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刷了6年瓶子,燒了5年鍋爐,卻一舉創造出462億的巔峰時刻,他採用的是什麼招?

刷了6年瓶子,燒了5年鍋爐,卻一舉創造出462億的巔峰時刻,他採用的是什麼招?

GIF/7K

來源:本文獲授權轉自碩士博士圈(phdmaster)

從刷啤酒瓶開始做起,20年間,他一路從供銷員、調度員升到廠長助理,45歲更是扛下整個啤酒廠,奮鬥11年,創造出227億的啤酒銷量。他就是帶領青島啤酒走出困境的金志國。

1956年,金志國出生於青島。當時,山東大部分地區的公社食堂已經無米下炊,大夥只能選擇逃難。與闖關東不同,金志國的父母最終選擇了500多公里外的青島。

不過,等到了青島,才知道膠州灣的蛤蜊、嶗山灣的梭子蟹、白沙河的仙胎魚等等永遠只是傳說,「別說吃海鮮,就是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金志國出生之時,全家五六口人擠在一個狹窄的門洞里,一塊擋風木板就算個門。

不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金志國打小就知道生活的艱辛。他5歲開始燒煤爐學做飯,7歲跑市場撿爛紅薯。11歲那年春天,金志國餓得頭暈眼花,看到門口槐樹的嫩芽,他兩三下就爬上樹,生生啃下兩把槐花葉子,最後不得不用肥皂水灌腸。

所以當1975年,青島啤酒廠到青島一中來招聘,金志國第一個報了名,「只要有飯吃,就是天天洗啤酒瓶也樂意。」

沒有想到,進了工廠的第一份工作還就是洗瓶子。不過,別以為刷瓶子簡單,剛開始,金志國力氣小,總拿不住,「碎一個扣2分錢」,心疼得整晚睡不著。為此,他每天加班練到晚上11點,一個酒瓶要來回洗3遍。10天過後,金志國可在30秒內讓12個酒瓶全部到位,並練就一天洗出300個啤酒瓶的絕活。

6年後,工長安排金志國晚上燒鍋爐。同組的其他5個人,聚在一起不是嗑瓜子就是打牌,只有金志國書本不離手,「不是數、理、化,就是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987年冬天,愛學習的金志國終於進入領導法眼,升他做工長,從此開始了平步青雲的人生。

此後的3年時間,金志國先後做過人事處幹事,供銷科科員、生產調度處處長助理,對粉碎麥芽、添加大米、糖粉糊化、酵母培養等流程如數家珍。到了1990年,金志國升任廠長助理,管理下面的8家啤酒廠。

1993年,青島啤酒上市,此後公司大舉擴張。沒有想到第一步就搞砸了,收購的西安漢斯半年不到就陷入虧損,「要品牌沒有品牌,要市場沒有市場,內部管理一團糟。」這個時候,金志國站了出來,「漢斯一天不賺錢,我就一天不要工資!」

於是,「助理專業戶」成了漢斯啤酒的一把手,他開始大刀闊斧搞改革。

第一,按勞分配。全體職工根據每人的崗位貢獻重,重新劃分工資等級。

第二,研究市場。金志國每天下班就泡在夜市,喝啤酒吃燒烤,數地上的空酒瓶,他的小本本也記滿了調查問卷,「吃飯為什麼不喝漢斯?開店怎麼不賣漢斯?」

第三,整合品牌。根據黑啤不易醉,搭配烤肉口感潤澤的特點,金志國果斷推出「金漢斯」新品牌。為此,他三顧茅廬,請回漢斯的銷售總監,「在大雁塔周圍的夜市和燒烤店全面鋪開。」

在西安工作的4年,金志國只回了3趟家。天道酬勤,漢斯第一年就扭虧為盈,「盈利214萬。」到了1999年,利潤突破5000萬,等到他調離時,漢斯利潤已經突破1個億,成為青島啤酒的重要利潤來源。

在西安大獲成功後,2000年,金志國再度委以重任,掌舵北方事業部,「分管西北、華北市場,重組北京五星和三環亞太啤酒廠。」

不過,這個時候的青啤卻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啤酒產銷量大幅增加,利潤卻嚴重下滑。」怎麼回事?原來,快速併購的同時,內部管理跟不上,「併購企業豐產不豐收。」

與此同時,華潤雪花背靠央企優勢,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其雪花啤酒在珠三角一帶深受年輕人的喜歡。而哈爾濱啤酒趁機從東北進軍中原,憑藉「雪原冰爽」的口感,一舉拿下華北15%的市場份額。燕京啤酒更是靠著得天獨厚的區域位置,牢固守住京津要地,佔領著超過30%的份額。

事實上,青島啤酒在山東以外的地區,市場佔有率連10%都達不到。

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2001年7月,時任總經理突然因病去世,青啤總部亂成一鍋粥。關鍵時刻,金志國走向台前,「懂經營、會管理、有魄力,」內部投票,超過80%的員工都投給了他。

不過此時,留給青島啤酒,留給金志國的時間不多了。當年10月,一個爆炸性消息傳來,華潤攜手南非SAB集團,一舉吃下西南最大的藍劍啤酒,並利用西南的市場和網路,力推雪花啤酒,「雪花一躍為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的啤酒。」

