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了解知乎和微博的差異,你怎麼可能做好新媒體營銷?

不了解知乎和微博的差異,你怎麼可能做好新媒體營銷?

文/諸葛大叔

來源/融中對

知乎和微博都是互聯網圈的龍頭媒體平台,在「得流量者得天下」的當今,兩家逐漸成了內容創造者和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事實上,兩家的玩法可能完全不一樣。用一邊的套路放到另一邊操作,很容易事倍功半。

知乎和微博的屬性、受眾、定位等多方面存在差異,比如以下幾個層面。

平台傳播機制和原理不一樣

在微博中想要「叱吒風雲」,一種方法是將現實中的社會影響力延伸到微博世界中。

名人們一開通微博粉絲量就會暴漲,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方式則是通過」新、奇、特」的內容來博取眼球,比如艾克里里、劉梓晨等人。

但是知乎的產品邏輯與微博不太一樣,人們是通過對問題的疑問和解答聚集在一起的,不同的觀點持續輸出和相互碰撞,如此吸引來用戶對相關的人或問題進行關注。

不難發現,微博中的核心傳播點是人和事,它最終引導的方向是事件發酵以及引導粉絲對事件後續進行關注。

而知乎的核心傳播點是問題、回答和討論,最終引導的方向是受眾對問題的關注以及對回答的思考。認可度高的問題才會被頂到較前的位置。「誰回答」這件事,遠沒有「回答了什麼」重要。

微博的傳播邏輯使其馬太效應很明顯,大V發布的內容「如雷貫耳」,草根們卻有點像自娛自樂。你從0粉絲開始玩的話,一定要爆料大事,才有可能獲得關注。打個比方,當李雨桐爆料薛之謙往事的時候,李雨桐的粉絲數呈幾何倍暴漲。

而當知乎上哪怕是0粉絲的用戶,只要認真答題目,被其他社區成員認可,就有可能一步步當上「意見領袖」。

可以這麼說,微博是一個人民廣場,喇叭越響的人越能獲得關注,而知乎則像是一個大學課堂,那些出色的講師們,總是能夠獲得學生們的認可和好評。

平台的定位存在差異

微博上有一個群體叫做「藍V」,作為微博的機構認證,存在的意義和功能主要是如下幾點:

A.供政府、媒體、企業等機構發布重要的信息或新聞

B.進行抽獎、投票之類的活動營銷,以謀求粉絲數

C.聯動其他大V進行話題傳播,實現「1+1大於2」的效果

對大部分微博藍V號來說,微博更像是一個傳聲筒和漲粉機 。眾所周知。微博藍V的新媒體營銷屬性非常強,擅長各種造勢和炒作。所以你會發現微博上的藍V大部分都也有「人設」,比如逗比、睿智、呆萌......如果僅僅只是冷冰冰地發布消息,很容易無人問津。

與此正好相反,知乎上明確反對「騷浪賤」、「抖機靈」等賣人設的答題方式。如果你不信邪,那麼下場就是被演算法自動摺疊。知乎上的機構號要做的就是一件——好好答題。

知乎的目的在於讓用戶和用戶之間進行問答上的「華山論劍」,只要陣仗夠大,吃瓜群眾夠多,那麼比武大會的舉辦方也就是知乎就永遠不會落寞。

用戶畫像和行為存在差異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在今年7月發布了《大數據報告:知乎百萬用戶分析》,其中,知乎用戶中一線城市的用戶占較大的比重,北上廣深皆在詞雲的中心位置。中大學生用戶佔據多。知乎主流職業比重從大到小依次是:學生、產品經理、自由職業、程序員、工程師、設計師、教師、人力資源、運營、律師。

知乎用戶城市、職業詞雲分析

知乎目前以互聯網與IT為主導領域,以大學生興趣愛好及專業知識次之。互聯網行業由於知識領域寬泛,且行業從事者眾多,很容易「擦出火花」,引發出豐富的話題。

相比而言,微博的用戶群體與早年相比呈現出娛樂化、低齡化趨勢。根據微博數據中心在今年年初發布的《2016年微博用戶人群屬性》報告,微博用戶的興趣標籤主要集中搞笑、媒體、影視、美女......娛樂化趨勢可見一斑。

而微博上擁有最多粉絲的那批大V,除了少數幾個和新聞相關的大號,基本都是明星、名人,甚至後起之秀的主播們。

對比來看,知乎用戶和微博用戶重疊性和差異性並存。

知乎的用戶畫像與微博相比,層次相比略高一些。此外,在知乎上用戶行為相對較為理性,喜歡用相對嚴謹的方式闡述自己的經驗和觀點。

而微博就不一樣了,你發一串語焉不詳的言論,都有可能流傳甚廣。

最後說兩句。

營銷不是原罪,但是任何營銷過度的社區都會面臨衰敗的風險,微博前幾年的衰落以及近兩年朋友圈的崛起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電影《後會無期》里有一句台詞:「愛就是克制。」

一個道理,如果在營銷上毫無節制,平台遲早會成為魚龍混雜的垃圾場。

內容是營銷的血肉,營銷又是內容的骨骼。如何讓內容和營銷之間保持平衡是所有平台(不止知乎和微博)都要面臨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融中對 的精彩文章:

TAG:融中對 |