環保健康、按摩養腳的手工縫製鞋子是怎樣實現的?
按摩絕對有效的經絡穴位以及絕密手法之三
健康養生,按摩緩解坐骨神經痛!
《美女按摩師》別叫我飯桶 著
按摩絕對有效的經絡穴位以及絕密手法(中)

TAG: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