反觀青島啤酒,雖然收購了150多個牌子,擁有超過1000個品種,「牌子多得像馬蜂窩。」但關鍵的是,因為太照顧原企業的情感,並沒有整合旗下品牌,大小品牌各自為政。

為此,金志國果斷出手,「統一思想,收縮戰線,收復江山。」

2002年春節,他帶領公司高管,封閉了一個星期,目的就一個,「統一思想。」問題確實很嚴重,「派出的管理層和工程師,一到下面就擺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態。」

春國過後,金志國從「大企業病」開始動刀。第一招是導入競爭機制,「把狼性引入青啤,打造一個能叼來肉的團隊。」第二招是推行競聘上崗,「總部8個事業部總經理,一次性換7個,下面47家啤酒廠經理,半個月撤了20個!」第三招是引入ERP系統,實現集團同一張網、同一個賬號,「統一查詢產銷量、全員業績透明化。」

穩定了內部管理,接下來就是對外的戰略。當時,公司內部存在兩種聲音,一種是「做大做強」,另一種是 「做強做大。」

到底選擇哪個?高人就是高人,金志國為此詳細研究了美國通用、花旗等大企業的併購案例,並拜訪了好幾家諮詢公司,最後決定踩剎車,「減緩對外擴張速度,1年只收購2家企業」,從「做大做強」改成 「做強做大。」

此後的半年中,旗下的40多個企業調整成8個集團軍,「按地區劃分,把單一的零售渠道整合成網路。」

同時,關停了東北、山東、江蘇、湖北等15家資不抵債的小酒廠,並把西北的5家酒廠直接轉作物流銷售公司,「負責西部的銷售網路,」僅此一項,就為公司節省30%的運輸成本。

到了2002年年初,青島啤酒已經整裝待發,原來的100多個牌被整合成5大品牌,「以青啤為主,以純生、嶗山、漢斯、山水為輔的1+N模式。」此時,金志國的策略是先有市場,後有工廠,「工廠跟著市場走,市場跟著效益走。」

2002年6月,收復市場的戰役首先從東北打響。為此,金志國在東北蹲了兩個多月。針對東北爺們喜歡喝純正口感的特點,他亮出的王牌就是青島純生,「高、中、低3檔,分別定價15元、10元、8元。」

夏季最巔峰的兩個月,金志國帶領團隊在道里、道外,中央大街來回穿梭,哪裡有小餐館、大排檔、小商店,哪裡就有青啤的人,「想喝酒,青啤隨時隨地買得到!」

僅僅半年後,到了2003年年初,青島啤酒一舉拿下哈爾濱10%的市場份額,頑強地在東北站穩了腳跟。

此後,金志國轉戰西北。在西安,他的利器是漢斯,「繼承德國慕尼黑的焦香口感,主打傳統風味。」而且這回的策略是高檔市場,「定價20元到30元,成為啤酒中的貴族。」

你知道的,金志國以前在西安常駐過4年,西安乃至整個西北市場門清,「100多家經商商沒有不認識的。」這回老大親自坐鎮,經銷商自然給足面子。到了2003年底,青啤就在西北市場重煥生機,銷量提升2000多萬,市場份額增加到17%。

同一年,金志國親自導演青啤入台。為符合台灣同胞的喜甜口感,他決定降低5%酒精度數,增加13%的糖含量,同時推出海洋藍的新包裝。台灣同胞也相當給力,短短3個月,青啤銷量就超越百威、嘉士伯,突破1個億,「拿下7.5%的份額。」

嘗到甜頭後,當年8月,金志國抽調90多位精英營,分別前往洛杉磯、巴黎、新加坡3地,「突破一點,帶動全局。」到了年底,青島啤酒在美洲、歐洲、東南亞3大市場的出口量增長131%。

2005年,青島啤酒的產銷量突破500萬千升。此後,金志國再接再厲,一舉成為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

從這一年開始,他主要的重點就是奧運戰略,當年6月,金志國一口氣砸下3000萬,在央視狂轟亂炸密,「激情盛夏,相約青啤」、「狂歡之城,激情永恆。」

2006年,「激情燃燒」啤酒節在青島舉行,也拉開了全國20多個城市巡演的序幕。所到之處,化裝舞會、彩車遊行、文藝表演鋪天蓋地,最主要的是免費啤酒不限量。所以,所到之處,尖叫聲,歡呼聲不絕於耳,年輕人的唯一飲料就是青島啤酒。

那3年中,金志國每年都舉辦不同主題的啤酒節活動,「我是冠軍」、「傾國傾城」、「奧運大篷車」、「啤酒花園」、「NBA中國賽」等等,風暴過後,青啤銷量快速飆高到60億。

等到2008年北京奧運結束之時,青島啤酒銷量已經成功突破100億,以24%的佔有率名列榜首,

4年後的2012年,青島啤酒的凈利潤升至17億,11年增長了15倍,公司市值從57億增加到462億,暴漲7.11倍。

儘管此後金志國由於個人原因,離開了青島啤酒,但對於一個在青啤工作37年的老兵來說,他把最青春,最激情的一段歲月留在了青島啤酒,這無疑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互聯網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